一、FP-Growth演算法代碼
def createTree(dataSet, minSup=1): #FP樹構建函數 headerTable = {} #頭指針表 for trans in dataSet: #第一次遍歷掃描數據集並統計每個元素項出現的頻度 for item in trans: headerTable[item] = headerTable.get(item, 0) + dataSet[trans] for k in list(headerTable.keys()): #移除不滿足最小支持度的元素項 if headerTable[k] 0: #根據全局頻率對每個事務中的元素排序 orderedItems = [v[0] for v in sorted(localD.items(), key=lambda p: p[1], reverse=True)] updateTree(orderedItems, retTree, headerTable, count) #使用排序後的頻率項集對樹進行填充 return retTree, headerTable #返回樹和頭指針表
二、FP-Growth演算法
FP-Growth演算法是一種基於Apriori演算法的無序頻繁項集挖掘演算法,使用前綴樹(也稱為前綴路徑樹或FP樹)數據結構來存儲以一種壓縮的方式來表示數據集中的共現模式。與Apriori演算法相比,它不需要候選集和關聯規則的生成過程,從而大大減少了計算時間,能夠處理大規模數據集,並提高了性能。我們可以將FP-Growth演算法的流程分為以下步驟:
三、FP-Growth和Apriori對比
1. 演算法時間複雜度 FP-Growth演算法只需要遍曆數據集兩次,而Apriori演算法需要多次遍曆數據集,FP-Growth演算法時間複雜度更低,尤其當支持度較高且數據集非常龐大時,優勢更加明顯。
2. 挖掘性能 FP-Growth演算法通過數據量的壓縮和樹結構的維護使得挖掘性能優於Apriori演算法。FP-Growth演算法生成了一顆前綴樹,這樣可以避免了生成大量的候選項集,從而提高了關聯規則的挖掘效率。
3. 系統開銷 使用FP-Growth演算法的系統開銷較小,但由於需要佔用一定的磁碟空間,因此Apriori演算法對於對內存的需求較小。
四、FP-Growth演算法的應用場景
1. 銷售領域:可以通過對銷售數據進行挖掘,發現產品之間的相關關係,優化銷售策略,提高銷售效率和產品粘性。
2. 推薦系統:可以通過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挖掘,發現用戶之間的相同行為模式,從而提升推薦的效果,優化推薦演算法。
3. 社交網路領域:可以對社交網路中用戶之間的社交關係進行挖掘,發現用戶之間的共同興趣愛好,從而向用戶推薦更加精準的內容,提高用戶體驗。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54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