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的區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關係」

物聯網並不是一個新詞兒,這一概念產生於1998年。但是誰也沒想到,它會在十年之後一夜成名,而且大紅大紫。「物聯網」概念將股市攪得「熱血沸騰」,各大公司、研究所及知名大學的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使出渾身解數,來證明自己就是「物聯網」從業者,而且在努力地去喚醒沉睡的百姓從沒有物聯網的時代中醒來,準備迎接一個不一樣的繽紛世界。

在電影《豚鼠特工隊》中,每一台賽博林生產的電器中都裝有一個秘密晶元,比如製冷冰箱或者微波加熱的咖啡機,這個秘密晶元的最大功能是交流。當人們按下某個按鈕後,該按鈕會激活一個稱為「賽博感應」的無線系統,可以喚醒已存在於所有賽博林電器主板上的晶元,支持咖啡機感知有多少咖啡已經被喝掉了,並能夠與家裡的計算機進行通信。「賽博感應」會連接每一台賽博林電器,組成一個無所不在的巨大網路。在該網路中,物體變得「有感覺、有思想」,物與物可進行「交流」。豚鼠特工隊進入賽博林公司的實驗室後,集群風暴已經啟動。通過衛星髮指令,全球所有的賽博產品都接收到微型晶元的信號,變得武器化,這些家用電器開始攻擊人類。貪吃的赫爾利為了一塊蛋糕爬到了微波爐中,結果微波爐使用辣椒、湯、雞蛋、牛肉等原料,選擇一定的方式準備烤熟赫爾利,並精確地計算出了烤熟時間,多虧達爾文和同伴及時將它救了出來。

雲計算與物聯網有哪些關係?-薪享宏福

物聯網的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1年英國劍橋大學的咖啡壺事件。劍橋大學特洛伊計算機實驗室的科學家們在工作時,要常常下兩層樓梯到樓下看咖啡煮好了沒有,但常常空手而歸,這讓工作人員覺得很煩惱。為了解決這個麻煩,他們編寫了一套程序,並在咖啡壺旁邊安裝了一個攜帶型攝像機,鏡頭對準咖啡壺,利用計算機圖像捕捉技術,以每分鐘3幀的速率傳遞到實驗室的電腦上,以方便工作人員隨時查看咖啡是否煮好,省去了上上下下的麻煩。這樣,他們就可以隨時了解咖啡煮沸情況,咖啡煮好之後再下去拿。1993年,這套簡單的本地「咖啡觀測」系統又經過其他同事的更新,更是以每秒1幀的速度通過實驗室網站連接到了互聯網上。沒想到的是,僅僅為了窺探「咖啡煮好了沒有」,全世界互聯網用戶蜂擁而至,近240萬人點擊過這個名噪一時的「咖啡壺」網站。就網路數字攝像機而言,確切地說,其市場開發、技術應用以及日後的種種網路擴展都是源於這個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特洛伊咖啡壺」。

真正的「物聯網」概念最早由英國工程師Kevin Ashton於1998年春在寶潔公司的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當時,根據美國零售連鎖業聯盟的估計,美國幾大零售業者一年因為貨品管理不良而遭受的損失高達700億美元。寶潔公司(P&G,Procter & Gamble)前任營銷副總裁Kevin Ashton對此有切身之痛。作為「條形碼退休運動」的核心人物, Kevin Ashton花了兩年找到了答案,就是將RFID取代商品條形碼。他對物聯網的定義很簡單:把所有物品通過射頻識別等信息感測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西亞舉行的信息社會世界峰會(WSIS,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上,國際電信聯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發布了《ITU互聯網報告2005:物聯網》,正式提出了物聯網的概念。報告指出,無所不在的「物聯網」通信時代即將來臨,世界上所有的物體,從輪胎到牙刷、從房屋到紙巾都可以通過互聯網主動進行數據交換。射頻識別(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術、感測器技術、納米技術、智能嵌入這四項技術將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

在開放式的物聯網環境中,由於海量業務數據產生了巨大壓力,終端增長迅速,終端關聯數據增加,應用自定義數據迅速增加,傳統的硬體環境難以支撐。同時,運營商長期積累了大量閑置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有必要加以利用,這也是綠色環保的需求。另外,還有大規模業務駐留凸顯性能瓶頸,隨著業務的發展,大量自定義業務同時運行,對平台性能造成壓力,伺服器CPU處理能力以及內存容量,均難以滿足不斷增長的自定義業務的運行。因此,雲計算是物聯網的平台,它和物聯網將是一體的,將改變未來的計算和信息應用模式,但確實都需要終端來消費、享受計算和信息,兩者需要進行有機的結合。物聯網是延伸到物質世界的一個觸角,雲計算則是負責對物聯網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管理、決策的後台計算處理平台,提供超強的存儲和計算能力,最終實現信息處理和決策支持的目標。

作為一種新興的計算模式,雲計算是實現物聯網的核心。運用雲計算模式,可以實現物聯網中數以兆計的各類物品的實時動態管理和智能分析。物聯網通過將射頻識別(RFID)技術、感測器技術、納米技術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之中,實現各種物體充分連接,並通過移動、無線和Internet網路將採集到的各種實時動態信息傳送至計算處理中心,進行匯總、分析和處理。建設物聯網的三大基石包括:感測器等電子元器件;傳輸的通道(如電信網);高效的、動態的、可以大規模擴展的計算資源處理能力。其中,第三項正是通過雲計算模式來實現的。

對於雲計算和物聯網的概念及應用,現在業內炒得可謂是如火如荼。一方面雲計算需要從概念走嚮應用,另一方面,物聯網也需要更大的支撐平台以滿足其規模的需求。雲計算時代下的軟體服務業實現社會化、集約化、專業化的大轉型,加速了物聯網的構建。目前,Google推出的網路導航的自主駕駛車,就是車聯網的一個典型。雲列印、雲顯示、雲導航、雲旅遊、車聯網、飛行器聯網等將會通過雲計算建構起一個全新的物聯網世界。

雲計算與物聯網的結合是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將引導互聯網和通信產業的發展,相信越來越多的公司、廠家會對此進行關注。與物聯網結合後,雲計算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從概念走嚮應用,進入產業發展的「藍海」。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53065.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14 02:25
下一篇 2024-12-14 02:2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