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c管理流程講解「個人知識管理工具有哪些」

今天我來給大家拆解一下成甲老師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這本書,其實不能算拆解吧,算我我讀完這本書的一個總結和讀後感吧,希望通過我的總結,能夠讓大家好好了解一下關於個人知識管理方面的知識。

1

本質主題

這本書雖然書名叫:《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但是我認為這本書的本質主題,說點大白話就是:如何通過對外部的信息,生活,工作的經驗的反思,內化,然後再加工,來提高我們的認知,並以此改變我們的行動。

再說白了就是三個問題:

什麼是知識(文中叫:臨界知識)?

如何掌握有價值的知識(臨界知識)?

如何運用臨界知識,提高認知,並使用「預見性認知」來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2

什麼是知識管理呢?

那大家認為什麼是知識管理呢?是把我們所有的知識不管通過什麼形式管理起來,然後在用的時候可以很快的找到並應用嗎?不,這裡的知識管理是:通過對外部信息進行加工,提高我們改變認知或行動的速度。

意思就是:知識管理是要把自己所看到的,見到的,認識到的信息進行加工,內化,形成一個基本規律和方法,來提高我們的認知,改變我們的行動。我們生活中,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信息,問題歸根結底都有其本質的一些基本規律,只要掌握那些常見的基本規律,你就能夠解決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任何問題,因為這些知識,問題都在其基本規律框架之下。

簡單來說,就是用常見的底層邏輯和基本規律完全就能夠滿足和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而,這些底層邏輯和基本規律在作者看來,被他稱作為:「臨界知識」。

所以,所謂 「臨界知識」,便是我們經過深度思考後發現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定律。

其實,我們仔細想想,作者將這些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規律或者定律稱之為「臨界知識」,還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為什麼是叫:「臨界」呢?我認為作者之所以稱之為「臨界」就是因為掌握了這些知識之後,就能夠讓你達到一個臨界點,可以改變你的一個臨界點。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你才有可能改變,否則,你不會有任何行動。

3

如何掌握臨界知識呢?

在作者看來,掌握臨界知識的底層思維和方法有如下幾點:

3.1

跳出「低水平勤奮的陷阱」

我們又該如何跳出「低水平勤奮的陷阱」呢?作者講了三個方法:

摘記更多的知識;

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繫;

放慢速度;

簡單來講就是,首先我們要儲備足夠的知識,在儲備知識的過程當中,我們要學會在掌握新知識的過程當中與舊知識形成聯繫,然後將兩者結合,內化,加工,思考產生新的知識,知識與知識之間不是孤立的,而且點線成面的。而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應該追求速度,而是應該追求質量。不是你一年讀 100 本書過後就忘,而是你一年能夠掌握幾本書,內化在你心裡。要明白:慢就是快。

3.2

掌握臨界知識的兩個心態

掌握臨界知識,必須保持兩個心態,一個是:綠燈思維;另外一個就是:以慢為快。

關於以慢為快我就不說了,這個心態就如上面所說的一樣,我們應該重質量,而不是速度。

我重點說說綠燈思維。什麼是綠燈思維呢?綠燈思維就是學會聆聽和思考別人的建議,而不是習慣性防衛。我們在面對別人的反駁或者指責,面對別人給的建議的時候,總是習慣的防衛,甚至反擊,就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一說:你這樣做不行,應該那樣做。普通大部分都會不經大腦思考,習慣性防衛的與對方爭吵,反駁對我,證明自己是對的。

其實,我們應該正確的做法是:學會聆聽和思考別人的建議,不能習慣性的防衛,即使對方不對,我們不應該馬上做出防衛,而是先思考,到底對方提的建議有沒有可行度?合理不合理?要養成思考的過程,理性思考過後再做出反應。

3.3

提升學習能力的三個技巧

提升學習能力有三個技巧:

反思:提升知識掌握的層次

以教為學

刻意練習

這個技巧,能夠帶來哪些好處呢?其實大家都明白,我這裡簡單總結過渡一下。

反思在學習的過程中至少起著三方面的作用:(1)發現知識誤區;(2)促進已有知識產生新知識;(3)檢驗學習的新知識是否用了起來。

而以教為學呢?

第一,因為要教別人,就會督促自己發現知識阻塞,進一步打通已有知識。

第二,教別人的過程,是一個強化記憶和認識的過程。

第三,教別人之後,別人提出疑問、質疑和新想法,會增強我們的認識。

刻意練習更不用說了,刻意練習更多的是為了強化,讓自己行為習慣。但是這裡的刻意練習,練習的是什麼呢?是刻意練習我們思考的方式,過程。從而養成思考的習慣,這樣才能有利於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

4

如何發現和應用臨界知識呢?

4.1

如何發現臨界知識呢?

其實發現臨界知識,可以從以下四點入手:

從自己的興趣入手,學習這個學科的重要知識

找到重要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

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知識

沒有解釋的時候,想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

這四點我簡單延伸一下,首先,我們可以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從自己工作和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入手,然後遇到了這些問題之後,我們應該儘可能的找到這些信息,這些問題,這些知識和原理的原始出處,查閱書籍和資料等,再然後學著嘗試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遇到的這些知識和問題,更加基本的原理比如:

複利效應

概率論

黃金思維圈

進化論

系統思考

二八法則

安全空間

等等(PS:這裡列舉的這幾個基本原理什麼意思,我就不介紹了,大家可以自行去查閱相關資料)。

如果你不能用更加基本的原理來解釋這個問題和知識的時候,就自己辦法尋找或者自己創造一個假設並驗證,如果驗證成功之後,就總結成自己的一個理論系統,以後在遇到類似的問題和知識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總結的這個理論來指導自己了。

4.2

如何應用臨界知識呢?

其實,說起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我認為確實很難。作者總結的是:刻意練習。如何練習呢?練習什麼呢?

第一,在不同的場景中,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

第二,在不同的時間裡,重複應用同一個臨界知識。

刻意練習必須關注兩點:

抓住問題的本質進行訓練;

大量地持續練習。

我們能成為頂尖選手並沒有什麼秘訣,而是對可能是基本技能的東西有更深刻的理解,而這個更深刻的理解就是來自於自己的思考,總結,對臨界知識的掌握和刻意練習。

5

彩蛋贈送

最後,我贈送整理了讀這本書的個過程中,我認為比較經典,比較讓我深刻的一些語句,具體自己理解什麼意思,畢竟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對大多數人而言,我們知道的,只是我們以為自己知道了。

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

趕著快的人,選擇的是同一條路;有勇氣慢下來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長的路上不擁擠。

我們生活的真實世界,是我們認為的真實世界。

生活是一個各項條件隨機發生的概率分布。

營銷的最高境界 — 營銷你的價值觀,也就是營銷你的 why— 你為什麼存在。

深度的認知和學習,永遠要耐得住寂寞,下得去苦功夫。沒有刻意學習的痛苦,就沒有一針見血的清楚。

事實上,繼學歷優勢、關係優勢之後,認知優勢將成為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市場化競爭越來越普及之後的新的機遇紅利。

一切的學習和努力無非三個目標:一是解釋問題,二是解決問題,三是預測問題。

教育的根本定義是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對經驗的解讀方式。

再送一份我自己整理的思維導圖:

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5305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14 02:25
下一篇 2024-12-14 02:2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