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在進入中老年市場時,打出的第一張牌都是「低價」。
- 拼多多自不必說,以低價、拼團模式,從下沉市場掠奪了大量紅利,其中相當一部分貢獻來自中老年。
- 淘寶相繼推出特價版和省心版,省心版專區推出針對老年人的低價細分區。
- 京東在2018年推出 「京東拼購」(2019年正式更名為「京喜」),主攻下沉市場,利用社群運營手段銷售低價的白牌商品(一些小廠商生產的沒有牌子的商品)。
淘寶、京東、拼多多以低價吸引中老年用戶,自有一套邏輯。
老年人習慣精打細算,價廉物美的商品更能刺激老年群體的消費慾望。數據顯示,中國銀髮一族僅在消費200元以下產品時更佔上風,消費理念以平價及性價比為主。

以64歲的喬爺爺為例。
他退休快四年了,以前出門買東西用現金,一手交貨一手交錢,雖然麻煩些但是感到安全。疫情後,「迫不得已」在女兒的幫助下學會了網購。
第一次網購體驗是,在拼多多搭夥購買榨菜,成功後感受到滿滿成就感。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喬爺爺便一發不可收,整天拿著手機看拼多多、逛淘寶,還總結了一些網購經驗:
買吃的和生活用品推薦用拼多多,主要是便宜;穿的和鍛煉活動用品到淘寶看看,保准有滿意的。
對於喬爺爺來說,選擇網購就圖兩個字:便宜!
三家電商巨頭均從「低價」入手,註定引發一場「價格戰」。
淘寶特價版的一元包郵、京喜新人紅包、拼多多「百億補貼」,這些營銷活動都在用戶端製造存在感。
從用戶端來看,中老年用戶的消費特徵是「熟人推薦」+「價格敏感」+「休閑娛樂」,拼多多、京喜等社交電商平台,充分利用這些人群特徵來設計,由此衍生出來2種組織維度。

一是商品營銷組織維度:爆品直降、低價包郵、全民砍價、團購、限時秒殺、拼購等。
- 拼多多:抓住中老年最大購物動機「價」,進行多樣化的頻道設計,比如限時秒殺、9塊9特賣、百億補貼等。
- 淘寶:特價版通過「一元包郵」的低價促銷,吸引大量用戶進入平台,「一分錢拿走」、「5.9包郵」、「每日領錢」等社交玩法,十分貼合其「省錢」定位。「省心版」老年專區,「好物只要一元起」,並根據老年人群高頻消費的產品推出了1元、5元、10元細分區。從1元錢到79元的商品,均附帶七天無理由+退貨運費險全套服務,通過低價、包郵吸引老年人消費。
- 京喜:以「低價拼單、限時秒殺」為主。比如「9.9元包郵、1分福利、領免費水果、京喜省錢卡」等,營銷玩法和拼多多的邏輯大同小異。
二是貨品組織維度:區域屬性的各種折扣、銷量、爆品等。
據AgeClub初步統計,目前淘寶特價版、京喜、拼多多運營的主品類主要是家紡、日用品,在此基礎上,京東在3C家電品類上具備優勢,而拼多多在農產品上吸引力更大。

基於老年人群以及下沉市場喜歡「囤貨」的特點,電商企業對百貨、小家電、食品等品類給予流量或補貼傾斜。
比如拼多多百億補貼的重點品類正是帶有「囤貨」屬性的快消品,有利於提升用戶的「日活」和「下單率」。
據AgeClub觀察,各電商平台基於自己的中老年用戶特點做了一些「個性化」設置:
- 京東:對老年保健護理類商品進行了細分,比如護頸帶、靜脈曲張襪、肩部牽引器等。選擇京東的中老年更「注重品質、效率」,重視自身健康,願意在保健品、醫療器械、進口商品上花錢。
- 拼多多:三個電商巨頭中,唯一將「水果」列為單獨類目。「價格敏感型」的中老年網購會首選拼多多,而在水果品類上,拼多多能佔據最大「價格優勢」。
- 淘寶:對待中老年用戶更加註重用戶體驗和需求。淘寶省心版調大了字型大小、產品信息圖區域,簡化購買跳轉鏈路,簡化頁面,僅留下「老年專區、服飾、柴米油鹽、家居」這四個中老年人會常常消費的區域,所有的產品均在「10元」以內。
淘寶特價版的「一元包郵」,拼多多的「百億補貼」,京喜的「廠直優品」,在開拓中老年用戶、吸引流量方面殊途同歸:
想方設法在自家平台展示更多0差價的商品,讓消費者觸手可得。而「0差價」低價商品背後,京喜、拼多多、淘寶特價版,最後都在C2M的模式下匯合。

但從「低價」維度來說,拼多多目前仍有優勢。
以華為暢想10Plus(幻夜黑,6GB,128GB)機型為例,華為官方商城售價1599元,淘寶1558元,京東1599元,而拼多多在全網低價1499元的基礎上,還有「百億補貼」150元,最終價格1349元。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49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