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用Python怎麼寫?
def f(a,b,c):
if a ==”admin”:
if b == “97531”:
if c ==”12345″:
print(“成功登陸”)
else:
print(“驗證碼錯誤”)
else:
print(“密碼錯誤”)
else:
print(“無此用戶”)
a = input(“用戶名:”)
b = input(“密碼:”)
c = input(“驗證碼:”)
f(a,b,c)
如何進行Python 代碼編寫
在除去完美的、有意義的語句不用而代之以晦澀的、嵌套的表達式的工作後,一個很自然的問題是:「為什麼?!」我對
FP
的所有描述都是使用Python
代碼做到的。但最重要的特性
—
可能也是具體情況中最有用的特性。它消除了副作用(或者至少對一些特殊領域,例如單一體,有一些牽製作用)。絕大部分程序錯誤
—
和促使程序員求助於調試來解決的問題
—
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在程序執行過程期間,變數包含了意外的值。函數程序只不過根本就不為變數分配值,從而避免了這一特殊問題。
讓我們看一段相當普通的命令代碼。它的目的是列印出乘積大於
25
的幾對數字的列表。組成各對的數字本身是從另外兩個列表中挑選出的。這種操作與程序員在他們程序段中實際執行的操作差不多。深度剖析Python函數編程技巧設計Python目標何在?總結Python版本大集合講述Python模塊中的Zipfile解析初學Python時注意事項實現這一目的的命令方法如下:這個項目太小,以至於沒有什麼可能出錯。但我們的目的可能嵌在要同時實現許多其它目的的代碼中。用
“more
stuff”
注釋的那些部分是副作用可能導致錯誤發生的地方。在這些地方中的任何一處,變數
xs
、
ys
、
bigmuls
、
x
、
y
有可能獲得假設節略代碼中的意外值。而且,在執行完這一段代碼後,所有變數都可能具有稍後代碼可能需要也可能不需要的一些值。很明顯,可以使用函數/實例形式的封裝和有關作用域的考慮來防止出現這種類型的錯誤。而且,您總是可以在執行完變數後
del
它們。但在實際中,這些指出類型的錯誤非常普遍。
目標的函數方法完全消除了這些副作用錯誤。以下是可能的一段代碼:bigmuls
=
lambda
xs,ys:
filter(
lambda
(x,y):x*y
25,
combine(xs,ys))
combine
=
lambda
xs,ys:
map(None,
xs*len(ys),
dupelms(ys,len(xs)))
dupelms
=
lambda
lst,n:
reduce(
lambda
s,t:s+t,
map(
lambda
l,nn=n:
[l]*n,
lst))
bigmuls((1,2,3,4),(10,15,3,22))
在示例中,我們將匿名
Python
代碼與名稱進行綁定,但這不是一定必要的。我們可以只嵌套定義。這樣做是出於可讀性目的;但也是因為
combine()
是一種隨處可得的很好實用程序函數(從兩個輸入列表中產生所有元素對的列表)。隨後的
dupelms()
主要只是幫助
combine()
發揮作用的一種方法。即使這一函數示例比命令示例更冗長,但一旦考慮到實用程序函數可以重用,那麼
bigmuls()
中的新代碼本身可能比命令版本中的代碼數量還要少一些。
這種函數示例真正的優勢在於絕對不會有變數更改其中的任何值。稍後的代碼中沒有
可能的不曾預料到的副作用(較早的代碼中也不會有)。很明顯,它本身沒有副作用並不能保證代碼
正確,但即使這樣,這也是個優點。
python如何寫啊?
#註:如果輸入的日期大於這個月的日期,如輸入月份是4,日期是31(4月只有30天),
#也會報錯
try:
date = input(‘請按yyyy-mm-dd的格式輸入一個日期:’)
year = int(date[:4])
mouth = int(date[5:7])
day = int(date[8:])
if mouth 12:
int(‘a’)
if (mouth in [1, 3, 5, 7, 8, 10, 12] and day 31) or (mouth in [4, 6, 9, 11] and day 30) or (mouth == 2 and day 29):
int(‘a’)
if (not (year % 400 == 0 or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and day 28:
int(‘a’)
result = 0
if year % 400 == 0 or (year % 4 == 0 and year % 100 != 0):
for i in range(1, mouth):
if i in [1, 3, 5, 7, 8, 10, 12]:
result += 31
elif i in [4, 6, 9, 11]:
result += 30
else:
result += 29
else:
for i in range(1, mouth):
if i in [1, 3, 5, 7, 8, 10, 12]:
result += 31
elif i in [4, 6, 9, 11]:
result += 30
else:
result += 28
result += day
print(‘你輸入的日期是那一年的第’+str(result)+’天’)
except:
print(‘你輸入的有異常!’)
怎麼用python寫程序?
1、安裝編譯器,將工具雙擊打開,按照默認方式安裝即可,安裝完成後再開始程序中找到IDLE快捷方式,打開,可以新建一個窗口,保存為py的文件格式。
2、如果要執行該文件,應該點擊菜單Run下的RunModuleF5按鈕即可。
3、如果要調試,應該仔細的查看命令行回饋回來的信息,注意出錯的位置,通過Alt加G命令迅速轉到出錯位置,仔細檢出並改正。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49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