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通信中,大家可能經常聽到close-wait狀態,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網路狀態。在本文中,我們將圍繞著close-wait狀態展開討論,探究其背後的原理和應用。
一、close-wait狀態是什麼?
Close-wait狀態是指在TCP/IP協議中,客戶端已經發送了關閉半徑連接的請求,但是伺服器端還有數據需要傳輸,暫時不能關閉連接,所以處於等待狀態。
表示TCP連接處於中間狀態的狀態。它發生在連接的一方(通常是客戶端)發送了一個FIN消息以結束連接之後。
int sockfd; ... shutdown(sockfd, SHUT_WR); while(read(sockfd, buffer, sizeof buffer ) > 0); close(sockfd);
二、close-wait狀態什麼時候過多?
當伺服器接收到客戶端的TCP連接請求時,會為該連接分配一定的資源,包括內存、文件描述符等。當連接結束時,這些資源都需要被正確地釋放。如果客戶端建立了TCP連接之後,不作任何操作就直接關閉,那麼伺服器端就會一直保持Close_wait狀態,佔用伺服器資源,這種情況下黑客有可能利用該缺陷,進行DoS攻擊。
三、close-wait狀態持續時間過長的後果?
如果close-wait持續時間過長,會導致伺服器的負擔過大,從而影響伺服器的正常工作。根據RFC793的規範,close-wait狀態應該最多持續2分鐘,否則會導致伺服器資源耗盡。
四、close-wait狀態的外套
對於close-wait狀態過多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使用「cvv」(Connection Verification Vectors)技術來控制。cvv機制在發送fin包之前,先向對方發送一個帶有唯一標識符(VTAG)的TCP報文段,要求對方進行響應,從而避免被惡意佔用。
struct tcp_cvv { uint32_t tc_magic; uint32_t tc_vtag; uint32_t tc_stamp; uint8_t tc_pad[20]; };
五、伺服器出現close-wait狀態,怎麼解決?
解決close-wait狀態的方法有很多,以下是幾個比較常用的方法:
1. 調整超時時間
在一般情況下,Close_wait狀態會在2分鐘左右結束。可以通過修改系統的net.ipv4.tcp_fin_timeout參數來調整等待時間,從而縮短close-wait狀態的時間。
echo "30" > /proc/sys/net/ipv4/tcp_fin_timeout
2. 控制並發
通過限制並發連接數或者限制同時與一個IP建立連接的數量,可以有效控制close-wait狀態的數量。這種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3. 調整TCP協議參數
可以通過調整TCP協議的參數,來控制close-wait狀態的數量。此處以減小close-wait等狀態數量為例。
echo 1 > /proc/sys/net/ipv4/tcp_tw_reuse //使系統可以重用處於TIME-WAIT狀態的TCP連接 echo 1 > /proc/sys/net/ipv4/tcp_tw_recycle //開啟TCP連接的快速回收機制,避免TIME-WAIT狀態的連接佔用太長時間
六、伺服器突然出現close-wait狀態,怎麼處理?
當伺服器突然出現close-wait狀態時,我們需要儘快發現問題所在,並及時處理。以下是幾種可能的情況:
1. 高並發情況下close-wait出現過多
在高並發情況下,如果同時出現了大量的close-wait狀態,很可能是由於訪問的並發過高導致的。這種情況下,我們需要儘快調整伺服器配置或重新設計架構,優化伺服器的性能。
2. 程序錯誤導致close-wait狀態持續
程序錯誤也是close-wait狀態持續的原因。此時,我們需要對程序進行調試或修復代碼中的異常情況。
3. 攻擊導致close-wait狀態
網路攻擊也是導致close-wait狀態出現的可能原因。此時,我們需要對伺服器進行安全檢查,發現和處理安全漏洞。
總的來說,我們要時刻注意伺服器的網路狀態,及時調整配置和程序,避免出現close-wait狀態過多的情況,從而保證伺服器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48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