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C語言中判斷對錯符號
- 2、[C語言判斷正誤]
- 3、C語言中,如何表示「真」還是「假」?系統如何判斷一個量的「真」和「假」?
- 4、c語言判斷對錯
- 5、C語言中賦值表達式如何辨別正誤?
- 6、C語言定義語句正確與否的判斷
C語言中判斷對錯符號
這個是邏輯運算符
邏輯與,運算符兩邊都為真時,表達式為真,其他情況為假,當左邊的第一個表達式為假時,整體就為假,就不用算第二個表達式了
邏輯或||,運算符兩邊都為假時,表達式為假,其他情況為真,當左邊的第一個表達式為真時,整體就為真,就不用算第二個表達式了
邏輯非!,單目運算符,運算符右邊的表達式為真時,整體就為假,反之為真
[C語言判斷正誤]
1、若有說明int a[][4]={0,0};則二維數組a的第一維大小為0———-true
在代碼測試中,a[0][0]\a[0][1]\a[0][2\a[0][3]的值都為0
2、char ch[10]={“goodbye”};,則ch的儲存位元組為8—————-false
因為已經定義了數組的長度為10,所以存儲位元組數為10;
3、strlen(“\\0abc\0ef\0g”)的返回值為8—————————-false
正確的返回值為5,因為strlen()函數遇到\0就結束,而第一個\\0中的\0並不是結束符,而是一個單個的字元
C語言中,如何表示「真」還是「假」?系統如何判斷一個量的「真」和「假」?
C語言編譯系統在表示邏輯運算結果時,以數值1代表「真」,以0代表「假」。 比如:a、b的值分別是0、4,則a||b的值為1,ab的值為0。
但在判斷一個量是否為「真」時,以0代表「假」,以非0代表「真」。比如:a=4,因為a的值為非0,被認作「真」,所以對它進行「非」運算!a=0 。
其實語句是否執行由用戶的代碼(即判斷條件)決定的,而系統只用0和非0進行判斷,當用戶認為此句可執行,系統判斷為「真」,反之亦然 。
比如:while(ch!=’#’){語句序列;}
ch!=’#’為判斷條件
假如ch=’A’,這可執行大括弧中語句序列(系統判斷為「真」)
當ch=’#’,不可執行大括弧中的語句序列(系統判斷為「假」)
擴展資料
C語言的運算符主要用於構成表達式,同一個符號在不同的表達式中,其作用並不一致。下面按計算的優先順序,分別說明不同作用的表達式。需要特別指出,在C語言標準中,並沒有結合性的說法。
相同優先順序運算符,從左至右依次運算。注意後綴運算優先順序高於前綴。因此++i++應解釋為++(i++)。
而與或非的運算優先順序都不一樣,因此a b || b c解釋為(a b) || (b c)合理使用優先順序可以極大簡化表達式。
基本表達式(Primary expressions),主要是用於運算符之間,做為運算數。標識,常量,字元串文字量,優先順序提升表達式最優先執行。優先順序提升表達式是指圓括弧包圍的表達式,如「( expression )」
c語言判斷對錯
int mian() ////這裡是 int main()
{
float a=2.6, b;
b=max(2.1, 3.6)=a++; // 這裡想幹什麼沒看出來,但這裡確實有錯,如果改的話,可以把第二個=改成 , 或 ;
printf(“%f”,a+b);
////最後應該添加一個 return 0;
}
2. 不需要,應該在定義宏的時候,根本不涉及參數的類型
C語言中賦值表達式如何辨別正誤?
第一題,兩個都是正確的,只不過這種運算在C語言里有它自己的規則就是從右向左,最後賦值給a,你可以從右向左自己運算下。
第二題是個條件運算符的題目,最後當y長盯拜故之嘎瓣霜抱睛z,x=1;y!z,x=4,題目說x
y
z都是5,那x應該等於4
C語言定義語句正確與否的判斷
答案是D
A,C不對,因為s是指向了內存的指針,而且指定了大小,數組初始化樓主應該了解吧,肯定不是這樣。
B不對是因為C語言沒有這樣初始化數組的(這就是語法),而且貌似還少些了一個引號
D是C語言允許的,實際操作是將這個字元數組(串)的首地址複製給s,s是一個指針,指向了這個字元串,訪問時按地址訪問下去,直到遇到’\0’作為結束,內存未知容易出現問題
char
s[]=”BOOK!”;
char
s[]={‘B’,’O’,’O’,’K’,’!’}
char
s[10];strcpy(s,”BOOK!”);
char
*s=”BOOK!”
或char
*s;s=”BOOK!”;
//這條看似無理,但是是C語言支持的,而且使用廣泛
都是正確的
如果是我使用的話會是:
char
s[10+1];
memset(s,0,sizeof(s));
strcpy(s,”BOOK!”);
沒別的,安全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46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