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ython 倒序
nums = [1, 2, 3, 4, 5] for i in range(len(nums)-1, -1, -1): print(nums[i])
在Python中,我們經常用到for循環來遍歷列表、字典等數據類型。當需要對數據進行倒序遍歷時,我們可以藉助range函數構造一個降序的索引序列,從而反向遍曆數據。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通過range函數設置起始值、終止值和步長,從而獲取一個倒序索引序列,對列表進行倒序遍歷。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可以輕鬆地對數據進行倒序排序、查詢等操作。
二、Python Range 函數倒序
for i in reversed(range(1, 6)): print(i)
Python中,我們還可以利用reversed函數將原先的range序列進行翻轉。相比於手動設定起始值、終止值和步長,使用reversed函數更加簡便。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依舊使用range函數構建一個序列,但是傳入了reversed函數中進行翻轉操作。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同樣可以輕鬆地處理倒序操作。
三、Python super() 函數的順序
在Python中,我們經常需要處理繼承關係,使用super()函數實現子類調用父類的方法時,也需要注意順序問題。當類的繼承層次較複雜時,我們需要藉助method resolution order (MRO)來解決方法調用的順序問題。
class A: def say_hello(self): print("Hello from A") class B(A): def say_hello(self): print("Hello from B") super().say_hello() class C(A): def say_hello(self): print("Hello from C") super().say_hello() class D(B, C): def say_hello(self): print("Hello from D") super().say_hello() d = D() d.say_hello()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定義了4個類,D繼承自B和C,B和C都繼承自A。在D類中,我們重寫了say_hello方法,並且通過super()函數調用了父類的say_hello方法。當我們調用d.say_hello()後,輸出結果為:
Hello from D Hello from B Hello from C Hello from A
我們可以發現,父類的調用順序為B->C->A,這個順序就是根據MRO計算得出的。在實際中,類的繼承層次可能會很深,需要注意調用順序問題。
四、Python sort 和 sorted 的倒序
nums = [1, 4, 2, 5, 3] nums.sort(reverse=True) print(nums) nums2 = [1, 4, 2, 5, 3] print(sorted(nums2, reverse=True))
在Python中,我們可以使用sort函數或者sorted函數對列表進行排序。藉助它們的reverse參數,我們同樣可以輕鬆地實現倒序排序。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對nums和nums2兩個列表分別進行了倒序排序操作,分別使用sort和sorted函數。其中sort函數是對原列表進行排序,而sorted函數則是返回一個新的、排序後的列表。兩者的參數形式都是類似的,只是使用方式略有不同。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416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