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SMM模型簡介
ESMM模型,全稱為「Entire Space Multi-Task Model」,是一種實現多個任務的模型。與其他多任務模型不同的是,在ESMM模型中,特徵選擇是針對所有任務共享的,而不是每個任務有自己的特徵選擇。另外,ESMM模型採用了Embedding & MLP結構,利用了Embedding層的非線性映射和MLP模型的擬合能力,提升了模型性能。
二、ESMM模型結構
ESMM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組成:輸入層、共享層和任務層。其中,輸入層包括多個不同任務的特徵,共享層是一個共享的嵌入層,可以將每個任務的輸入分別映射成多維的向量並加權求和,任務層則是對多個任務的分類模型。
具體來講,在ESMM模型中,輸入層包括用戶特徵、廣告特徵和上下文特徵。用戶特徵包括用戶ID、年齡、性別等屬性;廣告特徵包括廣告ID、廣告類別、廣告主等屬性;上下文特徵包括用戶行為、環境特徵、時間等屬性。這些特徵都被嵌入到一個共享的嵌入層中,並分別映射成多維的向量,再通過加權求和得到一個嵌入表示。任務層則是一個多任務分類模型,用於對預測結果進行分類。在廣告推薦任務中,ESMM模型可以根據用戶的歷史推薦記錄,預測用戶對廣告的點擊率。
三、ESMM模型的優勢
ESMM模型具有以下幾個優勢:
1.通用性:ESMM模型可以用於多種任務,包括CTR( click-through rate)預估、商品推薦、廣告排序等。
2.高效性:不同任務的特徵可以共享,節省了模型複雜度和訓練時間。
3.魯棒性:ESMM模型在可靠性和魯棒性上都表現出了優異的性能,可以有效應對多種數據不平衡和雜訊問題。
四、ESMM模型的代碼實現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ESMM模型的代碼示例:
# 定義輸入層 user_id_input = Input(shape=(1,), name='user_id') ad_id_input = Input(shape=(1,), name='ad_id') context_input = Input(shape=(CONTEXT_DIM,), name='context') # 定義共享嵌入層 embedding_size = 8 embedding = Embedding(input_dim=NUM_FEATURES, output_dim=embedding_size, name='shared_embedding') user_embedding = embedding(user_id_input) ad_embedding = embedding(ad_id_input) # 定義任務層 merged_layer = Add()([user_embedding, ad_embedding, context_input]) fc_layer1 = Dense(64, activation='relu')(merged_layer) fc_layer2 = Dense(32, activation='relu')(fc_layer1) output_layer = Dense(1, activation='sigmoid', name='output')(fc_layer2) # 定義模型 model = Model(inputs=[user_id_input, ad_id_input, context_input], outputs=output_layer)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model.summary()
以上就是一個簡單的ESMM模型的代碼實現,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40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