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曼方程

一、從貝爾曼方程推導

貝爾曼方程是以價值函數的角度來看待最優化問題的一個方程。它是在計算機領域的動態規劃演算法領域廣泛使用的概念。

從簡單的最優化問題開始,可以發現貝爾曼方程的產生過程。假設有一個決策問題,我們希望找到一個狀態序列,使得其價值之和最大。這個狀態序列中的每一個狀態都有一個價值,可以看做是一個函數。我們將這個函數命名為V(x),x表示狀態。這樣,我們就可以將原問題轉化為:求狀態序列MAX{V(x1), …… ,V(xn)},其中n為狀態個數。

根據最優化問題的思想,我們需要利用後繼狀態的信息來找到最優決策。也就是說,我們需要用後繼狀態的價值函數來更新當前狀態的價值函數,表示當前狀態的價值是由後繼狀態的價值來決定的。這就是貝爾曼方程的關鍵思想。

根據這個思想,我們可以得到貝爾曼方程的一般形式:

V(x)=max{f(x,y)+βV(y)}

其中,V(x)為當前狀態的價值,f(x,y)為從當前狀態x到後繼狀態y的獎勵,β為衰減係數。

二、貝爾曼方程函數迭代法

貝爾曼方程的求解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是函數迭代法。這種方法連續地使用貝爾曼方程進行迭代,直到價值函數收斂為止。

函數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是:先隨意選擇一個初始價值函數,然後使用貝爾曼方程進行更新,得到新的價值函數。再使用貝爾曼方程更新新的價值函數,得到更加準確的價值函數。反覆進行迭代,直到價值函數收斂為止。

以下是一個貝爾曼方程函數迭代法的python示例:

import numpy as np

def value_iteration(P,R,gamma=0.95,theta=0.0001):
    nS,nA=P.shape[1],P.shape[0]
    V=np.zeros(nS)
    while True:
        delta=0
        for s in range(nS):
            v=V[s]
            V[s]=np.max(R[:,s]+gamma*np.dot(P[:,:,s],V))
            delta=max(delta,np.abs(v-V[s]))
        if delta<theta:
            break
    return V

三、貝爾曼方程公式

貝爾曼方程的一般形式已經在上面的文章中給出了。但是,在不同領域和應用中,實際使用的貝爾曼方程可能會有所不同。下面列出一些常見的貝爾曼方程公式:

1. 狀態價值函數V(s)的貝爾曼方程:

V(s)=max_a{E[r+s'|s,a]+gamma*sum_s'{P(s'|s,a)*V(s')}} (1)

2. 動作價值函數Q(s,a)的貝爾曼方程:

Q(s,a)=E[r+s'|s,a]+gamma*sum_s'{P(s'|s,a)*max_{a'}{Q(s',a')}} (2)

3. 策略評估的貝爾曼方程:

V_pi(s)=E_{a~pi(a|s),s'~P(s'|s,a)}[r+s'+gamma*V_pi(s')]

其中,r代表reward,E代表期望值,P代表轉移概率,gamma代表衰減因子,pi代表策略。

四、貝爾曼方程的意義

貝爾曼方程的意義非常重大。它不僅為動態規劃演算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強化學習、馬爾科夫決策過程等領域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通過利用後繼狀態的信息來更新當前狀態的價值函數,貝爾曼方程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最優決策序列,提高決策的效率。

五、貝爾曼方程ppt

這裡提供一份貝爾曼方程的ppt,講述了貝爾曼方程的基本思想、應用場景、演算法實現等內容。

請見以下鏈接:貝爾曼方程ppt

六、貝爾曼方程例子

以下是一個簡單的貝爾曼方程例子:

假設有一個迷宮,我們需要找到從起點到終點的最短路徑。起點和終點之間有多個格子,每個格子都有一個數字標識,表示通過這個格子需要消耗的代價。我們可以將每一個格子看做是一個狀態,每一步的移動看做是一次決策。

那麼,如何使用貝爾曼方程找到最短路徑呢?我們可以讓每個狀態的價值表示從起點到這個狀態需要消耗的代價。根據最短路徑的定義,我們希望從起點出發,選擇路徑使得到達終點的代價最小。

假設我們需要找到從(0,0)到(3,2)的最短路徑,那麼我們可以使用以下貝爾曼方程:

V(i,j)=min{V(i-1,j),V(i+1,j),V(i,j-1),V(i,j+1)}+C(i,j)

其中,V(i,j)表示從起點到達(i,j)的最小代價,C(i,j)表示到達(i,j)的代價。

具體實現可以見下面的python代碼:

import numpy as np

maze=np.array([[0,3,0,4],[2,0,3,1],[0,1,2,2],[4,0,2,0]])
max_size=maze.shape[0]*maze.shape[1]
V=np.ones((maze.shape[0],maze.shape[1]))*max_size
V[0][0]=0

def dp():
    for i in range(maze.shape[0]):
        for j in range(maze.shape[1]):
            if i==0 and j==0:
                continue
            res=max_size
            if i>0:
                res=min(res,V[i-1,j])
            if j>0:
                res=min(res,V[i,j-1])
            if i<maze.shape[0]-1:
                res=min(res,V[i+1,j])
            if j<maze.shape[1]-1:
                res=min(res,V[i,j+1])
            V[i][j]=res+maze[i][j]

dp()
print(V[3][2])

七、貝爾曼方程的基本形式

貝爾曼方程的基本形式已經在前面給出了。它的一般形式可以描述為:當前狀態的價值等於當前狀態獲得收益和下一個狀態的折現價值之和。

貝爾曼方程的基本形式在動態規劃、強化學習等領域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它通過利用後繼狀態的信息來更新當前狀態的價值,幫助我們找到最優策略。

八、貝爾曼方程是什麼

貝爾曼方程是一種動態規劃演算法的核心思想。它通過利用後繼狀態的信息來更新當前狀態的價值,幫助我們找到最優策略。

貝爾曼方程不僅是動態規劃演算法的理論基礎,而且在強化學習、馬爾科夫決策過程等領域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九、貝爾曼方程迭代策略

貝爾曼方程的迭代策略有兩種:函數迭代法和策略迭代法。函數迭代法是最常用的方法,而策略迭代法則可以更快地收斂,但是計算量較大。

函數迭代法和策略迭代法的具體實現方法可以參見相關的教材和論文。

十、貝爾曼方程求解例題

以下是一個貝爾曼方程求解例題:

假設有一個簡單的遊戲,在1~10之間,有10個格子,每個格子有一個數字標識,表示通過這個格子可以獲得的獎勵。玩家每次可以選擇左移或者右移,每次移動需要消耗1個代價。當玩家走到邊界時,遊戲結束。問玩家可以得到的最大獎勵是多少?

解題過程如下:

1. 定義狀態

將每一個格子看做是一個狀態,狀態個數為10。

2. 定義決策

每個狀態可以進行兩個決策:向左走或者向右走。

3. 定義獎勵

每個狀態都有一個獎勵,表示玩家在這個狀態下可以獲得的獎勵。

4. 定義貝爾曼方程

根據最大獎勵的定義,我們需要利用後繼狀態的信息來更新當前狀態的價值,得到最大的價值函數。

設V(i)為從第i個格子出發可以得到的最大獎勵,則有貝爾曼方程:

V(i)=max{V(i-1), V(i+1)}+reward(i)

其中,reward(i)為第i個格子可以獲得的獎勵。

5. 求解貝爾曼方程

利用貝爾曼方程進行迭代計算,直到價值函數收斂為止。

以下是一個python解題程序:

import numpy as np

def bellman_equation():
# 定義狀態
states=[i for i in range(1,11)]

# 定義獎勵
rewards=[0,3,5,2,4,9,6,1,7,8]

# 函數迭代法求解貝爾曼方程
gamma=0.8
V=np.zeros(10)
while True:
delta=0
for i in range(10):
if i==0:
V_new=max(gamma*V[i+1]+rewards[i],rewards[i])
elif i==9:
V_new=max(gamma*V[i-1]+rewards[i],rewards[i])
else:
V_new=max(gamma*V[i-1]+gamma*V[i+1]+rewards[i],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4018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12 12:20
下一篇 2024-12-12 12:2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