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裸辭有什麼後果?
現在工作職場中的大多是80、90後,炒雞有個性,裸辭對他們來說已經不是新鮮事。工作不爽,相處不習慣,一言不合就可以炒老闆魷魚。
但我想問一句:你們考慮過裸辭帶來的經濟損失嗎?如果你知道裸辭一次相當於丟掉6個月的工資,你還敢任性裸辭嗎?
裸辭帶來的經濟損失之年終獎大約2個月的工資
大部分企業都會給優秀員工提供年底雙薪或者年終獎福利,遇到一些牛逼企業,年底何止雙薪,4薪、8薪都是有可能的!
但這有一個門檻,不少公司年底的現金獎勵是按照員工當年的供職時間來計算的,比如供職一年可以拿到雙薪,要是在公司沒待夠一年,或者沒熬到12月就辭職走人,就享受不到這項福利。
根據統計,即使是初入職場的新人,年終辭職的經濟損失,也有大概2個月的工資收入。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每年的3月、4月是跳槽旺季,年末和年初卻很少有人離職。因為,聰明的職場人,都是拿完年終獎再走人的!
裸辭經濟損失之空窗期
大約3個月的工資
有權威人資調研報告統計,從裸辭到找好下一份滿意的工作,中間的失業空窗期,大約是3個月,有些職場新人的空窗期時間更久,可能在5個月。這就相當於你放棄了3至5個月的穩定經濟收入!
我有一個朋友在之前一個公司工作了大半年,在10月決定裸辭,前前後後大約2個月的時間才找好下一份公司。裸辭後的這段空窗期越長,對自己的心理壓力越大。當然,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儲蓄可以支撐你這麼久的話,倒也好些,但如沒有則是對自己心理的一大挑戰。一般來說,裸辭半個月後沒有接到投遞企業的面試通知,一個月沒有找到合適心儀的企業,人的心裡就會越來越焦躁,越來越不安。
另外,裸辭後空窗期的社保損失和公積金損失,也不可忽視,一方面在無形中增加了空窗期的生活成本,另一方面也會根據所在城市的政策影響買房之類的重大事情。
裸辭經濟損失之帶薪年假大約20%的工資
很多公司對帶薪年假的規定都是工作滿一年才可享受5天的帶薪年假,如果你為公司服務的時間不滿一年就辭職,那就無法享受帶薪年假。而5天的帶薪年假相當於你20%的工資收入。
裸辭經濟損失之試用期工資折讓
大約80%的工資
入職一家新公司,通常會有2到6個月不等的試用期,大部分公司的試用期工資一般按照轉正工資的80%來計算,相當於每個月折讓出了20%的工資收入。
假設試用期為3個月,就等於折讓出了60%的月收入。再加上初入公司的人際交往費、交通費、餐費等,大約需要花費20%的月收入。這樣一算,3個月試用期的工資折讓損失,差不多相當於工資的80%。
以上四項加在一起,一次任性裸辭的後果,就是6個月沒有收入!或者說,半年的工作白乾了!
現在,你還想裸辭嗎?天賦異稟職場老司機,HR動態,職場乾貨,信手拈來!微信公眾號【來唄人力資源】ID:HRcome-on
做軟體開發的女生工作了3年裸辭結果工作不好找大家給我些意見吧
樓主有沒有想過做外包,青島軟體的外包行業也可以吧,應該有對日外包,或者針對國內行業的外包,比如中軟、易思博、軟通動力、文思創新,可以在網上投簡歷試試;
外包行業相對要求的不是很高,開發不行就試試測試,先讓自己穩定下來;
給你幾個建議:
把簡歷弄得漂亮一些,三年,應該做個好幾個項目,突出一到兩個項目即可,要有亮點;
投簡歷網要撒的大,智聯招聘,51JOB,中華英才網,最後選擇招聘會
基礎知識要補一下,這個是本行,你要是還想從事計算機相關,這個就不能丟;
調整好心態,要有自信,要求可適當降低,找找外包之類,因為外包工作量較大,壓力大,加班多,很多人反感外包。或者適當的從事以下測試相關工作也未嘗不可,女孩嘛,做開發畢竟不太適合,而測試就不同了,你又有開發經驗,測試好好學習一下,很快就能上手,另外做測試以後還可以往產品經理方向發展。。。
沒事逛逛論壇,csdn神馬的,了解點行業信息神馬的。。。
沒了,我也是菜鳥,現在在做外包,還可以,僅提供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都說裸辭的後果很嚴重,那具體表現在哪裡呢?
1.經濟收入
工資、獎金、績效、社保、「五險一金」(三險一金),只要你是裸辭,各方面的經濟收入都會「浪費」或者「大打折扣」。這也是大部分職場人的直觀感受,利益平衡,利與弊。我會在心裡想:我能承受這個經濟成本嗎?有人說裸辭的價格就是你會損失「半年工資」!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還有一些隱形的經濟損失是求職者無法估計的。當然,也不能排除一些心理因素,比如不願意或者不願意,認為自己是「虧」或者「得不償失」,這些都會影響到球員的決策。
2.求職「間歇期」
裸辭”對職場人的未來影響更大的是,職場可能存在一個「間隔期」,這是職場人在再就業中的「破綻」和「弱點」。對於離職跳槽的再就業人員,企業HR對於求職者的關注點是:職場中的「間隔期」有多長?
一般來說,職場的空檔期在3個月以內,HR基本可以接受。當然,周期越短越好,因為這樣會間接證明求職者的能力。如果職場的空檔期超過6個月,甚至更長,HR心裡會猶豫。出於什麼原因,求職者找不到下一份工作。而且職場上的空檔期越長,HR關注的問題就越多。比如HR會關心求職者如何度過「間隔期」?如果求職者沒有提前做好準備,很可能會因為這個問題被企業的HR篩選。這樣會導致一個結果:企業HR即使想錄用你,也會「降價」,降薪的幅度和程度幾乎超出求職者的想像。貶值似乎是板上釘釘的事。
3.滲透壓
職場上每一個準備裸辭的人都會提前做好預期的準備:
(1)正常每月支出是多少?
(2)追加預備費需要多少?
(3)職場的間隔期估計有多長?
(4)找到新工作後,實習期和第一年沒有獎金,需要預支的經濟支出是多少?
如果求職者把這些因素都考慮進去,裸辭還是有「資本」的。否則,如果連這些基本保障都沒有規劃和預算,裸辭就是頭腦簡單的「衝動」,所謂的「裸辭一會兒神清氣爽,一會兒眼淚無涯」,然後腸子可能會後悔。不得不說:我們大多數人對自己評價很高,很看重自己。其實當我們離開這個崗位,拋棄這個平台,到了招聘市場,馬上就會發現自己到底是金還是銹。
4.網路中斷
裸辭背後的動機是放棄一切,不僅僅是經濟收入,還有人力資源。畢竟職場人除了努力工作,更重要的是積累自己的網路資源,建立「能力渠道」,這才是職場的價值所在。職場有兩種資源:一是人脈,二是價值。人脈是給別人的;價值是給求職者自己的。網路有助於提升價值;價值可以給人脈「添油加醋」。但是,職場上的每個人,帶著裸辭幾乎就是「一個人的背影」,不會去想他背後的人和事。這就是所謂的「沉沒成本」,其中時間、情感、能力等
5.能力滯後
無一例外,職場的間隔期對於所有裸辭衝動型的求職者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人的自律性往往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強。很多擁有裸辭的人在辭職前都是「雄心勃勃」的。一旦真的拿到裸辭,他們就待在家裡,成為「閑人」。沒有規劃,沒有充電,身體懶惰,能力降低。很多裸辭申請者被自己表面上的「忙碌」蒙蔽了雙眼,認為整天出去求職是一種努力。其實裸辭的態度應該是:要麼在「申請」的路上,要麼處於「充電」狀態!
能力滯後的代價是什麼?重新入職後,發現自己的能力已經很難勝任現在的崗位,工作也很難,無法在領導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一系列的不良影響也給了自己很大的打擊。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39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