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php知識框架總結
php知識框架總結
篇一:php基礎知識點總結
PHP語言基礎簡單整理
1.開始結束標記的格式只有在沒有判斷語句時才能使用。
對錶單傳遞的變數進行編碼和解碼:PHP中實現對查詢字元串進行URL編碼可以通過函數urlencode()實現,該函數的使用格式如下:string urlencode(string str);對URL編碼後的查詢字元串進行解碼,可以通過urldecode()函數實現,該函數的使用格式如下:string urldecode(string str);
15.PHP連接資料庫:
步驟: 一、建立連接——mssql_connect(server,uid,pwd);
二、指定database——-mssql_select_db(databasename);
三、執行sql——mssql_query($sql,$link);
四、處理記錄集——-資源類型數據,格式:bof—數據—eof
五、以特定格式讀取數據—–mssql_fetch_array()….
六、釋放相關資源、關閉連接——mssql_free_result($result);mssql_close();
16.數組:php的數組由鍵值和value值組成
定義:$array = array(“鍵值”=”value”,”鍵值”=”value”,”鍵值”=”value”);如果不給鍵值賦值,默認從0開始的int值
相關函數:(1)in_array(“值”,數組名); 返回bool型—–查看數組中是否存在某value值
(2)array_key_exists(“key值”,數組名); 返回bool型—–查看數組中是否存在某鍵值
(3)array_keys(數組名);—將數組鍵值返回出來形成一個新數組,此鍵值作為新數組的value值
(4)array_values(數組名);—將數組value值返回出來形成一個新數組,此值作為新數組的value值
(5)key(數組名);—-返回當前指針指向的元素key值
(6)current(數組名);—-返回當前指針指向的元素value值
(7)next(數組名);—-挪動當前數組指針到下一步
(8)reset(數組名);—-恢複數組指針,指向第0個元素
(9)end(數組名);—-將指針挪向最後一個元素
(10)prev(數組名);—-將指針向前挪動一位
(11)foreach(數組名 as $key=$value)
{
$key是鍵值,$value是value值,實現數組遍歷
}
(12)each(數組名);—-將當前數組元素依次取出(自動挪動指針)並放到一個新的數組中
(13)array_shift(數組名);—-返回數組中第一個元素值
(14)array_pop(數組名);—-返回數組最後一個元素值
(15)array_push(數組名,value);—-向數組中追加元素
(16)array_unshift(數組名,value);—-在數組最前面添加元素
(17)array_pad(數組名,數組長度,value);—-向數組中追加多個元素,對數組副本操作,不改變原數組,返回一個新數組
(18)count();—-返回個數
(19)array_unique(數組名);—-去掉數組中重複部分,操作數組副本,不改變原數組,返回新數組
(20)sort(數組名);—-從小到大升序排列數組value值,一般針對int型value值,返回bool型,成功返回true
(21)rsort(數組名);—-從大到小,逆序排列數組value值
(22)array_combine(數組1,數組2);—-將數組1的value值作為key,數組2的value值作為value值,形成一個新數組
(23)array_merge(數組1,數組2,數組3…);—-合併多個數組,將多個數組value值依次合併,合為一個數組
(24)array_slice(數組名,int,int);—-從目標數組截取元素,形成一個新數組。開始位置為第二個參數,結束位置為第三個參數。若第三個參數不寫,則默認是截取到最後。
(25)array_splice();—-用法同array_slice();但是其截取部分從原數組中刪除
(26)explode(“字元依據”,目標字元串);—-將字元串按照一定的依據拆分成數組
(27)implode(“字元依據”,目標數組);—-將數組元素按照依據組合成一個字元串
(28)range(mixed low,mixed high[number step]);—-生成數組,例:range(1,100,8);—即從1到100,每8位取一個數,組成一個數組
(29)shuffle(數組名);—-用於將數組進行隨機排序
(30)array_sum(數組名);—-對數值型數組元素值進行求和
(31)array_chunk(數組名,int);—-分割目標數組,返回一個新數組,其中數組的每個元素都是一個一維數組,int參數為分割成的一維數組的長度
17.Cookie和會話控制:
Cookie是在HTTP協議下,伺服器或腳本可以維護客戶工作站上信息的一種方式。Cookie是由Web伺服器保存在客戶機上的小文本文件,它可以包含有關用戶的信息。無論何時用戶鏈接到伺服器,Web站點都可以訪問Cookie信息。
存在server端的是session,存在client端的是cookie,它們用來存儲全局變數。 設定Cookie值:setcookie(“名”,”值”);
通過Cookie數組取值:$_cookie[“名”];
設置生成期:setcookie(“名”,”值”,time()+1800);生成期為當前時間加1800秒之後。
刪除cookie: setcookie(“名”,””,time()-3600);中間值設置為空,並將當前時間減去3600秒。 Cookie數組:setcookie(“名[key]”,”值”); 使用foreach讀取。
在PHP中可以通過$_COOKIE預定義變數訪問Cookie的值。如果設置了php.ini中的register_long_arrays,那麼就能夠應用$_COOKIE和$HTTP_COOKIE_VARS;如果在php.ini中還設置了register_globals,那麼就可以在PHP中作為全局變數使用各個Cookie值。但是,更改php.ini中的兩個文件設置,容易對PHP的安全構成威脅,不推薦使用該方法,建議使用更新的$_COOKIE。
會話ID的傳送
會話ID的傳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Cookie方式,另一種是URL方式。
Cookie傳送方式:
這是最簡單的會話方式,但是有些客戶可能限制使用Cookie,如果客戶限制使用Cookie的條件下,仍要繼續工作,那就要通過其他方式來實現了。
URL傳送方式:
在該方式中,URL本身用來傳送會話,會話標誌被簡單地附加到URL的尾部,或者作為窗體中的一個變數來傳遞。例:
PHP 編碼格式
你的DW編碼是GB2312
頁面輸出的是UTF-8
肯定亂碼的啊
把編碼都統一才行
header(“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utf-8”);
這裡改成
header(“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gbk”);
什麼是PHP編碼?
PHP程序設計中中文編碼問題曾經困擾很多人,導致這個問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每個國家(或區域)都規定了計算機信息交換用的字元編碼集,如美國的擴展ASCII碼,中國的GB2312-80,日本的JIS等。作為該國家/區域內信息處理的基礎,字元編碼集起著統一編碼的重要作用。字元編碼集按長度分為SBCS(單位元組字符集),DBCS(雙位元組字符集)兩大類。早期的軟體(尤其是操作系統),為了解決本地字元信息的計算機處理,出現了各種本地化版本(L10N),為了區分,引進了LANG,Codepage等概念。但是由於各個本地字符集代碼範圍重疊,相互間信息交換困難;軟體各個本地化版本獨立維護成本較高。因此有必要將本地化工作中的共性抽取出來,作一致處理,將特別的本地化處理內容降低到最少。這也就是所謂的國際化(118N)。各種語言信息被進一步規範為Locale信息。處理的底層字符集變成了幾乎包含了所有字形的 Unicode。
現在大部分具有國際化特徵的軟體核心字元處理都是以Unicode為基礎的,在軟體運行時根據當時的ocale/Lang /Codepage設置確定相應的本地字元編碼設置,並依此處理本地字元。在處理過程中需要實現Unicode和本地字符集的相互轉換,甚或以 Unicode為中間的兩個不同本地字符集的相互轉換。這種方式在網路環境下被進一步延伸,任何網路兩端的字元信息也需要根據字符集的設置轉換成可接受的內容。
資料庫中的字符集編碼問題
流行的關係資料庫系統都支持資料庫字符集編碼,也就是說在創建資料庫時可以指定它自己的字符集設置,資料庫的數據以指定的編碼形式存儲。當應用程序訪問數據時,在入口和出口處都會有字符集編碼的轉換。對於中文數據,資料庫字元編碼的設置應當保證數據的完整性。GB2312、GBK、UTF-8等都是可選的資料庫字符集編碼;當然我們也可以選擇ISO8859-1(8-bit),只是我們得在應
用程序寫數據之前先將16Bit的一個漢字或Unicode拆分成兩個8-bit的字元,讀數據之後也需要將兩個位元組合併起來,同時還要判別其中的SBCS 字元,因此我們並不推薦採用ISO8859-1作為資料庫字符集編碼。這樣不但沒有充分利用資料庫自身的字符集編碼支持,而且同時也增加了編程的複雜度。編程時,可以先用資料庫管理系統提供的管理功能檢查其中的中文數據是否正確。
PHP程序在查詢資料庫之前,首先執行 mysql_query(“SETNAMESxxxx”);其中xxxx是你網頁的編碼(charset=xxxx),如果網頁中 charset=utf8,則xxxx=utf8,如果網頁中charset=gb2312,則xxxx=gb2312,幾乎所有WEB程序,都有一段連接資料庫的公共代碼,放在一個文件里,在這文件里,加入mysql_query(“SETNAMESxxxx”)就可以了。
SETNAMES 顯示客戶端發送的SQL語句中使用什麼字符集。因此,SETNAMES’utf-8’語句告訴伺服器「將來從這個客戶端傳來的信息採用字符集utf- 8」。它還為伺服器發送回客戶端的結果指定了字符集(例如,如果你使用一個SELECT語句,它表示列值使用了什麼字符集)。
定位問題時常用的技巧
定位中文編碼問題通常採用最笨的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在你認為有嫌疑的程序處理後列印字元串的內碼。通過列印字元串的內碼,你可以發現什麼時候中文字元被轉換成Unicode,什麼時候Unicode被轉回中文內碼,什麼時候一個中文字成了兩個Unicode字元,什麼時候中文字元串被轉成了一串問號,什麼時候中文字元串的高位被截掉了……
取用合適的樣本字元串也有助於區分問題的類型。如:”aa啊aa?@aa”等中英相間,GB、GBK特徵字元均有的字元串。一般來說,英文字元無論怎麼轉換或處理,都不會失真(如果遇到了,可以嘗試著增加連續的英文字母長度)。
解決各種應用的亂碼問題
1)使用標籤設置頁面編碼
這個標籤的作用是聲明客戶端的瀏覽器用什麼字符集編碼顯示該頁面,xxx可以為GB2312、GBK、UTF-8(和MySQL不同,MySQL是 UTF8)等等。因此,大部分頁面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來告訴瀏覽器顯示這個頁面的時候採用什麼編碼,這樣才不會造成編碼錯誤而產生亂碼。但是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有了這句還是不行,不管xxx是哪一種,瀏覽器採用的始終都是一種編碼,這個情況我後面會談到。
請注意,是屬於HTML信息的,僅僅是一個聲明,僅表明伺服器已經把HTML信息傳到了瀏覽器。
2)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xxx”);
這個函數header()的作用是把括弧裡面的信息發到http標頭。如果括弧裡面的內容為文中所說那樣,那作用和標籤基本相同,大家對照第一個看發現字元都差不多的。但是不同的是如果有這段函數,瀏覽器就會永遠採用你所要求的xxx編碼,絕對不會不聽話,因此這個函數是很有用的。為什麼會這樣呢?那就得說說http標頭和HTML信息的差別了:
http標頭是伺服器以http協議傳送HTML信息到瀏覽器前所送出的字串。而標籤是屬於 HTML信息的,所以header()發送的內容先到達瀏覽器,通俗點就是header()的優先順序高於(不知道可不可以這樣講)。假如一個php頁面既有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xxx”),又有,瀏覽器就只認前者http標頭而不認meta了。當然這個函數只能在php頁面內使用。
同樣也留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前者就絕對起作用,而後者有時候就不行呢?這就是接下來要談的Apache的原因了。
3)AddDefaultCharset
Apache根目錄的conf文件夾里,有整個Apache的配置文檔httpd.conf。
用文本編輯器打開httpd.conf,第708行(不同版本可能不同)有AddDefaultCharsetxxx,xxx為編碼名稱。這行代碼的意思:設置整個伺服器內的網頁文件http標頭裡的字符集為你默認的xxx字符集。有這行,就相當於給每個文件都加了一行header(“content- type:text/html;charset=xxx”)。這下就明白為什麼明明設置了是utf-8,可瀏覽器始終採用gb2312的原因。
如果網頁里有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xxx”),就把默認的字符集改為你設置的字符集,所以這個函數永遠有用。如果把AddDefaultCharsetxxx前面加個”#”,注釋掉這句,而且頁面里不含header(“content- type…”),那這個時候就輪到meta標籤起作用了。
下面列出以上的優先順序:
..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xxx”)
..AddDefaultCharsetxxx
..
如果你是web程序員,建議給你的每個頁面都加個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xxx”),這樣就可以保證它在任何伺服器都能正確顯示,可移植性也比較強。
4)php.ini中的default_charset配置:
php.ini中的default_charset=”gb2312″定義了php的默認語言字符集。一般推薦注釋掉此行,讓瀏覽器根據網頁頭中的charset來自動選擇語言而非做一個強制性的規定,這樣就可以在同台伺服器上提供多種語言的網頁服務。
結束語 參考:
其實php開發中的中文編碼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雖然定位和解決問題沒有定規,各種運行環境也各不盡然,但後面的原理是一樣的。了解字符集的知識是解決字元問題的基礎。不過,隨著中文字符集的變化,不僅僅是php編程,中文信息處理中的問題還是會存在一段時間的。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3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