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np.add怎麼用
NumPy(Numerical Python)是一個Python科學計算庫,用於高級數學計算、線性代數、矩陣運算、隨機模擬等各種科學計算領域。其中np.add函數實現了兩個數組的相加運算,並返回一個新的數組,我們可以使用np.add函數對多維的數組進行加法運算,加法運算的方式是將兩個數組對應的元素相加,期間遵循廣播規則。下面就是一個使用np.add函數進行數組相加運算的例子: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2,3])
b = np.array([4,5,6])
c = np.add(a, b)
print(c)
上面代碼運行結果為[5 7 9]。其中我們定義了兩個一維數組a和b,分別賦值為[1, 2, 3]和[4, 5, 6],並且使用np.add函數將兩個數組相加,最後列印輸出結果為[5 7 9]的一維數組c。
二、np.add.reduceat函數
np.add.reduceat函數可以對數組中的一維數據進行劃分,然後對不同區間內的元素進行不同的reduce操作。具體實現可以使用.reduceat() 方法。下面就是一個使用reduceat函數對數組元素進行reduce操作的例子: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2,3,4,5,6,7,8,9,10])
r = np.add.reduceat(a,[0, 5, 9])
print(r)
上面代碼運行結果為[15 20 25]。其中我們定義了一個一維數組a,分別賦值為[1, 2, 3, 4, 5, 6, 7, 8, 9, 10],並且對不同區間內的元素進行reduce操作。reduceat的參數是數組劃分位置。[0,5]對應也就是數組的前5個元素中,[5,9]是數組的第5個到第9個元素,[9]對應的是數組的最後一個元素。在我們的這個例子中,它們分別對應進行reduce的元素區間,reduce操作的方式是使用np.add函數進行計算,最終輸出的結果為[15 20 25]的一維數組。
三、np.add.at函數
np.add.at函數可以根據索引對數組的指定位置進行累計相加操作,該函數會按照指定索引位置對所屬索引處的元素進行操作,參數順序依次為被操作的數組、索引數組和用於相加的元素。下面就是一個使用np.add.at函數對數組中指定元素相加的例子: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 2, 3, 4, 5])
i = [0, 1, 2, 0, 1]
np.add.at(a, i, 1)
print(a)
上面代碼運行結果為[3 4 5 4 5]。其中我們定義了一個長度為5的一維數組a,分別賦值為[1, 2, 3, 4, 5],i變數 定義了一組索引數組[0, 1, 2, 0, 1],使用np.add.at函數對指定索引位置的數組進行累計相加操作。最終輸出的結果為[3 4 5 4 5]的一維數組。
四、np.add(a,b,a)函數
np.add(a,b,a)函數實現對兩個數組中元素相加後,並將結果存儲在第三個變數中,該函數可以通過提供兩個數來執行數組的元素之間的相加。其中第一個參數為第一個數組,第二個參數為第二個數組,第三個參數為結果存儲數組,即將數組a和b中的元素相加存儲到數組c中。下面就是一個使用np.add(a,b,a)函數對數組相加的例子: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 2, 3])
b = np.array([4, 5, 6])
c = np.array([0, 0, 0])
np.add(a,b, out=c)
print(c)
上面代碼運行結果為[5, 7, 9]。其中我們定義了兩個一維數組a和b,分別賦值為[1, 2, 3]和[4, 5, 6],並且定義了一個長度為3的一維數組c,分別將三個數組作為參數傳遞給np.add函數進行運算,將數組a和b中的元素相加存儲在數組c中,最終輸出的結果為[5, 7, 9]的一維數組。
五、np.add.reduce函數
np.add.reduce函數可以實現對數組元素的累加操作,該函數首先會將所屬元素兩兩相加,將結果保存,在將得到的結果與下一個元素進行相加操作,結果如此類推。下面就是一個使用np.add.reduce函數對數組元素進行累加操作的例子: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 2, 3, 4, 5])
r = np.add.reduce(a)
print(r)
上面代碼運行結果為15。其中我們定義了一個一維數組a並賦值為[1, 2, 3, 4, 5],使用np.add.reduce函數對其進行累加操作,最終輸出結果為15。
六、np.add函數參數
np.add函數提供了多個參數,以下幾個參數是最常用的:
- x,y: 數組
- out:將計算結果存儲到輸出數組中
- where:用於提取計算數據的條件
下面就是一個使用np.add函數參數的例子: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 2, 3, 4, 5])
b = np.array([6, 7, 8, 9, 10])
c = np.add(a, b, where=[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
print(c)
上面代碼運行結果為[7 2 11 4 15]。其中我們定義了兩個一維數組a和b,分別賦值為[1, 2, 3, 4, 5]和[6, 7, 8, 9, 10]。使用np.add函數對兩個數組進行加法運算,並且使用where參數限制加法運算的範圍為[True, False, True, False, True],最終輸出結果為[7 2 11 4 15]的一維數組。
七、np.add.at用法
np.add.at是將相加結果寫入數組的指定位置,從而可以實現「不重複」的加法操作。下面就是一個使用np.add.at對數組元素進行指定位置相加的例子:
import numpy as np
a = np.array([1, 2, 3, 4, 5])
i = np.array([0,0,1,1,2])
v = np.array([1,1,1,1,1])
np.add.at(a, i, v)
print(a)
上面代碼運行結果為[3 5 3 4 5]。其中我們定義了一個一維數組a,分別賦值為[1, 2, 3, 4, 5]。i和v是兩個長度為5的一維數組,分別為[0,0,1,1,2]和[1,1,1,1,1]。使用np.add.at函數,按照索引數組i的位置將v中的元素相加到數組a的指定位置上,最終輸出結果為[3 5 3 4 5]的一維數組。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33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