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str() 是一個 Python 內置函數,用於將指定的對象轉換為字元串,例如數值(int,float,complex)、序列(list,tuple)、字典等等。在 Python 編程中,str() 方法的用途非常廣泛,詳細理解 str() 方法是很必要的。
二、常見用法
下面將列舉幾個常見應用場景,讓我們逐一探究。
1、將數值轉換為字元串
在 Python 編程中,我們常用到數字和字元串的相互轉換。使用 str() 函數將數字轉換成字元串的方法非常簡單,例如:
num = 2020 str_num = str(num) print("2020的字元串形式為:" + str_num)
輸出結果為:
2020的字元串形式為:2020
2、將列錶轉換為字元串
在 Python 編程中,我們經常需要將列錶轉換為字元串。使用 str() 函數將列錶轉換成字元串的方法非常簡單,例如:
my_list = ["apple", "banana", "cherry"] str_list = str(my_list) print("列表的字元串形式為:" + str_list)
輸出結果為:
列表的字元串形式為:['apple', 'banana', 'cherry']
當然,有時候我們想去掉字元串中的中括弧和單引號,這個時候我們可以使用 join() 方法。
my_list = ["apple", "banana", "cherry"] str_list = ' '.join(my_list) print("列表的字元串形式為:" + str_list)
輸出結果為:
列表的字元串形式為:apple banana cherry
3、格式化字元串輸出
在 Python 中,我們可以使用 % 或者 format() 方法來對字元串進行格式化輸出。其中,% 是一種過時的方法,format() 是更加常用的方式。
name = "小明" age = 12 print("我叫%s,今年%d歲了!" % (name, age)) print("我叫{},今年{}歲了!".format(name, age))
輸出結果為:
我叫小明,今年12歲了! 我叫小明,今年12歲了!
三、高級用法
這裡我們將介紹一些比較高級的用法,需要了解一些更深入的 Python 知識。
1、自定義 str() 方法
在 Python 中,我們可以通過自定義 __str__() 方法來自定義 str() 方法的輸出格式。例如: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str__(self): return "姓名:%s 年齡:%d" % (self.name, self.age) s1 = Student("小明", 12) print(str(s1))
輸出結果為:
姓名:小明 年齡:12
2、使用 repr() 方法
在 Python 中,我們也可以使用 repr() 方法來對對象進行字元串表示。與 str() 方法不同,repr() 函數返回的是對象的「官方」字元串表示,通常可以通過 eval() 函數重新將其轉為對象。例如: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Student('%s', %d)" % (self.name, self.age) s1 = Student("小明", 12) print(repr(s1)) s2 = eval(repr(s1)) print(s2.name, s2.age)
輸出結果為:
Student('小明', 12) 小明 12
四、結論
str() 方法是 Python 編程中非常常用的一個函數,能夠將各種類型的對象轉換為字元串。除了常見的轉換,我們還可以通過自定義 __str__() 方法,以及使用 repr() 函數等方式,更加靈活地對字元串做描述。掌握 str() 函數是 Python 編程的重要一環。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3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