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NTIF函數用於統計滿足某個條件的單元格的數量,其基本用法為:
COUNTIF(統計區域,指定的條件)
如下圖所示,要統計A列有幾個5,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COUNTIF(A2:A10,5)

咱們把COUNTIF函數的第二參數稍加改動,就可以衍生出很多高效用法,例如:
統計大於5的單元格個數:
=COUNTIF(A2:A10,”>5″)

統計大於B2單元格數值的單元格個數:
=COUNTIF(A2:A10,”>”&B2)

統計不等於5的單元格個數:
=COUNTIF(A2:A10,”<>5″)

統計空白單元格的個數:
=COUNTIF(A2:A10,”=”)

統計非空單元格的個數:
=COUNTIF(A2:A10,”<>”)

統計以”e”或「E」開頭的單元格個數:
=COUNTIF(A2:A10,”e*”)

對於身份證號碼以及銀行卡號等超長的文本型數字,使用COUNTIF函數時還需要加上一點「佐料」。
以下公式統計A列的身份證號碼是否有重複:
=IF(COUNTIF(A:A,A2&”*”)>1,”重複”,””)

COUNTIF函數在計算文本型數字時,會默認按數值型進行處理,但是Excel中的數字精度只有15位,並且身份證號碼是18位,因此會把前15位相同的身份證全部識別為相同的內容。
在第二參數後加上一個星號 &”*”,就是告訴Excel,要查找包含A2單元格內容的文本,通過這樣變通的手段,COUTNIF函數就聽話啦。
前面咱們說的是COUNTIF的第二參數,下面再說說第一參數:
如下圖所示,要在A列按部門輸入序號,不同部門的序號從1開始。

在A2單元格輸入公式,向下複製:
=COUNTIF(B$2:B2,B2)
COUNTIF函數的統計區域是B$2:B2,第一個B2是行絕對引用,第二個B2,是相對引用。當公式向下複製時,就會變成B$2:B3、B$2:B4……一個不斷擴展的區域,從這個動態區域中統計B列部門的個數。
下面咱們再分享COUNTIF函數的兩個組合應用:
如下圖所示,要計算C列不重複的人數。
公式為:
=SUMPRODUCT(1/COUNTIF(A2:A14,A2:A14))

這是一個十分常用的統計不重複數據個數的公式,其中包含了一個數學邏輯:
任意一個數據重複出現N次,N個1/N的和值為1。
公式中「COUNTIF(A2:A14,A2:A14)」部分是數組計算,作用是分別統計A2:A14單元格區域中每個元素出現的次數。
運算過程相當於:
=COUNTIF(A2:A14,A2)
=COUNTIF(A2:A14,A3)
……
=COUNTIF(A2:A14,A14)
返回內存數組結果為:
{2;2;2;2;2;2;2;2;2;2;1;1;1}
再使用1除以返回的內存數組,得到以下結果:
{0.5;0.5;0.5……;1;1;1}
用1除,即相當於計算COUNTIF函數所返回內存數組的倒數。
為便於理解,把這一步的結果中的小數部分使用分數代替,結果為:
{1/2;1/2;1/2;1/2;……;1;1;1}
如果單元格的值在區域中是唯一值,這一步的結果是1。
如果重複出現兩次,這一步的結果就有兩個1/2。
如果單元格的值在區域中重複出現3次,結果就有3個1/3…
即每個元素對應的倒數合計起來結果仍是1。
最後用SUMPRODUCT函數求和,得出不重複的人員總數。
還沒看暈?好,咱們繼續。
如下圖所示,要提取C列不重複的名單。
公式為:
=INDEX(C:C,1+MATCH(0,COUNTIF(E$1:E1,C$2:C$15),0))&””
注意是數組公式,編輯完成後,要按Ctrl+Shift+回車。

首先利用COUNTIF函數,在公式所在位置上方的單元格區域中,分別查找C$2:C$15單元格區域每個數據的個數。返回一個由0和1構成的數組,如果C$2:C$15單元格區域的元素在公式上方出現過,結果就是1;如果沒出現,結果就是0。
和上一個例子里一樣,COUNTIF函數的第一參數是一個擴展的區域,公式的提取結果會被重複利用。
再利用MATCH函數,在COUNTIF函數返回的數組中查找第一個0的位置,也就是查找首次出現的數據所在的位置。
由於數據表的標題行佔了1行,將這個數字加1,就是需要提取的不重複數據在數據表中列的位置。
最後用INDEX函數,以MATCH函數的計算結果作為索引值提取C列對應位置上的數據。
這個函數從最後開始往上看,比較容易理解一些哦。
好了,今天咱們的內容就是這些吧,祝各位小夥伴一天好心情!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30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