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是新一代的IT 技術,也是數字化轉型的新基礎設施。有了雲計算平台,大數據技術才得以迅猛發展。
怎樣獲取、存儲、處理、應用數據,是一整套方法論,也要有一整套的工具。
對象存儲因雲而生,是面向各種計算應用的存儲資源池,提供彈性的服務化能力。
隨著各行業數字化的蓬勃發展和企業數字化的轉型,數據迎來爆炸式增長,2020 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預估是 59ZB,2025 年預計達到 175ZB。
儘管產生了大量的數據,但只有大約 10% 的數據被存儲下來,大約只有 5% 的數據被分析過,低成本、易管理、易分析的存儲需求驅動了對象存儲的產生和發展。
1
為什麼對象存儲是雲計算數據存儲底座呢?
雲計算從本質上就涉及兩件事:
一是用分散式技術替代了集中化技術,取代了原有的小型機、大型機、集中式存儲、集中式資料庫等,這是互聯網公司崛起帶來的一個顯著現象。分散式技術巨大地提升了運行效率,把IT 設施更加統一化和一致化,被產品化之後就成了如今的雲計算;
二是雲本身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把所有計算資源整合成計算資源池,所有存儲資源整合成存儲資源池,通過數據在計算資源池和存儲資源池之間流動產生價值。
對象存儲提供簡單易擴展的名字空間,它通過RESTful 介面提供了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互聯網設備上進行上傳和下載數據的能力。
通過分散式存儲技術的加持,跨數據中心和跨地域的容錯能力,對象存儲具備低成本、高可靠和易擴展的優勢。對象存儲在合規性、安全性、管理、生態、數據湖等領域不斷發展,滿足業務的需求,促進業務的創新。
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對象存儲已成為事實標準的雲存儲。自動駕駛汽車、智能手機、平板電腦、IoT 設備等可以通過移動網路便捷的通過互聯網訪問對象存儲,公共雲、混合雲的計算伺服器也可以通過專有網路 VPC訪問對象存儲。不同網路流入的數據都能存儲在對象存儲相同的資源池中,從而自然而然成為雲計算的數據存儲底座。
2
對象存儲前世今生
1956 年IBM 發布350 Disk Storage Unit,它是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磁碟存儲。它的體積約為2 個中等大小的冰箱,只能存放3.75 MB 數據。2020 年的20TB 硬碟容量是第一代硬碟的560 萬倍,尺寸也只有普通人手掌大小。
儘管盤的技術在飛速發展,但它無法解決單塊盤出現故障帶來的數據丟失問題。為此業界引入了廉價磁碟冗餘陣列(RAID)技術,並逐步演化為存儲區域網路(SAN),提供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的塊存儲。
塊存儲只能提供線性地址空間,本身不具備數據管理能力,無法直接存放一張圖片、一首音樂、一段視頻,需要在它之上格式化文件系統來滿足。但文件系統不擅長數據共享,從而演進到網路附加存儲(NAS),伺服器通過掛載指定NAS的網路IP地址訪問共享文件夾,實現數據的高效共享。
網路附加存儲隨著保存文件的不斷增多,海量文件管理成為難題,對象存儲技術誕生就是為了解決該問題,它通過桶和對象的平坦模式組織數據,實現橫向海量擴展。

存儲始終圍繞著高可靠、高可用、高擴展、易用性等需求不斷演進,對象存儲是存儲技術不斷迭代、持續發展的結果,直至演化為雲計算至關重要的基礎產品服務。
在阿里雲對象存儲負責人羅慶超老師所寫的《對象存儲實戰指南》一書中,深入淺出地將對象存儲發展歷史娓娓道來。

3
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 題目前沿,現有參考資料較少
對象存儲 OSS成功對接了雲計算上豐富的數據分析技術生態,在它不斷發展過程中支撐了大量熱門領域。
- 為「城市大腦」提供海量圖片和視頻的高可靠、易擴展 7 x 24 不間斷存儲。
- 在新冠早期支撐釘釘實現1周內10倍擴容,保障釘釘 3 億用戶遠程辦公。
- 奧運會體育視頻利用對象存儲的智能處理、高效分發讓媒體轉播更有效、成本更低。
對象存儲 OSS 作為公共雲的IaaS服務,為PaaS和SaaS提供基礎的數據存儲平台,支持各種前沿創新場景,為數據湖、混合雲、移動網路5G、人工智慧等新領域提供數據存儲基石。


▊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本書從對象存儲 OSS的業務需求出發,從客戶實際痛點提煉產品特性,深入學界和高校學者合作創新的架構原理和特性實現,再將領先的技術轉化為代碼實現的功能規格,同行業專家、客戶一起應用到實際生產,推動行業數字化發展。
通過理論設計和產品實踐的螺旋上升,讓對象存儲 OSS 實現 12 個 9 的高可靠和99.99%的高可用能力,達到業界領先。在整個過程中,也總結了一套入門使用、數據遷移、安全合規、數據保護、應用場景最佳實踐的實戰指南。

▊ 架構清晰,寫作流暢
本書從分散式存儲基礎架構入手,結合技術原理和產品實踐展開討論,並從入門和使用維度深入介紹對象存儲服務 OSS 的應用實戰。
全書分為三篇:
- 第一篇,基礎與原理;
- 第二篇,操作和使用;
- 第三篇,總結與展望。

4
本書主要內容





5
你可以收穫什麼
▊ 掌握存儲發展歷史
通過塊存儲、文件存儲、對象存儲的技術演進史,了解技術發展背後的問題驅動。
▊ 理解分散式系統技術原理
深入淺出的分析分散式領域的單點技術原理,特別是存儲系統最關鍵的數據完整性。
▊ 實戰對象存儲OSS配置管理
實操入門上手、數據遷移、安全合規、數據保護以及應用場景最佳實踐,助你成為使用雲計算對象存儲服務的合格管理員。
▊ 前瞻對象存儲未來發展新趨勢
介紹對象存儲支持的業界新趨勢,了解新賽道的場景需求、技術方案。
6
聽聽專家怎麼說
本書為阿里雲內部核心技術人員所著,從分散式存儲基礎架構入手,結合技術原理和產品實踐展開討論,並從入門和使用維度深入介紹對象存儲的應用實戰。阿里雲對象存儲的產品驗證和客戶場景最佳實踐,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和示範效應。
——舒繼武 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計算機學會信息存儲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
「穩定安全高性能、普惠智能新存儲」是阿里雲存儲的理念,不斷優化服務質量、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客戶易用性,讓數據存取隨處可得。本書通過最佳實踐介紹如何更好地配置和使用對象存儲,有助於讀者了解對象存儲並對數字時代創新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張建鋒(行癲) 阿里雲智能總裁
阿里的對象存儲從早期的TFS系統演化至今,經受了大規模業務的考驗,已經是世界上較為成熟的產品之一。本書介紹的對象存儲基於盤古存儲引擎實現,後者和存儲產品結合已進行研發演進。
——蔣江偉(小邪) 阿里雲高級研究員
本書結合阿里雲十幾年在分散式存儲領域和對象存儲領域的研發實踐,理論結合實踐闡述了對象存儲領域的關鍵技術,深入地分析和總結了阿里雲存儲的實踐和創新。
——吳結生 阿里雲高級研究員
我對本書的評價是兩個字:嚴謹,本書兼具教科書的架構感和工具書的實用性。本書給大家展示的是數千PB 數據下的大規模實踐。
——陳緒 阿里雲技術戰略總監
7
作者簡介
羅慶超
阿里巴巴資深技術專家,阿里雲對象存儲負責人,在企業存儲和雲存儲領域有豐富的技術與產品經驗。
曾就職於世界500強以及知名跨國公司的存儲團隊,負責過高端存儲陣列的數據路徑架構設計和開發,作為海量存儲首席架構師負責文件存儲、對象存儲以及下一代分散式雲存儲的架構設計和實現,同時在災備以及數據管理領域亦有多年開發和運維經驗。
帶領技術研發團隊,多次在大規模商業項目中成功落地。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統架構專業,並獲得碩士學位,在相關技術研究領域,支持並參與多本行業專業書籍的編寫工作,被授予包括塊存儲、文件存儲、對象存儲、數據湖等方向的20多項發明專利,技術成果成功應用到產品創新迭代。
▼
如果想要更多地了解對象存儲的歷史由來、技術細節、實戰操作和未來展望,歡迎閱讀《對象存儲實戰指南》一書。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30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