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代收集演算法是一種垃圾回收演算法,它將內存分成多個代,每代中的對象具有不同的生命周期,據此而採取不同的回收策略,以達到優化垃圾回收效率的目的。
一、分代收集演算法的原理及流程
在內存中分為Young代和Old代,Young代中存放了新生對象,而Old代中存放了存活時間比較長的對象。在Young代中,我們使用複製演算法,使用兩個完全一樣的區域,稱為From區和To區。其中,From區存儲正在使用中的對象,而To區則暫時閑置。當From區滿時,就觸發了一次Minor GC,此時會將From區中仍然存活的對象複製到To區,然後將From區和To區對調,也就是交換角色。當複製到To區的對象再次存活(即經過了一定次數的Minor GC),就會晉陞到Old代中,此時需要使用標記-清除法進行回收。
而在Old代中,我們使用標記-清除法和標記-壓縮法進行垃圾回收。標記-清除法會首先標記所有存活的對象,然後將未被標記的對象進行清除。但是這種方式會造成內存碎片,因此我們還需要使用標記-壓縮法來對內存進行整理。標記-壓縮法會將所有存活的對象移動到內存的一端,然後清理掉邊界外的所有內存。
public class GenerationalG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young gc:");
byte[] b1 = new byte[2 * 1024 * 1024];
byte[] b2 = new byte[2 * 1024 * 1024];
byte[] b3 = new byte[2 * 1024 * 1024];
System.out.println("old gc:");
byte[] b4 = new byte[6 * 1024 * 1024];
}
}
二、分代收集演算法的優勢和不足
分代收集演算法的優勢在於它針對不同對象的生命周期,採取了不同的回收策略,從而對性能進行了優化。同時,由於在Young代中使用複製演算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內存碎片的生成,因此也能提高內存的利用率。
然而,由於在Young代中需要複製對象,因此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和空間。而在Old代中,由於使用標記-清除法和標記-壓縮法,會造成較大的內存碎片,這也會對內存的利用率造成不利的影響。此外,在實現演算法時,需要維護多個代的內存空間,也會增加實現難度。
三、分代收集演算法的應用
在Java虛擬機中,分代收集演算法被廣泛應用。實際上,HotSpot虛擬機中的垃圾回收器幾乎全部採用了分代收集演算法,如Serial、Parallel、CMS和G1等。其中,Serial垃圾回收器是最基礎的垃圾回收器,而Parallel垃圾回收器則是Serial的強化版,CMS和G1則實現了更高級別的垃圾回收策略。
此外,分代收集演算法還有一些改進的版本,比如分區回收演算法。分區回收演算法將內存空間分成多個獨立的區間,每個區間都有獨立的線程來進行回收。這種演算法進一步提高了垃圾回收的並行度,可以更快地完成垃圾回收。
四、總結
分代收集演算法是一種優化垃圾回收效率的演算法,通過將內存分為多個代,使用不同的回收策略來適應不同的對象生命周期,從而提高了垃圾回收性能。在Java虛擬機中,分代收集演算法被廣泛應用,是Java虛擬機中垃圾回收的基石。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27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