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NAND快閃記憶體價格的不斷下跌,如今固態硬碟早已不是什麼高端配置了,不過雖然固態硬碟愈發普及,曾經就被很多人忽視的「磁碟碎片整理」功能更是被進一步遺忘了。
作為結構和存儲原理和機械硬碟都完全不同的固態硬碟,究竟有沒有必要整理磁碟碎片呢?如果有必要,頻率如何安排才比較合適呢?
先來回顧下機械硬碟的結構,以及磁碟碎片整理的原理。

機械硬碟由磁頭、碟片、電動機、主控晶元與排線等部件組成,電動機帶動碟片旋轉時,磁頭的磁感線圈感應碟面上的磁性與定位扇區,從而得到該扇區的數據內容。
為什麼會產生「碎片」呢?
我們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文件被保存在磁碟的不同扇區,它們是分散的,並非連續地保存在磁碟連續的簇中,時間長了便會產生「碎片」。而每次讀取這些文件的時候,硬碟會頻繁尋找並掃描的扇區,這無疑會拖慢讀取的速度,而整理磁碟碎片,就可以將不連續的文件重新歸類,讓他們「融為一體」,所以對於機械硬碟來說,定期進行磁碟碎片整理能夠明顯加快硬碟的運行速度。

那固態硬碟又如何呢?
首先,別忘了固態硬碟最重要的一個特性:總擦寫次數有限。
也就是說,固態硬碟其存在「壽命」問題,整理磁碟碎片本身就是一個反覆擦寫的過程,這在先天上就決定了,類似的行為還是越少越好。
其次要考慮的是,對於固態硬碟來說,整理磁碟碎片有助於提升速度嗎?固態硬碟採用的是和U盤同樣的快閃記憶體NAND結構,本身並不包含「磁碟」這一結構,所以根本也不會有磁碟碎片這樣的問題產生。


總結來說,「磁碟碎片整理」對於機械硬碟是一個很好的維護工具,但對固態硬碟而言卻是一種拖累,如果主硬碟是固態硬碟,那麼完全可以忽視這個功能了。如果你使用的是高速的固態+大容量的機械這樣的混合結構,那麼進行磁碟碎片整理前,一定要確認目標分區究竟對應的哪個硬碟,以免做了「負優化」。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26126.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