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圖來自Canva可畫
近兩年SaaS成為了投資圈裡面的熱詞,追本溯源SaaS的名聲大噪,離不開海外去中心化電商SaaS平台Salesforce的爆火。作為先行者,Salesforce不僅給後來的跟隨者,留下了非常多的寶貴經驗,還因為其高漲的市值讓後來者戴上了無上的「SaaS光環」,並在疫情蔓延的2020到2021年,收穫了一眾資本市場的「擁躉」。
不過,從現實情況來看對標是一回事,能不能獲得市場認可並取得商業成果是另一回事。不同於Salesforce在美股的高歌猛進,中國市場內一直以Salesforce為對標對象的中國有贊等SaaS企業卻仍在飽受虧損之痛。
有贊巨虧
2022年開年還沒過幾天,有贊的新聞就接連曝出,再一次將中國電商SaaS的生存窘態暴露了出來。先是去年12月份,有贊董事會對外宣布,籌備4個月的有贊退市、有贊科技上市計劃擱淺;緊接著有贊又於近日對外宣布了裁員1500人的計劃,並因此登上了熱搜。
有贊為何要急於上市,又為何進行如此規模的大裁員呢?核心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持續的虧損讓有贊的現金流惡化,導致其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據公開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有贊科技分別虧損了7.14億元、5.04億元、3.33億元以及6.69億元。相應地,其累計虧損分別達到了33.26億元,38.3億元、41.44億元,虧損持續擴大。
緣何處於同一行業,美股去中心化電商平台shopify已經盈利,中國的電商SaaS平台還在虧損呢?我們仔細對比兩國的基本情況,不難發現其中的端倪。
首先,相比美國中小企業,中國的中小企業客戶普遍存在付費意願低、客單價低的情況。SaaS在國內起步較晚,多數SaaS產品都是對標歐美市場的。以2016年為界限,國內雲計算技術開始加速普及,廠商們應用創新遍地開花,有贊也由免費轉為商業化運作,但由於其早期積累的多是一些個人電商群體,其集中度低且年均產值低,導致其早期商業化並不順利。
隨後有贊圍繞業務解決方案,相繼推出了有贊微商城、有讚美業、有贊教育、有贊連鎖等業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其毛利率低的問題,但「入不敷出」的現狀仍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不只是有贊,同行業的微盟,其凈利率從2020年的-58.82%到2021年的-15.58%,凈利率雖有所提升,但仍處於虧損之中,這也側面反映了中國SaaS面臨的困局。
其次,是客戶留存率很低。實際上,針對企業付費意願低、客單價低的狀況,SaaS企業還可以通過擴大規模或者增加留存率來解決,但現實情況是這方面的進展並不樂觀。
據公開的行業數據顯示,微盟2020年集團付費商家流失率為26.1%,2018年和2019年的數據為26.8%、22.2%;與之類似,2019年有贊的付費商家流失率高達38.06%,到了2021年上半年有贊的付費商家增速近乎腰斬,這就導致SaaS企業增長面臨的問題進一步加大。而同時期美國電商SaaS平台shopify的客戶流失率僅有前者的一半,獲客成本還比前者更低,這就導致兩者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窠臼凸顯
當然,獲客成本大、續費率低,只是中國電商SaaS面臨諸多問題的一個方面,更為重要的是中國電商SaaS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對其商業化造成了很大影響。
首先,國內目前的電商SaaS仍然有點趨於表面化,其實際技術含量不足。以有贊為例,作為一家第三方平台服務商,有贊目前涉及的有贊微商城、有贊零售、有讚美業、有贊小程序等SaaS軟體產品,能在微信、QQ、微博、快手、百度等平台幫助商家開店、營銷、管理客戶、獲取訂單等等,有贊的第三方支付也能給它帶來了高毛利收入。
但問題在於,包括有贊在內的很多零售SaaS提供商,跟很多深入企業系統的軟體平台不同,其本質上更像是企業的電商操作後台,因而始終存在被替代的風險。因此,電商SaaS平台為了拉動用戶付費,不得不想方設法幫助用戶打開前端銷貨的渠道,但即便如此依然收效有限。
其次,不斷抬升的客單價也在逼退一些中小企業,導致客戶留存率不斷下滑。相比早年的免費「嘗鮮」,如今已經走在商業化道路上的有贊、微盟等廠商,在提升SaaS年費價格的路上一去不復返。雖然其SaaS服務項目也在持續豐富,但對比價格不難發現,如今有贊等廠商的SaaS價格相比Shopify,對於小商戶的吸引力已經所剩無幾了。
於是,客戶流失便成了其商業化運營的痼疾,變得愈發嚴重起來。當然,這樣的情況不只是有贊,包含有贊、微盟等在內很多SaaS廠商,均面臨客戶留存與商業化難以平衡的問題。
貌合神離的平台方
放在當下來看,客戶流失率高至多是「失血」,但由於競爭壁壘不夠誘發的「巨頭跨界打劫」,卻有可能成為所有無技術實力的電商SaaS們的「噩夢」。
如正文所述,有贊的商業解決方案與純SaaS軟體不同,其更側重於通過為商家引流來賺取服務費傭金,這種服務模式決定了其高度依賴於流量平台,想要獲取持續收益,必須與流量平台深度綁定,以獲得來自流量平台的扶持。過去這些年,包含有贊在內的很多SaaS服務商,依靠微信、微博、快手等社交平台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以有贊與快手合作為例,2018年有贊與快手推出了「短視頻電商導購」解決方案,很快來自快手的數據,就迅速成為了有贊業績的一大亮點;僅2019年,快手為有贊貢獻的GMV就佔據了其總GMV的40%,快手幾乎成為了其GMV的第一大「增長引擎」。但成也流量,敗也流量,這種依靠「流量平台」的路子終究還是出了問題。
一方面,隨著線上流量見頂,流量平台商業化步伐開始加快,對外的合作很快演變成了自己「下場」,這就出現了流量平台「抄後路」的狀況。
2020年以來,快手開始自行搭建自己的供應鏈體系,並持續推廣「快手聯盟」,開拓商家入駐快手小店,這讓越來越多的商家開始選擇直接與快手合作,而放棄與第三方SaaS廠商如有贊的合作,導致其商業化面臨嚴重的外部挑戰。類似地,抖音、微信等社交流量平台,都在自行搭建自己的商家小店和輕應用程序,直接與商家合作,這無疑對依靠「流量為生」的SaaS廠商構成嚴重威脅。
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大力推動公平競爭,各大平台之間的「互聯互通」成為了一種趨勢,第三方平台的影響力,遭到一定程度上的削弱。隨著微信、抖音、淘寶等超級應用逐步放開外鏈訪問,各大平台之間原本「封閉」的體系被打開,商家分享與用戶互動的方式,不再局限於某個單一平台。
這種情況下,原本藉助SaaS運營私域流量的平台方,作為「溝通平台方橋樑」的作用自然受到了一定衝擊,要想在新形勢下做出成績就需要從別的地方著眼。
向何處突圍
目前來看,無論是「互聯互通」的大形勢還是平台親自下場供應鏈,都說明了主導私域運營的一方主動權,已經被平台牢牢把控在手裡了,SaaS廠商必須思考如何在這樣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推動SaaS轉型。那麼,電商SaaS轉型的方向到底在哪裡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還需要結合行業發展的趨勢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來回答。
對內而言,隨著平台間「互聯互通」日益頻繁,電商SaaS廠商必須拋棄過去「野蠻擴張」的路線,向精細化運營方向轉變,並學會與客戶共生。
從客戶方面來說,「互聯互通」之下,傳統平台間的壁壘已經被打破,企業與用戶互動的方式更多了,但如何提升用戶的留存率,如何保持發揮用戶的最大價值,依然是其迫切想要解決的問題。而電商SaaS運營平台,剛好可以發揮其「專業化」的多平台獲客以及運營優勢,幫助企業實現「獲客—留存」的效益最大化。
對外而言,電商SaaS可以依託直播電商、跨境電商等新風口,做境外市場和新興市場企業用戶的「私域橋樑」。如微盟早在去年就提出了「國際化」戰略,並於2021年7月份正式發布跨境獨立站ShopExpress,與此同時,有贊也在前一年推出了「AIIVlaue」。
雖然目前來看,這些新風口尚未成為這些SaaS平台的第二增長曲線,但在行業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之下,作為一些新方向電商SaaS廠商未雨綢繆也未嘗不可。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25343.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