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預算管理的七個維度: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對未來一定期間的預測和籌劃,合理配置各項資源,持續改善經營,推動企業實現戰略目標。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企業內部控制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對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企業的風險防範水平。

一、 企業進行全面預算的重要意義

1.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對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具有現實意義。戰略管理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起點和導向,全面預算管理是對戰略目標的流程化和可度量化。由於戰略目標是企業長遠發展的目標,因此在具體經營活動過程中難以落實到具體的流程及考核標準。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使得預算的執行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成為同一過程,將相對抽象的戰略管理明細為生產預算管理、銷售預算管理等可控制可考核的預算管理模塊。這樣的戰略管理才更具有現實意義。

2.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對財務風險的預防及控制有促進作用。企業在持續運營過程中,時刻都面臨無處不在的財務風險,因此對於此類風險採取合適的應對措施可以促進企業得以良好持續的發展。在開展企業各項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加強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可以對財務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也能進一步加強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合理性及有效性。

3.加強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可以促使經營管理效率的提升。經營管理,是指企業在各項運營活動中,制定活動計劃、組織經營活動、整合各項資源、協調和控制活動過程中的關鍵節點和進度;其目的是為了擁有各種資源,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要,從而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企業在進行全面預算管理時,會將與經營活動關聯的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深入分析數據的關聯性和可比性,此類分析方法可以有效促進企業預算管理工作效益的提升,同時也對經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有所幫助。

4.全面預算管理工作有利於企業內部資源的合理分配。全面預算管理是利用預算管理手段對企業內部各類財務及非財務資源進行分配、考核和控制,從而完成既定的經營目標。通過對企業內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以對企業的各類資源進行整合調配,同時也對閑置的人、財、物等方面進行進一步分析。這樣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一方面有利於企業各類資源的整合及分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防範企業資源的浪費。

二、企業在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層對預算管理認知不全面,重視度不夠。全面預算在我國已實施多年,但仍有很多企業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不足,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大多企業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時將其認同為財務預算,認為該項工作由財務部門進行管理就好,這種現象在中小企業中較為常見。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部分企業中高管理層對全面預算管理認識不夠全面,重視度不夠,沒有意識到全面預算管理對經營管理的重要性;還有就是企業的其他業務關聯部門對預算管理認識不夠全面,甚至有失偏頗,他們認為預算僅僅是屬於財務部門的工作範圍,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觸心理,覺得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一方面加重了自己工作負擔,另一方面看不到預算管理工作帶來的效益,最後導致重管理而輕預算的局面,使得預算管理流於形式。

2.預算管理實施時,與戰略目標相背離。全面預算編製是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起點,從管理層面看是需要緊扣企業戰略目標,與戰略規劃緊密關聯。但結合實際情況,往往有不少企業的全面預算編製是偏離戰略目標運行軌道的,因此會使得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執行不理想的現象出現。大部分的企業是因為重視短期利益而忽視長期戰略的問題,如企業的預算管理沒有與企業戰略目標制定關聯,將會是一種暫時性、短暫性的行為,不能長久運行,常常會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情形。如果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目標不予以重視,就會使得全面預算管理制度脫離企業長遠目標,從而企業的戰略規劃從高層傳遞到基層及工作人員會有一定難度,最終戰略目標難以實現。

3.預算管理制度不完善,預算管理組織體系不健全。目前很多企業由於高層對全面預算管理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建立預算管理體系,企業組織機構缺乏配套的預算管理制度、執行組織機構、管理決策人員,甚至連專職的預算管理人員都沒有。企業高層支持力度不夠,相關業務實施部門參與感較低,使得預算編製不準確、預算執行不到位、預算管理流於形式。由於未建立預算管理體系,相應的配套管理制度不完善,預算管理工作無法有效的實行推進,導致全面預算管理失效。

4.預算管理執行情況不理想,過程監督力度有所欠缺。企業常常會出現重編製輕執行的情況,例如在企業完成預算編製之後,責任部門會覺得預算管理工作也就完成得差不多了,至於執行的怎樣卻毫不關心。企業在預算編製過程中消耗了大量人、才、物,就算預算編製合理準確,沒有執行也就毫無意義而言。此外,企業在預算管理工作執行過程中監督不夠給力,後期的監管也就成了紙上談兵。比如說在預算管理後續監管力度不夠的情況下,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也會經常得不到及時的跟蹤反饋,不能及時發現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從而使得執行過程中的相應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預算管理執行的結果將得不到有效的評價。因此,普遍存在重編製而忽視執行,過程監督力度不夠,這類問題亟需解決。

5.預算管理考核標準不明確,監督考核機制不完善。全面預算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由於各部門工作性質和內容的不同,考慮的角度都是基於本部門的利益出發,且過程中容易出現計劃與執行結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因預算管理考核標準不明晰,未能正確對各類情況進行區別分類,將會直接影響考核結果的公平,使得各部門對預算管理的合理性產生質疑,從而對預算管理產生不良影響。實際中,很多企業的監督考核機制沒有與全面預算有機結合,例如存在預算考核體系沒有設置合理性考核指標,使得預算編製中存在人為控制因素較多的情況;考核體系的考核措施不全面,出現超預算和預算未執行情況無相應考核依據;存在預算考核占部門績效考核比例較低,部門領導不重視,員工反應不積極,考評程序流於形式的情況。

三、企業加強全面預算管理應採取的措施

1.加強學習,提高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它的制定和推行具有全員、全面和全過程的特點,貫穿於企業經營管理過程的始終。從預算的編製開始,需要企業全體員工在預算執行過程中全程投入、積极參与,將公司各項經營業務活動與預算編製緊密結合,發揮預算管理在推動公司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作用,使預算更具前瞻性和權威性。在企業大力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進程中,公司的主要管理層必須高度重視該項管理工作,調動全體員工的積極性,全員參與全面預算管理方案的制定、執行、問題剖析和進一步完善等工作;對不執行、消極抵抗型的追究責任,對積极參与、主動創新性的給予激勵,為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實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2.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應圍繞企業戰略目標編製。企業在進行全面預算編製的過程中,應圍繞企業戰略目標進行,使得該項工作與企業戰略目標之間不會存在較大的偏差。根據對應的戰略目標,企業可以制定全面預算目標,將戰略目標逐級分解至各層級,從而使得企業全員在行為目標上保持一致,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3.建立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完善全面預算管理,要從健全預算體系、細化責任中心做起。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結合企業經營特點,採用合適的企業預算管理的模式;其次,優化企業預算編製流程,明確各關鍵節點的具體標準;再其次,通過制定預算執行、預算調整、預算分析及組織保證的管理規定,提高企業預算管理的分析和控制能力;最後,建立良好的預算反饋及考評制度,完善預算管理的考評體系。

4.預算執行過程中要加強各部門協調配合,同時強化執行和監督力度。企業如出現全面預算重編製而輕視執行的情況,應採取措施加強各部門全面預算的執行和強化過程監督。企業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進度管控要格外重視,通過實時監控的方式推動全面預算工作的實行,如預算管理部門應及時發現預算執行過程中的問題與執行偏差,並傳達給預算執行部門,共享信息,實時改進,通過重視過程管控從而實現對結果的可控。一方面,要將企業文化與內控的約束引進到預算執行與考核過程中,讓員工齊心協力的參與到預算管理中來,在互相監督的前提下,互相協同配合工作。另一方面,預算要實行剛柔並濟的預算控制,在保證一定剛性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否則,預算制訂形同虛設。與此同時,企業需同步加強預算管理事中及事後監督的工作,這對於預算執行效率提高有促進作用。

5.完善預算考核制度,明晰考核標準。建立預算管理考核制度的關鍵是設計合理、全面的考核指標體系。考核指標設計合理,不僅可以發揮激勵和約束的作用,也可以進一步簡化考核工作。預算考核體系可以設置預算執行效果的考核指標,也可以設計預算執行過程評價指標。在執行效果考核指標設計時應注意,第一是緊扣重點進行指標設計;第二是對考核對象的各項指標要在其可控範圍之內,否則超出考核對象的控制能力,預算考核便失去意義;第三是考核指標的數據要有可靠的來源,否則不利於預算考核制度執行;第四是結合企業經營業務特點,合理設置各個考核指標在整個指標體系的權重。

四、結束語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企業管理來說十分重要。合理適用的全面預算管理不僅有助於企業管理效益的提升,還能全面提升企業的管理效率,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24281.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09 14:37
下一篇 2024-12-09 14:3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