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語音播報軟體推薦:讀音軟體有哪些

近幾日,團媽發現,一些3歲甚至更小的孩子已經能流暢地操作手機了,滑動頁面、切換軟體、調節音量等等,非常嫻熟。更甚者,團媽還看到有些4歲的孩子已經開始跟著手機軟體學習識字和拼音了。

對此,家長是這樣解釋的:「嗨呀,反正沒辦法阻止孩子玩手機,乾脆讓他玩手機的時候學點什麼好了。」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這也行……

家長繼續說:「你不知道。上學的老大硬是不愛學習,剛上幼兒園的老二倒是每天跳著要跟著ipad學習,一顆進取的心根本按捺不住,我能捂住擋住不讓學嗎?」

團媽在旁觀的過程中注意到,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和保持粘性,這些學習軟體的環節中都有一次甚至多次遊戲環節,甚至有些遊戲與課程主旨關聯不大。可能會造成孩子非但沒有掌握到必要的知識點,反而對打遊戲越來越熟練了。

最後,我們一起分析並得出了結論:上學的孩子有考試壓力,當然不愛學習。沒上學的孩子既沒有這個壓力,又可以玩遊戲,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只喜歡讀課外書,而不喜歡教科書是同樣的道理。

本期,團媽測評了熊貓博士識字、哈啰漢字和寶寶學漢字3款軟體,看看它們在知識點設置和遊戲的銜接是否合理、課程的設置是否有趣實用、功能是否完善、收費付款是否安全,當然,價格,也是關注的重點。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熊貓博士識字是學而思出品的課程,包含1200個漢字,通過動畫式劇情和趣味的互動操作強化練習掌握知識點。軟體開篇的動畫是不斷變換職業裝扮的萌熊貓,按照熊貓博士的說法,孩子們可以當消防員、開餐廳、建造城市或飛入太空,他們充分鼓勵孩子們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該軟體的課程有意思的一點在於,每一節課設置了環境、人物和情節,而且具有連續性,一直學下去,認識了熊貓博士和它的朋友們,例如:小烏龜托托、奶牛牧嬸兒、猴子皮皮等等。伴隨著情節的發展,彷彿看完了一個完整的故事。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一二十上下」5個字是熊貓博士識字的第一節課程學習內容。進入課程後的學習界面,簡單古樸,沒有太多花哨。使用毛筆硯台寫字,保證了書寫規範。在重複記憶時,會選用包含著關鍵詞的詞語連線的形式加強記憶,比如「一」字,使用詞語「一根吸管」「一個杯子」「一顆蘋果」與相應的圖片打亂,並讓孩子重新連接。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每節課後有複習。第一節課後的複習是「漢字冰淇淋」,根據語音提示,選擇相應漢字的冰淇淋。即是遊戲,又在學習。熊貓博士的課程與其他APP不同之處在於,它將遊戲整個融於到課程當中,已經分不清楚是在玩遊戲還是在學習,並沒有像其他APP區分的那麼明顯。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熊貓博士識字App內加入了分級閱讀電子繪本,為每個識字基礎的孩子設置了不同的閱讀繪本。電子繪本被分成5個級別,每個級別里分別有不同的故事,與課程學習的重點詞相對應,情節的複雜度也是由簡到難。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需要家長操作的驗證頁面是一道除法題,答案是漢字數字,有效防止了孩子誤操作。在設置了使用時間的前提下,打開軟體一段時間分鐘後,收到了「已經使用超過20分鐘,該休息了」的提醒。如果此時點「繼續學習」,同樣需要家長驗證。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哈啰識字宣稱其「專為6-8歲兒童量身定製的精品識字啟蒙課程」,號稱「字詞量覆蓋常用書面語95%以上」。一個APP里涵蓋了4種課程,包括識字、拼音、數學和思維。本期測評,我們將以識字和拼音為主,看下它們的課程設置和效果如何。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漢字」篇中,在講解漢字的時候,分了初識漢字、漢字演變、漢字講解、聽音辨字、漢字描寫5個環節,每個階段結合動畫片段為孩子詳細講解一個字的由來、構成、讀音以及典故,最後再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識別漢字和書寫。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軟體給出的試聽課只有一節。識字篇是認識「天」字,我們看到,畫面中出現一個盤古形象的人物,伸展手腳,頂天立地,與「天」字融為一體,孩子很容易掌握到「天」字的結構與歷史由來。學習環節講解得很快,例如「漢字講解」片段只用了25秒就結束進入下一環節了。聽音辮字則為遊戲環節,孩子需要根據聲音從備選的3個答案中選擇正確的漢字。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在拼音的內容里,學習一個拼音用到的環節更多了。團媽細數了一下,整個流程有「認、學、練」X3,整體為先學習拼音字母的發音,再學習聲調,最後再學習拼音在四線三格中的寫法。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團媽發現,只有把當前課程學完才能解鎖下一課,課程設計遵循艾賓浩斯記憶曲線,由簡到難,反覆加深記憶,最終讓孩子學習到某一知識點。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了遺忘曲線,描述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遵循該遺忘曲線,對所學知識及時進行複習,這種記憶方法即為艾賓浩斯記憶法。

遊戲在學習環節中的設計還算比較克制,但也存在與主旨並沒有太多關係的遊戲環節。例如:認識學習「天」字,遊戲中,盤古跑動起來,孩子需要操控盤古跳起來碰到「天」字。在「聽音辮字」環節,孩子根據聽到的聲音選擇漢字,該漢字的石頭會被丟到蹺蹺板上,助力小雞逃出圍欄……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在支付環節,團媽發現,它沒有任何屏障,直接跳轉微信付款頁面。如果孩子知道父母的微信支付密碼,就會被直接扣款了。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寶寶巴士兒歌一直是許多家長手機中必備的軟體之一,它在中英文兒歌音頻和動畫方面的製作很受孩子們的歡迎。這款「寶寶學漢字」是針對5歲+的孩子打造的識字APP,在軟體介紹中,團媽看到了這樣一句話:「全新學習模式,6重識字+順口溜+家園建設,為漢字學習帶來不一樣的體驗」。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但是,團媽打開軟體,使用了3分鐘後,不禁發出疑惑:這,就是個遊戲吧……「家園建設」都快建成一座城市了,還沒有找到識字的地方……

開篇動畫中,講解說這裡是寶寶巴士星球上的一座漢字樂園,在這座樂園裡,又分為了許多個場景,有菜園、玩具屋、動畫城、打工場、科技館、鋼鐵廠、火車站等等。

一開始,團媽有點無從下手。亂點了一番,在給小貓吃了冰淇淋、看了小貓跳舞、看了小貓追老鼠、建了一座樂園。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打開樂園後,點開一個類似劇場的圖形,出現了「跳舞」兩個字,還標註了拼音。再次點擊進入,團媽看到一隻小貓在舞台上跳舞唱歌。這……說好的識字哪兒去了?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學習環節究竟在哪裡?在團媽不懈努力下,建了座學校,才開始學習了。不過,較尷尬的是,即使出現了學校場景,只要用戶不點擊學校的大門,畫面會一直停留在該頁面,也不會開始學習。

真正進入到學習環節。一個字的學習需要先認識漢字和順口溜解讀,比如:「大」字,順口溜解讀為「家門前,有大樹,大樹旁邊是小樹,大樹小樹排排站,一天一天快快長」。然後,再引導孩子發音、聽音辨字、書寫就結束了,非常簡單。在完成相應的學習後,還會自動解鎖新區塊,比如:團媽就在學習了三個漢字之後,解鎖了一塊菜園。

團媽好奇地點進菜園,系統就用手指箭頭提示,可以花費一個積分種一顆菜,然後,收穫的蔬菜將放置到背包里。這其中,除了提到相關名字時,出現帶拼音的詞語之外,再無其他學習內容。這,確實還是個遊戲吧。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在家長控制方面,該軟體選用了某種類型圖片的形式,有效防止了孩子誤操作。另外,家長還可以設置設置寶寶鬧鐘,目的是提醒在玩遊戲的孩子按時吃飯、午休和刷牙。

測評丨學識字和拼音,這些啟蒙APP在學習還是在玩遊戲?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23116.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09 14:14
下一篇 2024-12-09 14:1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