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泡排序(一):
假設有 5 個數字 35,56,34,22,16 在一個 int 數組中,要求按從小到大排序輸出如何採用冒泡排序演算法呢?
1、基本思想
首先從數組的最左邊開始,取出第 0 號位置(左邊)的數據和第1號位置(右邊)的數據,如果左邊的數據大於右邊的數據,則進行交換,否而不進行交換。接下來右移一個位置,取出第 1 個位置的數據和第 2 個位置的數據,進行比較,如果左邊的數據大於右邊的數據,則進行交換,否則不進行交換。沿著這個演算法一直排序下去,最大的數就會冒出水面,這就是冒泡排序.
2、排序過程。下面我們來模擬一下冒泡排序假設有數組{35,56,34,22,16}
第一輪排序:
第一次排序:35和56比較,56更大這裡我們什麼都別管 順序為:35,56,34,22,16
第二次排序:56和34比較,56更大我們讓56和34交換 順序:35,34,56,22,16
第三次排序: 56和22比較,56更大,交換位置 順序:35,34,22,56,16
第四次排序: 56比16比較,56更大,交換位置 順序: 35,34,22,16,56
第一輪比較了四次
第二輪排序:
第一次排序:35和34比較,35更大,交換位置 順序:34,35,22,16,56
第二次排序:35和22比較,35更大,交換位置 順序:34,22,35,16,56
第三次排序:35和16比較,35更大,交換位置 順序:34,22,16,35,56
第二輪比較了三次
第三輪排序:
第一次排序:34和22比較,34更大,交換位置 順序:22,34,16,35,56
第二次排序:34和16比較,34更大,交換位置 順序:22,16,34,35,56
第三輪比較了兩次
第四輪排序:
第一次排序:22和16比較,22更大,交換位置 順序:16,22,34,35,56
第四輪比較了一次
最終順序:16,22,34,35,56
從上面我們看到了比較了 N-1 次,那麼第二遍就為 N-2 次比較了,如此類推,比較次數的公式如下:
(N-1) + (N-2)+…+1=((N-1)*N)/2
所以以上總共比較次數為((5-1)*5)/2=10
代碼實現如下:
/**
* ClassName:BubbleSort <br/>
*
* Function: TODO ADD FUNCTION. <br/>
* Reason: TODO ADD REASON. <br/>
* Date: 2021年11月4日 上午11:23:32 <br/>
*
* @author Administrator
* @version
* @since JDK 1.8
* @see
*/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data = { 35, 56, 34, 22, 16 };
for (int i = 0; i < data.length; i++) {
int min = i;
// 選擇出最小值的下標
for (int j = i + 1; j < data.length; j++) {
if (data[j] < data[min]) {
min = j;
}
}
// 將最小值放到未排序記錄的第一個位置
if (min != i) {// min>i
int temp = data[i];
data[i] = data[min];
data[min] = temp;
}
}
// 循環輸出數組中的元素
for (int i = 0; i < data.length; i++) {
System.out.println(data[i]);
}
}
}

冒泡排序(二):
1、基本思想
兩兩比較待排序數據元素的大小,發現兩個數據元素的次序相反時即進行交換,直到沒有反序的數據元素為止。
2、排序過程
設想被排序的數組R[1..N]垂直豎立,將每個數據元素看作有重量的氣泡,根據輕氣泡不能在重氣泡之下的原則,從下往上掃描數組R,凡掃描到違反本原則的輕氣泡,就使其向上”漂浮”,如此反覆進行,直至最後任何兩個氣泡都是輕者在上,重者在下為止。
【示例】:
49 13 13 13 13 13 13 13
38 49 27 27 27 27 27 27
65 38 49 38 38 38 38 38
97 65 38 49 49 49 49 49
76 97 65 49 49 49 49 49
13 76 97 65 65 65 65 65
27 27 76 97 76 76 76 76
49 49 49 76 97 97 97 97
代碼實現:
/**
* ClassName:BubbleSort <br/>
*
* Function: 冒泡排序:執行完一次內for循環後,最小的一個數放到了數組的最前面(跟那一個排序演算法* 不一樣)。相鄰位置之間交換
* Reason: TODO ADD REASON. <br/>
* Date: 2021年11月4日 上午11:23:32 <br/>
*
* @author Administrator
* @version
* @since JDK 8
* @see
*/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
* 排序演算法的實現,對數組中指定的元素進行排序
*
* @param array 待排序的數組
* @param from 從哪裡開始排序 11 * @param end 排到哪裡 11 * @param c 比較器 11
*/
public void bubble(Integer[] array, int from, int end) {
// 需array.length - 1輪比較
for (int k = 1; k < end - from + 1; k++) {
// 每輪循環中從最後一個元素開始向前起泡,直到i=k止,即i等於輪次止
for (int i = end - from; i >= k; i--) {
// 按照一種規則(後面元素不能小於前面元素)排序
if ((array[i].compareTo(array[i - 1])) < 0) {
// 如果後面元素小於了(當然是大於還是小於要看比較器實現了)前面的元素,則前後交換
swap(array, i, i - 1);
}
}
}
}
/**
* 交換數組中的兩個元素的位置
*
* @param array 待交換的數組
* @param i 第一個元素
* @param j 第二個元素
*/
public void swap(Integer[] array, int i, int j) {
if (i != j) {// 只有不是同一位置時才需交換
Integer tmp = array[i];
array[i] = array[j];
array[j] = tmp;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ger[] intgArr = { 35, 56, 34, 22, 16 };
BubbleSort bubblesort = new BubbleSort();
bubblesort.bubble(intgArr, 0, intgArr.length - 1);
for (Integer intObj : intgArr) {
System.out.print(intObj + " ");
}
}
}

另外一種實現方式:
/**
* ClassName:BubbleSort <br/>
*
* Function: 冒泡排序:執行完一次內for循環後,最大的一個數放到了數組的最後面。相鄰位置之間交換 Reason: TODO ADD REASON.
* <br/>
* Date: 2021年11月4日 上午11:23:32 <br/>
*
* @author Administrator
* @version
* @since JDK 8
* @see
*/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 = { 35, 56, 34, 22, 16 };
bubble(a);
for (int num : a) {
System.out.print(num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int[] a) {
for (int i = a.length - 1; i > 0; i--) {
for (int j = 0; j < i; j++) {
if (new Integer(a[j]).compareTo(new Integer(a[j + 1])) > 0) {
swap(a, j, j + 1);
}
}
}
}
public static void swap(int[] a, int x, int y) {
int temp;
temp = a[x];
a[x] = a[y];
a[y] = temp;
}
}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229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