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en函數的介紹
len()是Python內置函數,用於返回一個對象的長度或條目數,其參數可以是序列(如字元串、列表、元組)或集合(如字典)。
str1 = "hello world"
list1 = [1, 2, 3, 4, 5]
tuple1 = ('a', 'b', 'c', 'd', 'e')
dic1 = {'a':1, 'b':2, 'c':3, 'd':4, 'e':5}
print(len(str1)) # 11
print(len(list1)) # 5
print(len(tuple1)) # 5
print(len(dic1)) # 5
二、使用len函數計算字元串長度
對於字元串,len函數可以用於計算其長度(即字元串中包含字元的數量)。
Python的字元串是不可變的,即一旦創建,就不能修改。因此,對字元串進行操作時,需要注意創建一個新的字元串,而不是修改原有的字元串。
str1 = "hello world"
print(len(str1)) # 11
三、使用len函數計算列表長度
對於列表,len函數可以用於計算其長度(即列表中包含元素的數量)。
列表是一種可變的數據類型,可以添加、刪除或修改列表元素。
list1 = [1, 2, 3, 4, 5]
print(len(list1)) # 5
四、使用len函數計算元組長度
對於元組,len函數可以用於計算其長度(即元組中包含元素的數量)。
元組是一種不可變的數據類型,一旦創建就不能修改。
tuple1 = ('a', 'b', 'c', 'd', 'e')
print(len(tuple1)) # 5
五、總結
len函數可以方便地計算字元串、列表、元組等序列類型數據的長度,是Python內置函數中常用的一個。
在使用len函數時,需要注意數據類型的可變性,對於不可變的數據類型如字元串或元組,不能直接通過索引或切片進行修改,需要創建一個新的對象。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19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