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4時,國內成品油新一輪調價窗口將開啟。自2021年12月3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標準品)每噸分別降低430元和415元,創年內最大降幅。
隨著奧密克戎毒株不斷擴散,國際油價已呈震蕩下跌趨勢,本周歐佩克+第23次部長級會議宣布明年1月繼續增產,國際油價或將進一步下調。
國際油價持續走低
按照「十個工作日」的調價規則,國內新一輪成品油零售限價調整窗口將於今日(3日)24時再度開啟。受國際原油市場影響,本輪成品油零售限價「二連跌」。本次油價調整具體情況如下:汽油每噸下調430元,柴油每噸下調415元,創年內最大降幅。按一般家用汽車油箱50L容量估測,加滿一箱92號汽油,將少花17元。

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格已進行了22輪調整,累計「14漲4跌4擱淺」,汽油價格累計上調1905元/噸,柴油價格累計上調1835元/噸。在此前下調的四次價格中,最大幅度為8月23日進行的調整,其中汽油每噸下調250元,柴油每噸下調245元。
12月1日,美國宣布出現首個新冠變異病毒奧密克戎毒株感染病例,國際原油期貨價格繼續下跌。截至當日收盤時,紐約商品交易所2022年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65.57美元,跌幅為0.92%。2022年2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68.87美元,跌幅為0.52%。
不過隨後在2日迎來小幅上漲。截至當天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2022年1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93美元,收於每桶66.50美元,漲幅為1.42%;2022年2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0.80美元,收於每桶69.67美元,漲幅為1.16%。
雖然國際油價在震蕩調整,總體來看依然處於下行趨勢。今年10月,國際油價曾經達到每桶86美元的高位。但自WHO預警奧密克戎毒株威脅以來,國際油價已經下跌約10%。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本輪成品油零售限價下調已是定局,預計國際油價延續寬幅震蕩走勢的可能性較大。不過也有分析指出,原油採購受採購時間、運輸周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長期價格走勢無法通過單一期貨價格判斷。
歐佩克+決定繼續增產
除了奧密克戎毒株影響外,國際原油市場在本周面臨兩大關鍵節點。
其一,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相關方會談於11月29日在奧地利維也納重啟,中斷5個月後的伊核談判如若達成協議,有分析認為伊朗將加大原油產量,供應產量有望上升150萬桶/日。不過由於美伊分歧依然嚴重,輿論認為談判前景依然不容樂觀。
其二,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第23次部長級會議2日以視頻方式舉行,與會各國決定繼續維持原定逐步增產方案,明年1月繼續增產。這一決定將加大國際原油供應量,同時美國不久前宣布釋放石油儲備,國際油價或將進一步下調。
根據歐佩克官方網站發表的聲明,與會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再次確認第19次部長級會議批准的產量調整計劃和月度產量調整機制,並決定根據原定時間表,將2022年1月的月度總產量上調日均40萬桶。
不過該聲明同時也強調,將密切關注全球新冠疫情發展和市場形勢,並在必要時迅速做出調整。據悉,歐佩克+第24次部長級會議將於2022年1月4日舉行。
受疫情影響,歐佩克+去年達成減產協議,並在今年4月決定從5月開始逐步增加石油產量。今年7月,同意從8月起每月將其總產量上調日均40萬桶,直至逐步取消日均580萬桶的減產。與會各國還同意將繼續舉行月度會議來評估市場情況並決定下個月的產量水平,努力在2022年9月底前結束減產。
欄目主編:李曄 文字編輯:查睿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18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