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阿里雲進一步布局全球市場,全球雲計算服務市場的「3A」格局逐步清晰

《財經》記者 梁辰/文
隨著阿里巴巴的全球化布局雛形逐漸顯現,全球雲計算市場將呈現「3A(AWS、Azure、Alibaba Cloud)」巨頭競爭的格局。
8月9日,阿里雲副總裁喻思宣布,阿里雲接下來10年的發展方向是進一步國際化,即幫助中國企業進入海外市場,以及幫助全球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喻思成透露,阿里雲將在2016年底突破20座IDC(數據中心)機房。
阿里雲從2014年就開始國際化布局,已在美國東西海岸,中國東部、北部、南部、中國香港,以及新加坡等地陸續開放數據中心。接下來,阿里雲將與當地公司合作,陸續在歐洲、日本、中東和澳洲完成數據中心建設。
按照規劃,到2016年底,阿里雲將實現全球覆蓋,形成所謂的「日不落」布局。為支持這一全球布局,阿里雲計劃在年底建成的數據中心節點,採用全球雙中心技術。在不同國家數據保障政策下,這項技術可以保障阿里雲可以提供技術服務。
阿里雲加速全球化有其挑戰。影響數據中心節點建設的選址和速度的原因十分複雜,包括用戶、市場、基礎設施、政府,以及成本等多個維度。
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告訴《財經》記者,與AWS、Azure進入中國市場類似,阿里雲在向海外擴張時也將面臨遵守當地法律的要求,以及對產業深度的理解。
一位阿里巴巴技術專家向《財經》記者表示,與中國政府的政策要求相比,歐美等國家的政策更加嚴格,尤其是德國對這一市場的法律最為苛刻。
法律之外,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落地,阿里雲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在全球市場展開競爭。2016年4月,投資機構德意志銀行報告預計,阿里雲年度凈收入超過谷歌雲計算平台,與亞馬遜AWS、微軟Azure形成雲服務「3A」競爭局面。
亞馬遜AWS在全球市場份額已經超過50%,它擁有豐富的細分產品和應用市場,但成本和性能需要通過新的技術優化。自2014年以來,亞馬遜AWS單機收入已保持連續十個季度的環比提升。上一度營收增速更是達到了四年以來最快的30%,實現凈利潤8.57億美元,大幅度好於預期的5.4億美元。該公司CEO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將其今年銷售目標設定為100億美元。
全球雲服務領域的另一大巨頭是微軟Azure。截至6月底的2015財年裡,公司從Office 365和Azure等雲產品中獲得的營收達到了95億美元,其中Azure營業收入增長了102%,這使得微軟與亞馬遜的差距在縮小。
微軟的工程師和技術儲備遠超過亞馬遜,而豐富的企業業務經驗將推動Azure在傳統行業和大型政企業務上得到幫助。軟肋目前主要是創新和產品豐富程度。
全球雲服務市場還有一個相當有競爭力的大玩家谷歌,但與其他三家相比,谷歌雲服務稍顯稚嫩,在美國本土尚未有更大起色,並錯失了一些發展機遇。
數據顯示,雲服務令企業將過去需要花費數月的節點資源購買時間縮短至幾分鐘,甚至幾十秒鐘。阿里雲內部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兩年中,阿里云為企業節省了上百億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
雖然「3A」各自優勢不同,但市場相對成熟和集中,這意味著阿里雲進一步深入國際市場將不可避免面臨價格競爭。該公司總裁胡曉明告訴《財經》記者,阿里雲將加大軟硬體等基礎技術研發投入,通過釋放技術紅利回饋市場。
不過,中國市場是阿里雲的根據地,亞馬遜和微軟受制於政府政策目前無法真正落地,與阿里雲正面競爭。
阿里雲在中國市場份額將近70%,營收一直保持著三位數的增幅。在中國,阿里雲正在向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客戶擴展,並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和大數據等領域展開布局。在微軟和亞馬遜尚未解決中國落地問題時,阿里雲承擔了中國雲市場的教育和普及。
阿里雲資深總監李津對《財經》記者表示,「阿里雲很渴望AWS和Azure很快在中國落地,因為這樣才不會有聲音指著阿里雲受益於政策,而是真正地將幾家公司的服務放在一起比較。」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16950.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