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汽大眾儀征分公司的一份環評資料在網上火了,一張表格上顯示,上汽大眾的車型技術改造完成後,工廠原本計劃產能有22.44萬輛的桑塔納車型,將直接「歸零」。看到這則消息,還是很感慨,一代神車桑塔納,1983年進入中國。一句「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廣告詞更是深入人心,可以說是見證了中國經濟的騰飛。如果真要和它說再見,那心裡還是萬般不舍的。
看看新聞Knews記者聯繫了上汽大眾,對方的回應很玄妙:將根據市場實際情況,制定相關產品規劃。那麼市場實際情況怎麼樣呢?公開數據顯示,桑塔納2020年的總銷量為18.14萬輛,在中國汽車市場排名第20位,是上汽大眾第三熱銷的車型;而上汽表示,今年前九個月桑塔納總共賣出了12.6萬輛。

既然市場有需求,為啥卻被傳要停產呢?其實主要還是兩個原因。首先是利潤空間,目前桑塔納官方指導價入門版還不到9萬,終端報價更是不到7萬,是上汽大眾最便宜的車型。不像帕薩特、途觀有較大的溢價空間,桑塔納靠著薄利多銷走走量,本來也沒啥不好,但是如果本來利潤就不高,造多了還要罰錢,那廠家就要掂量一下了。
原來,工信部為了鼓勵車企多生產新能源車型,施行了雙積分政策。生產燃油車,按照平均燃油消耗量折算產生負積分,生產新能源車則可以累積正積分。一個生產周期內,車企的積分必須滿足工信部的要求,如果負分太多,就得向手握正積分的車企去購買積分,就相當於交罰金。資料顯示,上汽大眾去年是國內車企的「負班長」,負分超過78萬分,光買積分就得花不少錢。而按照當前的政策,生產一台桑塔納大約要積0.4個負分,而積分成交價大約在五六千元一分,也就是說,每多產一台桑塔納,還沒賣出去,企業就要付出去大約2000元。

今年上汽大眾雖然引入了ID系列純電動汽車,好歹折抵了一部分,但又遭遇車規晶元短缺,產能一直上不來。所以,車企要捨棄桑塔納這樣利潤不高、負分貢獻度卻很高的車型,把有限的車規晶元用到能貢獻更多利潤,或者帶來更多正積分的車型上,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其實,越級的空間、皮實耐用的質量和低廉的維修成本,這些都屬於老款桑塔納。現在市面上銷售的是2012年推出的新桑塔納,早已不是我們心中的那台神車了。

要說在中國汽車「老三樣」里,神龍富康已經轉型成了電動汽車品牌,捷達則摘下了大眾的標誌,從產品變成了品牌,只有桑塔納還在堅守屬於那個時代的榮光。聽起來有點悲壯,但是再成功的產品,如果跟不上時代,恐怕都難逃被放進博物館的宿命吧!
如果壯士斷腕,告別桑塔納,能讓車企甩掉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重獲新生,那麼這樣的告別,也不失為對情懷最好的寄託吧!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16930.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