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8日舉辦的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發布了新IT服務品牌:聯想 TruScale,其核心要義是XaaS「一切皆服務」,實現一體化服務訂閱式交付。此舉標誌著聯想集團又一重大戰略升級。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這種『一切皆服務』的模式將從根本上改變整個IT行業。我們將充分利用『全球資源、本地交付』的優勢,讓我們的客戶隨時隨地都能享用到『聯想TruScale』服務。」
有研究表明,疫情讓全球數字化轉型進程提前了至少3-4年。智能化浪潮為IT服務和解決方案帶來巨大發展空間。根據Gartner預測,IT服務相關市場規模在2021年將達到1.17萬億美元,未來一年整個IT服務市場的增長率將達到接近10%,其中即服務的增長率尤為突出,將會高達40%-50%。

「聯想TruScale」應運而生。這一服務把傳統的硬體、軟體、服務分散採購的模式,設計、建設、運維分段實施的模式,整合成可以訂閱的、一站全包的服務模式。「客戶在ICT架構各個層面,從DaaS、IaaS到PaaS,乃至SaaS的需求,「聯想TruScale」都有對應的方案,都能予以響應和滿足。」楊元慶表示。
企業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需求會動態變化,策略也需不斷調整,傳統的、一次性IT成本投入會帶來很大風險。「聯想TruScale」的訂閱模式,允許客戶根據實際的使用情況按季、按月,甚至按照實際IT的使用量進行交付。通過聯想提供的技術模塊,客戶可以輕鬆建構自己的智能化大廈;而聯想則會提供解決方案基礎上的設計、部署、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務。

與此同時,「一站式」服務則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全包的體驗,充分化繁為簡,「把複雜留給聯想自己,將簡單提供給客戶」。由此,客戶能夠將精力專註於自身核心業務,並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主導權。
楊元慶稱,在繼續加強傳統的支持服務的基礎上,聯想將通過「一切皆服務」來實現運維服務在不同客戶中的橫向拓展,用場景化、可複製的解決方案服務實現向垂直行業的縱向延伸。
微軟CEO對談聯想楊元慶:很興奮將圍繞聯想「以服務為導向」轉型方面合作
北京時間9月8日上午,微軟全球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在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與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對談時表示,世界正在經歷巨大的技術變革,我們當前仍處於「混合辦公模式」轉型早期,還有許多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薩提亞同時提到,未來微軟將與聯想在PC領域、拓展雲與邊緣計算、圍繞聯想「以服務為導向」的轉型三方面,展開更深入、密切的合作。

微軟全球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
在薩提亞看來,世界正在經歷著「混合辦公悖論」的階段,員工既想要靈活的辦公方式,又想要更多面對面的協作機會,許多企業面臨著關鍵流程和架構轉型的挑戰。如何為員工提供更好的混合辦公體驗?比如遠程會議。微軟和聯想在「Teams+硬體設備」智能會議室解決方案(Microsoft Teams Rooms)所展開的合作,就確保了遠程工作者也能獲得最好的會議體驗。聯想開發的、基於人工智慧的攝像頭創造了更平等的用戶體驗,它讓遠程辦公的員工能夠看見會議室里每個員工的視頻形象,帶來身臨其境、面對面交流的效果。
薩提亞認為,還可以更進一步,微軟和聯想還將進一步擴大影響,幫助全球許多企業與機構實現了向「混合辦公模式」的遷移。他表示,我們現在仍處於這種「混合辦公模式」轉型的早期階段,隨著未來幾個月員工持續重返工作場所,還將有許多需要學習和改進的地方。
在談及與聯想未來的合作時,薩提亞表示,未來雙方至少能在三個主要的領域中實現更深入、更緊密的合作。
首先是PC領域。薩提亞介紹,今年夏天剛宣布的新一代Windows 11,全面重構了從操作系統到應用商店、再到應用體驗的每一個環節,不僅為客戶創造更多新的機會,更為開發者和創作者打造更加開放的生態系統。他表示,非常期待搭載Windows 11的聯想設備在今年晚些時候推向市場,通過結合微軟的軟體優勢與聯想的軟硬體優勢,必將為廣大客戶帶來絕佳的設備及使用體驗。同時,微軟正在為聯想平板電腦提供許多顛覆用戶想像的新功能,例如沉浸式觸控體驗和全新的 AI 功能等。
第二個是拓展雲與邊緣計算的合作,尤其是如何讓數據在更靠近其源頭的地方進行計算處理。面對視頻分析、實時洞察和低延時機器學習對邊緣計算的需求在不斷增長,雙方將攜手,將微軟在邊緣計算領域開發、訓練和應用人工智慧技術的完整平台Azure Percept引入到聯想的邊緣計算產品組合中,為聯想可靠的邊緣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提供更高的安全性能等。
最後,隨著客戶越來越重視將敏捷性和可預測性視為一種服務的模式,雙方將在圍繞聯想「以服務為導向」的轉型方面進一步合作。他透露,聯想正在通過打造一體化的端到端 Azure Stack HCI 系統,為客戶提供用於混合雲部署的完整「即服務」模式,從而可實現採用單一計費模式的數據中心訂閱服務。
薩提亞強調,這也是雙方合作可以幫助更多客戶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三個領域。他期待,在未來,微軟與聯想繼續攜手,幫助更多客戶取得更大成就。
展望未來,聯想將進一步落實「One Lenovo」即「同一個聯想」原則,將自身服務類產品、資源和方案內部拉通、整合提供給客戶;同時圍繞「聯想TruScale」打造生態,與合作夥伴推出整合服務方案。
「在未來,我們將繼續依託聯想的全球資源,基於『端-邊-雲-網-智』的技術架構,持續不斷地以新IT賦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楊元慶說。
知名經濟學家李稻葵:聯想在全球信息服務業中具有典型代表意義
9月8日上午,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演講中稱,世界正在出現一個新的產業,他稱之為第四產業——信息服務業。未來中國經濟的升級,一定是與全世界經濟密切融合在一起,並在第四產業方面發力。他預測,第四產業信息服務業將佔到主要的經濟體的10%左右,並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進行升級。

李稻葵在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演講
在李稻葵看來,第一產業(農業)滿足了人類最基本的生命能源。第二產業——概括而言是工業,嚴格意義上講是工業+建築業——滿足了人類基本的物質需求,如汽車、火車等出行工具的生產。第三產業是將這些物質方面的產品個性化地直接提供給個人。在他看來,第四產業是解決人對信息需求的產業,包括信息的加工、智慧化的提升,即信息服務業。
關於新IT,李稻葵也從經濟學的角度進行了解讀。李稻葵指出新IT是一個大趨勢的概念,在整個信息產業,在整個跨國公司的運行過程中,新IT在未來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也會對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很好的指導性意見。
在談到中國的第四產業發展時,李稻葵表示:「我堅信,中國一定會在未來的十年之內,成長出一大批第四產業的新領軍企業,這部分企業很可能現在已經有了非常好的跨國生產、硬體生產經驗的一批企業。聯想把硬體跟軟體結合在一起,從硬體走向信息服務的這條道路,是一條正確且有發展前景的道路,在整個全球範圍內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意義。「
在李稻葵看來,中國在發展第四產業方面有三個巨大的優勢:
第一個優勢,工業基礎非常好。發展第四產業,離不開硬體基礎設施。簡而言之,如果要提供信息服務,無法生產PC、感測器以及各種各樣的老百姓可以操作的設備,那就是空中樓閣。
第二個優勢,中國擁有豐富的互聯網平台,培養了全球最大的對信息服務非常渴望的人群。出行、飲食、購物,這些行業的發展,培養了十幾億的消費者,全球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有這麼集中、喜歡用信息服務的消費者,這為第四產業的發展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第三,中國有大批年輕的工程師,每年超百萬的年輕工程師可以編程序,懂信息技術,這是巨大優勢,這些優勢將轉化成企業優勢。
李稻葵最後強調,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無論喜歡與否,是否願意,永遠是如此:「在第四產業的發展方面,我堅信中國會有一批國際化的企業,緊密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企業和消費者合作,帶領我們中國的經濟不斷前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經濟會轉型升級,全球經濟也會從中受益。」
與李稻葵一起出席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商用大會的還有微軟全球首席執行官薩提亞·納德拉,英特爾全球首席執行官帕特·基辛格,SAP執行董事會成員、SAP全球首席執行官柯睿安,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以及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等。
聯想大腦:『智』同道合,勢在必『型』
我是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芮勇。非常歡迎大家參加2021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一年一度的盛會,是聯想展示技術創新的一個重要的舞台。

今天,人工智慧已經極大程度地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方式。如元慶所說,人工智慧是推動智能設備和智能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的關鍵要素,是驅動行業智能化轉型的核心技術。
聯想基於30多年對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深度理解,打造了一個面向行業智能化的人工智慧平台 — 聯想大腦。 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主題就叫做——聯想大腦:智同道合,勢在必型,以此來表達聯想基於業界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與諸位攜手,共同推進行業智能化轉型的願景和決心。
聯想大腦是聯想自主研發的企業級人工智慧平台,為行業用戶提供雲-邊-端全場景、全生命周期的AI方案構建、部署和運行支持。用戶可利用聯想大腦雲側的大規模分散式訓練引擎構建符合場景需求的AI模型;模型不僅可以部署在雲側,壓縮後也可以部署在邊側和端側;在邊側和端側如果遇到之前沒見過的新問題,聯想大腦還可以利用小樣本終身學習實時更新邊側和端側模型。更重要的是,隨著場景化AI模型的不斷豐富,用戶可通過一站式開發環境自動生成AI解決方案,並實現規模化部署。聯想大腦提供6大類100餘項人工智慧能力,已廣泛應用在了聯想的智能設備、智能基礎設施、以及行業智能化的一系列產品和服務中,為製造、醫療、教育、金融、零售等多個行業提供了智能化解決方案。
在不斷賦能行業的實踐中,聯想發現,各行各業在智能化轉型過程中都面臨著一系列共性的痛點,可歸納為三大類,一是模型構建難,二是數據樣本少,三是場景適配慢。
先說模型構建難。在企業中,有很多業務專家,他們熟悉具體業務場景,想要通過人工智慧來解決遇到的問題,但他們可能不是人工智慧專家,可能不知道該怎樣搭建合適的模型。傳統的做法是請專業的人工智慧專家手動搭建模型,不光耗時耗力,而且很難充分地利用計算資源達到精度和時延的聯合最優。另外一個做法,是利用機器學習技術,搜索神經網路架構,這種方法能夠節省人工成本,但是會耗費大量的GPU算力。
針對這個典型的行業痛點,聯想創新地提出了「多層級細粒度神經網路架構搜索」技術,它能為不懂人工智慧的業務人員,省時高效地構建出高精度模型。
現在,讓我們一步一步抽絲剝繭,看看這個技術是如何實現的。
首先,為減少搜索空間,聯想創新地提出了模塊間- 層間- 層內的漸進式搜索方法,相比傳統的神經網路架構搜索方法,能更快得到一個精度最優、時延最小的網路架構;在此基礎上,又利用首創的網路權重預熱技術,通過近鄰採樣,對網路架構的權重賦予先驗初值,使得模型訓練能快速收斂。這樣一來,就讓神經網路架構搜索贏在了起跑線上。
有了這一技術的加持,以圖像分類問題為例,構建同樣精度的模型,所需GPU算力僅為業界常用方法的1/10,效率大幅提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水平也大幅降低。
除了模型構建難,行業智能化轉型的第二個共性難點是樣本數據少,也就是說當模型被部署到邊側或端側以後,面對新出現的問題和任務,很難收集到有效樣本數據。
聯想創新地將「數據增強」和「元學習」結合,打造了「小樣本終身學習技術」。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學開車。比如,你會開小轎車,但需要學習開大卡車。兩者雖然存在不少差異,但會開小轎車的話,學開大卡車總比從零開始學更容易,因為有些基礎可以借鑒。這就是元學習 meta learning的原理。通過借鑒不同任務的相似之處,來實現任務層面的學習能力泛化,提升模型不斷適應新任務的能力。此外,我們還通過原始樣本空間增強、模型特徵空間中數據擴充、風格遷移等方式,擴充了樣本容量,豐富了數據分布,進一步提升了模型的學習能力,從而實現終身學習。
運用了小樣本終身學習技術之後,仍以圖像分類問題為例,達到相似精度所需要的訓練樣本數量可下降兩個數量級。
有了1. 多層級 細粒度 神經網路架構搜索,和2. 小樣本終身學習 這兩項關鍵技術,企業就可以解決許多智能化轉型過程中的具體問題了。而當新的場景需求出現,比如新建一條智慧產線或智慧廠房,如何利用已有的能力迅速規模化複製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這需要考慮到一系列因素:比如,新任務場景需要調用哪些人工智慧能力組件?它們以一種什麼形式組合、連接起來才能發揮作用?它們分別應該跑在哪些設備上,才能滿足算力、存儲、網路、功耗等資源需求?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是很困難的,往往需要多年從業經驗和反覆試驗才能找到較優的方案。這就產生了第三個痛點,如何快速高效地適配新場景。
而有了聯想基於多目標優化的解決方案自動生成技術,用戶只需輸入新場景任務和限制條件,演算法就能自動確定需要哪些模型、跑在哪些設備上能達到用戶所期望的性能、模型之間如何進行協作等等,從而構建出最優的完整方案。
有了這一技術,原來需要幾周才能搭建出一套新場景的智能化方案,現在幾個小時就可以完成。
聯想大腦的這些業界領先的核心技術,正在賦能許多行業的智能化轉型,比如在聯想武漢工廠,手機產品質量檢測的背後就是聯想大腦。
以點膠檢測為例,手機線路板上的膠路如果出現斷裂、外溢等缺陷,會縮短手機使用壽命。為了解決點膠缺陷檢測問題,工廠的技術人員無需聘用AI專家團隊,自己就能通過聯想大腦雲側的細粒度多層級網路架構搜索技術,快速構建符合要求的缺陷檢測模型。模型部署到工廠邊緣側之後,在實際推理任務中,往往還會遇到此前模型訓練時從未見過的新缺陷問題,對於這類問題,短期內難以收集到充足的樣本。而利用聯想大腦的小樣本終身學習技術,可實時地在邊緣側更新模型,並同時實現雲側母模型能力的持續提升。
與此同時,隨著工廠業務場景的擴展,聯想大腦的一站式自動解決方案生成技術,可以幫助工廠迅速完成規模化解決方案在雲、邊、端側的最優化部署,實現設備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在聯想大腦的賦能下,聯想的智能製造能力也正在從內生走向外化,賦能多家製造龍頭企業的智能化轉型。
除了智能製造,聯想大腦也在推動其他很多領域的智能化轉型,包括教育、醫療、環境保護等,持續助力社會公平以及可持續發展。比如在教育領域,依託聯想大腦打造的人工智慧虛擬助教,能夠為欠發達地區的學生帶去名校的優質教學方法和資源,促進教育的均衡化健康發展。
打造技術聯想,共創智慧未來。聯想大腦作為聯想智能化轉型的核心引擎,是一個開放的平台,支持第三方開發者貢獻模型以及生態共享。非常歡迎行業夥伴參與聯想大腦的共建,讓我們攜手打造一個更加智慧和美好的未來!
《邊緣智能 助力行業智能化》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大客戶業務群總經理 王立平表示,剛才元慶提到,聯想正在大力發展基於「端-邊-雲-網-智」技術架構的新IT,為各行各業的智能化轉型賦能。接下來,我就聯想在「端-邊」的智能硬體、軟體、AI平台和生態布局、以及智能化轉型的實踐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彙報。

聯想不僅在PC領域持續引領產品創新,我們在邊緣智能領域也正在加速布局。根據Gartner的預測,2025年,將有75%的數據產生在數據中心和雲之外的邊緣側;邊緣計算作為靠近數據源頭、融合了網路、存儲、計算與應用能力的分散式計算平台,可以對數據在本地進行實時分析處理,數據不必實時回傳到雲端,縮短延時,減少網路帶寬佔用,確保應用程序安全高效的運行。
聯想洞悉這一變化趨勢,在三年前就開始布局商用邊緣計算產品,包括工控機、邊緣計算網關、邊緣伺服器等。並充分利用聯想在AI技術上的積累,將這些智能化的邊緣計算設備應用到了智慧零售、智能製造、智慧醫療和智慧金融等各行各業的場景中。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在我們身邊的連鎖門店,如何利用邊緣智能技術實現智能化改造。
在連鎖服務行業,能為顧客提供優質的服務體驗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不但要思考如何規範員工的服務行為,提升客戶體驗,還要持續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另外,食品品控也是影響客戶體驗的一個關鍵因素,它涉及到物料、人員、設備、環境等方方面面。食品品控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餐飲連鎖企業去建立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 聯想希望通過邊緣智能解決方案來幫助客戶來解決這些問題。
聯想大腦Edge AI平台,不僅提供AI靜態環境,還提供AI動態環境支持,通過邊緣小樣本終身學習技術,實現本地AI模型動態持續更新,從而實現低延時,更精準和數據隱私保護等客戶需求。同時,基於智能推薦演算法,通過Edge AI平台,我們可以給客戶提供最優的AI模型和聯想智能化硬體匹配的方案。針對連鎖門店這種大範圍部署的場景,通過多通道雲端協同技術,將AI模型規模化部署到邊緣設備端。
聯想來酷線下門店,採用了聯想Edge AI平台方案,採集和分析門店客流、產品偏好和服務體驗數據,實現了數據驅動的智能化運營。聯想服務的一家全球大型連鎖餐飲企業,擁有2200多家門店,客戶希望通過門店的智能化改造,實現遠程巡店,產品管理,入侵檢測等多個場景的智能化應用。
客戶面臨兩個選擇,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將門店裡的傳統攝像頭全部替換為,面向不同場景的智能攝像頭,這將是一筆不小的投入。但這並不是客戶唯一的選擇,當然也不是最佳的選擇。聯想為客戶提供了基於X86和ARM構架的邊緣智能產品解決方案,充分復用了原有的攝像頭,實現了員工行為識別,還有客流分析、食品出品識別多個場景。
聯想協助客戶賦能舊設備,喚醒了新的能量,使得客戶智能化硬體成本投入減少了66%,年投資回報率介於10-15%之間,三年可以收回投資成本,同時安保成本每年節省達到千萬級以上。
那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工業設備運維的場景,工業設備通過有效運維,減少宕機時間是很多設備製造企業和用戶所關心的重要問題,每一秒的停機都意味著損失。聯想充分理解客戶應用痛點,提供了智能化遠程運維解決方案。 我們知道,大量高價值工業設備分布在全國各地,設備一旦出現故障,其產生的損失是以分鐘來計算的,很多設備故障需要人員出差進行現場支持,往往需要2到3天的時間,這樣的響應效率帶來的損失是企業難以承受的,這在疫情期間表現的尤為突出。
此外,當前許多設備是作為單機使用的,並且使用不同的通信協議,這增加了設備數據收集的難度,形成了數據孤島,沒有一手運行數據和歷史故障數據,故障難以快速精準定位。
聯想提供了基於「端-邊-雲-網-智「新IT架構的智能化遠程運維平台,對於生產設備運行過程中的數據進行持續地收集、整合、比較、找出其對應關係,以監控設備的運行表現,在積累足夠的數據之後,建立設備健康預測模型,可以對設備進行故障的預判。
比如:設備是否將要到故障臨界點,機器是否需要暫停進行檢查,來防止整個生產線的停線,一旦設備發生故障,設備運維人員可以不受地域限制進行遠程維護,減少停線時間,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益,讓我們的傳統行業變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遠程運維平台可以提供全視角、實時化的設備數據分析,具體來說包括幾點:對於設備運維人員來說,他們可以查看到所有已銷售設備的分布、運行和使用情況; 對於設備的使用人員來說,可以實時查看和統計廠區、車間的生產數據。同時,設備發生故障時,平台可以精確定位設備的故障點,運維人員可以安全、便捷的遠程連接設備,進行故障定位和分析。
那在去年的Tech World大會上,我介紹了聯想在高斯中國的應用實踐。作為印刷行業的領軍企業,保證客戶印刷作業的順暢運行是高斯非常關心的問題。遠程運維方案在高斯推行的一年中,工廠管理人員和設備運維人員可以高效地異地協作;不同設備間數據互通互聯,實現了數據可追溯、故障點可精確定位、設備故障可快速診斷、恢復。
基於這種遠程運維的模式,高斯已經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我們看到設備故障率降低了50%,高斯員工的出差成本降低了65%,售後服務的客戶滿意度提升了80%。那未來,高斯仍將繼續擴大邊緣計算設備的部署範圍,基於遠程運維平台來收集更多的設備運行數據。那這些數據又能推動,高斯來實現他的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帶來更好的效益和客戶滿意度。隨著機器視覺技術應用的成熟,聯想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了「城市之眼」AI視頻分析系統,它與邊緣計算網關協同配合,通過5G網路,可同時處理多路高清視頻。在城市採集和作業車輛進行巡檢和作業時,自動發現、上報、核查城市監管中遇到的問題,實現城市的智慧化監管。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系統,在成都智慧環衛場景中的應用情況。
這一系統擁有超百萬的城管特徵圖片學習庫和自學習能力,可以定製多種場景,對人、車、事、物進行全方位的智能化監管,助推「機器」代替「人力」的管理模式。基於「城市之眼」的AI視頻分析系統,在成都城市環衛管理工作中,大大減輕了人工巡檢的工作量,避免了在大風、暴晒等惡劣天氣下進行不安全的巡檢,環衛作業的滿意度提升了95%,環衛作業的效率也提升了45%,讓城市環衛管理變得更加「耳聰目明「
智能化的應用已經滲透在各行各業,我們堅信 新「IT」的技術架構可以更快、更好、更低成本,來幫助企業降本增效,加速產品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下面隆重為大家介紹今天的主角,聯想邊緣計算產品。首先是我們的工控機系列,包括大家熟知的高擴展性4U工控機、工業一體機和嵌入式工控機等。通過良好的結構設計和防靜電保護,能夠滿足工業現場震動、高溫、高濕的環境要求。邊緣計算網關係列具備低功耗、低成本、無風扇設計,廣泛應用在數據採集、機器視覺和商業顯示等場景。再就是我們的超能雲終端,超小機身,多介面設計,提供多種安裝方式,廣泛使用在醫療和金融等等場景中。
專用的邊緣伺服器系列,是面向重邊緣計算場景的產品,緊湊型邊緣伺服器,可以安裝到數據中心伺服器無法適應的惡劣環境中。
眾所周知,智能化轉型單靠一家企業之力是難以實現的,聯想致力於打造商用IoT生態,聯合行業合作夥伴,利用聯想硬體定製化優勢、Edge AI平台演算法能力和強大的服務體系,以更快、更好、更低成本的模式,加速各行各業邊緣智能方案的開發進程。同時,我們可以通過聯想的品牌賦能、營銷支持和發揮一萬多家大聯想客戶服務合作夥伴的覆蓋優勢,加速解決方案的落地。
智能基礎架構 構建新 IT 底座
我是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基礎設施方案業務集團中國區總裁童夫堯。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智能基礎架構構建新IT底座。
大家知道,今天的IT已經不再是我們所稱呼的Information Technology,而是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我們把它定義成為基於智能化時代的新技術架構來賦能各行各業。聯想看到有兩大趨勢正在促使企業進行IT變革。

第一個趨勢是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已經上升到了創造雙循環格局,從而實現了實體經濟產業升級的重要的一個國家戰略。
數字化轉型中,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企業的傳統IT向新IT進行轉型。以雙態IT能力同時支持傳統穩態業務的數字化以及創新的敏態業務的數字化。
那麼,第二個趨勢就是國家的「雙碳目標」對於低碳數據中心的要求。聯想不僅僅是「雙碳工作」的先行者,同時,更是技術的賦能者。聯想通過獨創的溫水水冷等技術可以實現超過42%的電費的節約和排放的降低。
聯想在數字化轉型當中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成果,並創新性的總結了以雙態IT為核心的企業「新IT」的轉型框架,也就是說以業務數字化轉型需求為導向,採用敏態+穩態的雙態結合的方式向不同的企業做出不同的一個IT的一個交付。它的內容包括了應用現代化、架構敏捷化、數據智能化、能耗低碳化以及雲邊協同化這五個方面。
首先,講一下應用現代化,應用現代化是採用雲原生低代碼的方式重構應用,以推動業務以更加靈活,更加快速的方式發展。
聯想使用了帶有預製的配置參數和編排模版的企業級應用藍圖,具有強大的安全隔離能力的獨有的服務網路,去中心化的支持微服務和網格服務等等一系列技術,以實現對於穩態應用和敏態應用的支持。
目前,我們已經有了超過200多個敏態應用的轉型到以微服架構為核心的超大規模的聯想雲原生平台上,實現了新應用上線時間從2.5個小時縮短到了15分鐘。應用擴容時間則從25分鐘縮短到2分鐘,資源構築時間縮短到2小時,極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基於此,聯想還向客戶提供了包括應用現代化的諮詢、平台的導入、現代化的改造以及可以完全與雲原生平台集成的智能化的運維解決方案。
下面我再跟大家介紹一下所謂的架構敏捷化。它是一個基於雲技術對於IT架構應用開發、運維、產品交付等等進行一個敏捷化的轉型。聯想在全球有21個數據中心,都統一部署了統一管理的混合雲平台。同時部署了一站式的DevOps的工具鏈平台和倉庫。利用數據驅動,提升開發效能和質量。
我們將全球234套應用以18000個容器的方式全部部署到1200個節點。在這樣如此大規模的環境下還實現了應用版本迭代速度由以往的三個月縮短到現在的一周,甚至更短的時間。
我們更通過ITIL+DevOps的模式實現了雙態運維,這也是傳統IT進行新IT轉型的一個重要的訴求。
聯想還提供了與應用現代化緊密結合的,在聯想內部得到充分驗證的ThinkCloud DevOps方案,以訂閱模式計費的TruScale服務方案,面向混合雲的多雲管理方案以及面向IT環境的智能化運維。
第三,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數據智能化。數據的採集從來不是目的,分析之後成為信息,積累成為知識,最終形成智慧去賦能企業轉型,提高經營效率,這才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那麼在這個領域,聯想打造了邊緣側的推理和訓練模型,基於GPU的虛擬化的分散式訓練,快速自主地機器學習模的生成技術,隱私數據訓練,以及內置AI演算法和行業模型的技術能力,從而實現了數智化的開箱即用。
聯想把人工智慧技術在經營管理、生產編排、物流運輸等等業務,在各個場景進行了數智化的實踐和落地,同時積累了包括支持海量數據的採集能力、數據湖,數智運營中心、人工智慧訓練平台、人工智慧中台、聯想大腦等等一系列的領先的解決方案,以先進的技術和接地氣的落地的應用場景來幫助客戶實現人工智慧和企業內部的數字化轉型相結合,充分發揮實效。
好,那我們再講一下能耗低碳化。大家知道早在國家提出「雙碳」目標之前,聯想就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列為重要的社會責任。近十年,我們已經實現減少了92%的溫室氣體排放這樣的目標。我們又給自己設定了新的十年目標,也就是說在2050年達成零排放。
作為傳統數據中心的能耗,它是高能耗的業務,40%用於製冷。聯想很早就開始研發CPU、GPU等晶元的溫水水冷技術。並且在全球我們已有部署了4萬多個節點,聯想的海神水冷技術採用晶元直接水冷方式,從而實現了50℃的進水溫度和90%的水冷覆蓋率。
在伺服器的其它方面,聯想採用了晶元、內存、I/O介面動態的調頻技術,可以進一步的降低晶元的能耗50%,利用可選的風扇以提高能效;使用新型的電源模塊、新型導電材料等等進一步的降低能耗。同時,我們還有自己所研發的監測和控制軟體實現對於計算負載的動態的調節以及對閑置伺服器的自動關閉,從而實現了整個IT系統,包括伺服器的最佳能耗比。
今年,聯想伺服器更是在SPEC Power排行榜當中,擁有Top18當中的16項高分,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一個技術和外界對我們的評價。
所以聯想的低碳數據中心的整個方案通過進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降低IT非必要的負載,對於廢熱回收進一步的提升效率等等,從而減少碳排放。最終實現節電35%,減少碳排放55%,結合我們的伺服器的溫水水冷技術使得現在聯想所提供的數據中心的PUE可以降低到1.1,甚至在某些區域,我們可以做到1.08。
最後跟大家分享我們的雲邊協同,雲邊協同將算力部署到邊緣,與企業雲數據中心協同,通過5G網路等等一系列新的傳輸技術構成企業雲邊協同的整體計算環境。
聯想通過這麼多年的摸索,已經形成了包括企業5G網路、邊緣雲平台、邊緣設備、物聯網平台等等豐富的產品系列,並且積累了從頂層的平台設計、平台軟體開發、產品開發以及實施等等一系列的綜合能力。最終是一個完整的雲邊協同解決方案。
通過對於企業5G的網路、雲、人工智慧、邊緣計算等等一系列的融合,來賦能尤其在智能製造、車聯網、智慧園區等等一些細分的垂直領域,我們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解決方案。
那講了這五個應用,我想下面呢也給大家分享一個案例。首先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個是聯想幫助客戶如何開展應用現代化的案例。這個客戶是上海國資委下屬的一家大型的傳統服務企業,計劃採用雲原生方式進行下一代的業務系統的建設。客戶的原始需求只是購買雲原生技術平台,而通過聯想的不斷的工作,我們結合了數字化轉型和應用現代化的經驗以及方法論,不僅幫客戶很快制定了雲原生技術平台的建設方案,還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溝通,是建議進行業務雙態化的進一步的梳理以及基於容器技術的微服務的陪跑服務。基於ITIL+DevOps雙態IT運維體系進一步的優化,來確保客戶選對方案,選好方案,用好方案,甚至到最後能夠把這個系統管得更好。
聯想的服務務實有效的建議也獲得了客戶的認可,最終客戶也進一步深刻的了解到了我們的經驗和專業服務的價值,最終能夠給他們帶來價值。
當然,這個case應該說是我們跟上海這個客戶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一個標杆案例。
再講一個案例,是聯想的5G技術在重慶保稅區的一個應用,為了進一步提升園區物流服務的自動化的程度,物流運輸的效率,降低成本,我們通過感知、協同、決策、控制技術等等一系列業界領先的技術,為該園區打造了18類的智能網聯場景。從而實現了「5G+智能製造」無人化的供應鏈共享協同平台,建成了全國首個商業化的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慧物流配送,打造了生產企業的零庫存、零周轉、自動配送、調度一體化等等業界領先的物流運輸體系。
在這個項目當中,聯想用了路側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等一系列領先的感知設備和5G的通訊設備,包括我們的一系列的聯想自己的邊緣雲、中心雲基礎設施,從而實現了國內首個基於路車協同的園區物流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
當今是一個雲和數字化轉型的時代,一個非常重要的趨勢就是Everything as a Service,聯想的業務模式,也正從以往的銷售產品向銷售服務進行轉型。
今天我們提到了聯想TruScale的服務新品牌,更是結合了聯想的服務理念和完善的科技生態、技術、方案、產品等等為客戶提供全棧的服務的一個新模式。
最後,在當今瞬息萬變,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里,只有不畏艱險、不停求變才是企業發展的應有之道。
我們提出了3S戰略,更加重要的是在「端-邊-雲-網-智」等五個方面明確了技術的方向,聯想從一個單純的銷售硬體產品向服務以及方案業務正在積極地轉型,再到今天我們TruScale服務品牌的發布,我們可以看到我們一直在積極的在做探索,積極的做實踐。
在上個財年,聯想取得非常優異的成績,通過這個財報,大家已經看到了,這也說明了聯想在轉型業務的道路上取得業績的,也通過我們的財務數字獲得體現,但更重要的是客戶給我們的一個大量的好評,使得我們對未來的發展有更加豐富的信心。
最後,是聯想非常願意將我們數字化轉型,尤其在智能製造、供應鏈、零售等等各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分享輸出給大家,進一步的助力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更重要的是實現我們國家的「雙碳」目標。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13877.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