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今年都不會有新一代高端顯卡問世,Polaris 10核心的RX 480顯卡主打199-249美元的主流市場,國內在1699-1999元內,定位不算高,不過這一級別的市場很重要——具備較好的遊戲性能,同時售價也不會很高,屬於多數遊戲玩家稍微心疼下就能買的產品。從2010年算起,AMD Radeon顯卡在200美元價位已經有六款產品了,那麼過去的這六年中AMD顯卡到底進步了多少呢?

對於這個問題,Techspot網站做的六代200美元的Radeon顯卡性能測試真是太有參考性了,也真難為他們還能找到六年前的HD 5830顯卡,現在來看感覺這卡都算是古董了吧。廢話不多說,先看下他們選擇的六款Radeon顯卡的型號及規格:

6款200美元價位的Radeon顯卡型號及規格
在這6款顯卡中,最早的是2010年2月25日發布的HD 5830,它是HD 5850的閹割版,售價239美元,與HD 5870的379美元拉開了距離,不過跟HD 5850的259美元其實並沒多大差距,當年我們的首發評測中就評價說HD 5830的價格成了絆腳石。
之後分別有HD 6870,GCN架構之前最後一代使用VLIW體系的產品了,屬於HD 5800系列的優化版,還是40nm工藝,ALU單元數、紋理單元數都沒變,核心面積大幅縮小,售價也是239美元。再往後就是GCN架構時代了,當時GCN架構顯卡定價較高,到HD 7850這邊還要249美元的,不過得承認HD 7800系列顯卡是AMD的經典之一,直到現在也不算落伍,後面又以R9 270X、R9 270、R9 370 1024SP等名義出現過,直到去年才被Tonga核心的R9 380取代,再之後就是現在的RX 480顯卡了。
從這六代顯卡來看,製程工藝從40nm、28nm升級到了14nm,其中28nm時間最長,而晶體管數量也從20億上下浮動一路增長到57億,不過核心面積總體上是縮小的,Tonga核心最高359mm2,HD 5830也有334mm2,不過這兩款產品有特殊性,他們都是從高端核心降級而來的,HD 7800系列才是真·原生,核心面積212mm2。
顯存容量也從1-2GB變成2-4GB,再到如今的4-8GB,雖然256bit位寬是最沒變化的參數了,不過這幾年中顯存頻率不斷提升,從最初4GHz(等效頻率)翻倍到8GHz,帶寬依然從128GB/s增加到了256GB/s。
價位方面,RX 480、R9 380及R7 270X的200美元看起來最便宜,不過這都是建議價,實際價格都是有浮動的,RX 480實際售價並沒有這麼便宜(國外都是高價賣,國內8GB版1999大家都覺得貴了,沒性價比了,心疼AMD三秒)。
測試平台使用了Core i7-6700K,超頻到4.5GHz,32GB DDR4內存,華擎Z170 Extrme 7+主板,三星850 Pro 2TB硬碟,銀欣Stride ST1000電源,測試驅動為催化劑16.8.2 hotfix,Win10 Pro x64系統。
下面就是性能測試了,為了照顧老卡,大部分測試都是中等畫質,不過這樣下來結果都很明確了,不一一解釋了,新產品自然狂虐多年前的老產品了。

全境封鎖遊戲性能測試

守望先鋒遊戲性能測試

巫師3遊戲性能測試

DOOM遊戲測試
這個要說下,該測試可以說是差距最大的一個,這跟遊戲也有關,DOOM支持OpenGL和Vulkan兩種API渲染,AMD GCN架構的顯卡都可以支持性能更好的Vulkan,而HD 6870和HD 5830就只能用OpenGL了,而AMD此前的顯卡OpenGL性能一直很差,所以這兩款卡的性能慘不忍睹。

星球大戰:前線遊戲性能測試

古墓麗影:崛起遊戲性能測試
系統功耗測試

系統功耗測試
待機功耗方面,這幾年來顯卡變化其實並不大,RX 480也就是61W,而D 7850顯卡整機待機功耗也有54W。
負載功耗測試的是守望先鋒時的遊戲功耗,RX 480、R9 380達到了243、240W,HD 6870和HD 5830是180、182W,R9 270X是176W,HD 7850是169W。
性能功耗比

單獨比較絕對功耗或者絕對性能不公平,畢竟時隔這麼多年了,TS最後做了個匯總,比較的是平均遊戲幀數和每幀下的功耗,後者可以理解為每瓦性能比,不過TS測的是整機功耗,不知道他們具體是怎麼核算每幀功耗的。
不論怎樣,新一代顯卡不僅在性能上佔據絕對優勢,能效上也是在進步的,每幀功耗從HD 5830的7.9W一路降至RX 480的1.8W,進步還是非常明顯的。

關注微信號expkf01,第一時間獲知精彩活動和原創科技資訊。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10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