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官網系統維護時間「蘋果官網維護一般多久」

iPhone維修貴

蘋果在和iPhone相關的收費項目中,最貴的應該就是維修了。

蘋果繼續限制第三方維修,官方貴,但蘋果曾說自己不賺錢

iPhone屏幕維修的價格基本在兩千左右,比屏幕更貴的是背板。新款iPhone保外更換電池的價格在五百以上。

蘋果繼續限制第三方維修,官方貴,但蘋果曾說自己不賺錢

而相比之下第三方維修的價格就要便宜的多,就算你更換第三方維修所能提供的最好的配件,也要比蘋果官方便宜數百塊,而且維修師傅也可從中賺取不少利潤。

因為蘋果官方提供維修的價格貴,第三方維修倒成了有性價比的選擇,所以有不少用戶會選擇第三方來維修iPhone。它們可以以更低的價格,提供和蘋果原廠品質相近的硬體,甚至就是原廠硬體。

不過這種有利於消費者的事情卻遭到了蘋果的限制,蘋果不斷收緊相關政策。

蘋果不斷收緊政策,限制第三方維修

以前的喬布斯時代,蘋果對於第三方維修的政策還是寬鬆的,但後來,蘋果不斷縮緊相關政策,讓維修iPhone越來越需要技術。

6年前,蘋果在iOS 9上啟用了「核心零部件驗證機制」。自iPhone X以來,蘋果用技術手段已經限定了電池、攝像頭、主板等硬體的維修。

更換非官方的維修,可能會使iPhone部分的功能失效。

在最新的iPhone13上,國外博主Phone Repair Guru通過測試發現,蘋果把手機的Face ID與屏幕強行綁定。

蘋果繼續限制第三方維修,官方貴,但蘋果曾說自己不賺錢

這就導致如果iPhone13用戶不去蘋果官方或是蘋果指定的第三方維修去更換屏幕,手機就會提示「無法驗證屏幕是否為正品」,並會隨即禁用面部解鎖功能——彈窗將顯示「Face ID Is Not Available。就算是對調兩台iPhone13上的原裝屏幕也不可以。(不過目前有維修師傅表示,這個問題可以解決)

除了iPhone,蘋果也大幅收緊了自家Mac電腦的第三方維修許可權。之前蘋果在Mac新品中內置了一枚T2晶元,蘋果聲稱這是為了安全意圖而研發的晶元,會在零部件更換之後的重啟過程中進行可靠性審查。

對於這些明顯針對第三方維修的限制政策,蘋果官方總是以安全為由回應。但消費者對此並不買賬,甚至將蘋果告上法庭,蘋果才服軟。

法律

有律師稱,蘋果的做法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

在2019年為應對反壟斷調查,蘋果推出了「獨立維修」計劃,開放了一些維修許可權給少數經過蘋果認證的第三方企業。但這項計劃的合同條款和規定極其嚴苛,授權維修商能夠提供的維修類目受到嚴格的限制。

後來,消費者和第三方維修商店的權利逐步得到重視,歐洲實施新的維修權法規,美國推進維修權法案。

今年,美國有 27 個州考慮「「Right to Repair(維修權)」法案,該法案要求科技公司向獨立維修店提供維修零件和設備原理圖。但因為蘋果、谷歌等科技公司採取各種措施遊說政府,激烈地反對,使得其中一半以上的法案被否決或駁回。

iPhone有超10億的活躍用戶數,每年屏幕、攝像頭、主板等硬體的維修,再加上保外電池因效率原因的更換,這應該會為蘋果帶來豐厚的收入。

蘋果各種嚴苛的政策似乎的也能間接說明維修iPhone很賺錢。

但令人意外的是,當談及維修收入時,蘋果開始「哭窮」

在2019年9月,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致信蘋果,詢問關於其零售店,產品維修等政策的疑問。當被問及自2009年以來其從維修服務中獲得的總收入時,蘋果回應令人吃驚。

蘋果稱:自2009年以來,他們每年「提供維修服務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維修產生的收入」。換句話說:我們的維修業務不掙錢的,甚至是賠錢。

隨後,這一說法遭到了眾多網友的質疑。

不過,蘋果售後維修服務中,除了保內維修,還有一項操作是賠錢的,就是「只換不修」。不過這一政策在2017年就已不在中國大陸地區適用了。(若購買憑證提供充足、設備在保修期內且通過工廠檢測會酌情換新)

按規定,產品保修期以內出現非人為故障的蘋果設備,可以免費換取一台同配置的新設備。

這應該是蘋果維修中最賠錢的操作,而且雪上加霜的是,有不少人還就此薅蘋果的「羊毛」。

「薅羊毛」

國內有些人鑽蘋果「只換不修」政策的漏洞「薅羊毛」,被認為是蘋果在中國大陸取消該政策的主要原因。

蘋果繼續限制第三方維修,官方貴,但蘋果曾說自己不賺錢

比如通過故意製造故障設備、低價收購故障機等操作,從蘋果售後套出新機並轉手賣掉,以此牟取暴利。蘋果繼續限制第三方維修,官方貴,但蘋果曾說自己不賺錢

關機——繞過蘋果遠程檢測

一份比較古老的數據:

據The Infromation報道,2013年蘋果維修業務虧損達11億美元。深入調查後發現,當年在中國有60%以上的iPhone修理請求都是欺詐行為。2013 財年蘋果用於全球售後維修的預算為 16 億美元,最終花費卻高達 37 億美元。

蘋果繼續限制第三方維修,官方貴,但蘋果曾說自己不賺錢

如果談蘋果和國內一些「騙維修的」鬥智斗勇的故事,那麼可以單獨寫一篇精彩的文章了。

當蘋果調整國內政策後,國內有些人並沒有就此收手,而是打了周邊國家的主意,做起了「國際生意」,甚至把手伸到了蘋果的老巢——美國。這迫使蘋果不得不調整相關國家的售後程序。

對於這些「薅羊毛」行為,蘋果不報警、不置評,而是默默的調整相關政策。

但話說回來,這些「薅羊毛」操作真的能把蘋果整個手機維修業務薅虧損?

而且,從已經公布的文件看,蘋果的就維修收入的回應是模糊的。

保內維修肯定是賠錢的,但保外維修是賺錢的,購買AppleCart+服務需要向支付一千多元。

蘋果官方較為便宜的維修方式

購買iPhone後,蘋果店員會詢問是否需要AppleCart+服務。

大多數 Apple 產品均可在有限保修期內享有 1 年的硬體保修服務和90 天的免費電話技術支持。購買 AppleCare+ 服務後,可延長iPhone的服務保障期限,還可提供每年最多兩次的意外損壞保修服務,每次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也比普通維修便宜的多,且不影響保修。

蘋果繼續限制第三方維修,官方貴,但蘋果曾說自己不賺錢

對於屏幕或玻璃背板損壞,收取 RMB 188 的服務費;對於其他任何損壞,收取 RMB 628 的服務費。

購買完AppleCart+服務後,你就可以讓自己的iPhone「裸奔」了。AppleCart+服務的價格一千出頭,不同機型的價格有些許不同,並不便宜。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1045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08 16:17
下一篇 2024-12-08 16:1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