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的新出口:集體出行來了?

在經濟不斷增長的今天,人們對於便捷出行的需求也不斷增高,不論是周內的上下班出行,還是周末的短途出行,都開始越來越依賴滴滴、曹操這樣的打車軟體,這種需求增長刺激打車市場飛速擴張。

隨著打車平台的不斷發展,如今除了主營個人出行的滴滴、曹操等網約車平台外,也開始出現提供集體出行的網約車服務平台。經過短短几年發展集體出行市場也開始成熟,行業賽道不斷湧入新鮮血液,一時間熱鬧非凡。

網約車的新出口:集體出行來了?(配圖來自Canva可畫)

集體出行需求漸起

集體出行服務平台是指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搭建的服務平台,和其它平台模式差別不大,在於整合市場供需信息,提供符合條件的車輛和駕駛員,為有集體出行需求的用戶提供預約車服務。一般劃分服務的標準以用車時間和出行距離為主。

目前集體出行方面的需求主要來自企業和個人兩個方向。企業需求包括商務會議、洽談、接機、出差、接待、往返酒店等時候的商務用車需求,也包括賽事演出、展覽展會、學習交流、公司團建、年會、酒會、大型團隊聚餐等企業大型活動的用車需求。

平台在提供服務方面,根據不同場景提前規劃用車服務,優化車輛司機調配,為企業安排出行服務。而個人出行場景主要以休閑旅遊為主,包括婚慶用車、通勤用車、周邊游、短/長途旅行、家庭用車等。

從最近幾年的市場份額來看,整個集體出行行業有迅猛擴張的態勢。2019年集體出行服務平台市場規模約為2098億,到了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份額開始降低,市場規模縮減至1462億元左右。而到了2021年中國出遊人數與旅遊收入已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預計到2025年集體出行服務平台市場規模達2656億元,5年複合增長率達12.7%。

產業鏈組織成熟

2014年是集體出行服務行業的元年,接我巴士、飛路巴士等互聯網定製巴士平台陸續上線,為乘客提供定製上下班通勤班車的服務,到了2015年滴滴出行開始布局巴士業務,滴滴巴士正式在北京、深圳上線。經過多年發展整個行業的成熟程度開始不斷提升,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閉環。

從產業鏈上游來看,主要是一些車輛供應商構成,車輛是集體出行重要的載體,集體出行行業上游的車輛供應主要為中大型客車,包括公交車、座位客車及校車。隨著近些年新能源車的放量,一些平台也開始陸續用上新能源車。

從產業鏈中游來看,主要參與者就是集體出行服務的平台方,依託平台整合資源,為各類消費者提供出行服務,用技術鏈接產業鏈上下游。根據平台經營模式的不同,目前主要分為C2C和B2C兩種自營模式。

C2C模式的平台方只是獨立三方,所以運營起來更輕。C2C模式的企業提供獨立的第三方服務平台,連接起用戶和汽車服務提供商形成交易,主要負責匹配供需信息,而平台自身不提供車輛資源,車輛及駕駛員資源主要來源於汽車租賃公司及私家車隊。這種模式下車型更全,也能涵蓋更多出行場景。

B2C模式則持有自營資產,相對更重些。B2C自營模式為企業自購車輛,擁有運營車輛的所有權及使用權,對車輛及司機進行垂直管理,並直接以企業經營模式僱傭專職司機,擁有嚴格的規則與管理能力,設置了統一的標準化車輛服務準則,有較高的服務能力。

紅利驅動

近年來中國經濟正實現著高速發展,2020年我國GDP總值突破百億元,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2189元。國民經濟的提升與國家基建的不斷完善促進居民出行需要持續增長,而集體出行這樣的細分市場也隨之不斷增長。

其一,我國的基礎建設正在不斷完善,方便出行行業的業務展開。中國基礎設施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總量近些年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底中國公路總里程數為520萬公里,僅次於美國。並且基建規模雖然總體較大,但相對於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國土面積,基礎設施密度並不高,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其二,目前出行市場增長勢頭良好,市場需求旺盛。國內城鎮化進程已經進入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的階段,大城市周邊劃分出新型城鎮區域,形成新的人口與產業聚集地,工廠和產業園也大都建在偏遠地區,跨區域出行需求增加。

其三,技術創新驅動助推出行平台發展。目前的集體出行平台已經運用上了多種先進技術,賦能平台高效組織日常管理運營,這些技術包括智能定位監控、微型車載定位終端,可以對車輛實行實時定位監管;智能行車儀、智能雙攝監控、車載智能盒子可以對車輛行駛安全進行保駕護航。

殷鑒在前

集體出行作為新興細分市場之一,目前還處於發展的朝陽階段,沒有顯而易見的問題暴露出來,但同屬於出行服務行業的個人出行網約車前輩們,曾經出現過的問題可以給集體出行平台們一些啟示。

一方面是從業人員的素質問題。由於集體出行平台有一部分是純平台形式,以撮合交易為經營目的,所以司機並不完全受到平台的監管和約束,而失去監管很有可能會出現服務中的問題糾紛,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另一方面平台方的監管必須到位。集體出行平台以三方平台的形式出現,而主要交易雙方為客戶和車主,這其中的服務規則制度、交易細則和雙方責任義務需要清晰規範的制度出來,也需要在平時經營中落實好,給用戶更好的出行體驗。

放眼未來,集體出行平台會趨向於提供智慧出行服務方案,全方位滿足用戶需求,提供多元化出行場景,幫助企業和個人降低出行成本,提升管理水平,用豐富的車型種類,完善的車內設施,為客戶提供更專業的品質服務。

平台也會更加趨向規範化發展,目前行業玩家們的基本監管體系已經建成,也會加大對司機、車輛以及行程的管理力度,出台對網約車行業監管治理方法的細則,對自營平台旗下的車隊進行全方位的審核,避免出現問題漏洞。

目前集體出行行業正在井然有序地發展著,也孕育出一批能給市場帶來高質量服務的優秀企業。但服務行業共同的痛點也照樣存在於集體出行平台上,相信隨著平台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未來集體出行行業會邁向一個增長的新高度。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10427.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投稿專員的頭像投稿專員
上一篇 2024-12-08 16:16
下一篇 2024-12-08 16:1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