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當然是聲音。這是一個很專業的學問,包括氣息、用嗓、口腔共鳴、吐詞方式等。以後的文章中,我會把我知道的儘可能的與大家交流。
第二是情感。這需要歌手對詞、對旋律的感悟要強,很多朋友演唱時把全部的重點都放在了聲音的部分,而忽視情感,這絕不會唱好一首歌。過分注重聲音的原因,是因為歌手的實力有限,演唱過程中老想著到哪裡要注意氣息了、哪裡要注意換氣了、快到高音的時候要準備了等,這都是無可避免的。所以,如果唱歌要做到「聲情並茂」,練功相當重要。當你練聲成熟的時候,演唱時的注意力才會到情感上來。有句話說得好,歌不是用嘴唱的,而是用心唱的。如果發聲練到氣息貫通、爐火純青的地步,演唱就更隨心所欲的注入情感,演繹歌曲的感染力會更強。
第三是感受。這裡再次強調,音樂的感受是天生的,你有多少就是多少,後天彌補的音樂感受很少很少。流行歌曲需要流行歌曲的感受,民歌需要民歌的感受,比如你要閻維文唱「一無所有」,我敢保證會笑翻一幫人!歌手的感受不同,演唱歌曲的處理方式也不同,有的處理得很平淡,有的處理得扣人心弦。這些處理都是很微妙的,比如一個小小的換氣、一個強調的重音、一個不換氣的長拖音或者一個驟然的收尾……這些就只能意會了。
第四是節奏感和音準。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聽到一個旋律就能敲打出加花的節奏嗎?你見過一個3歲多的小孩現場演唱,爸爸給他手風琴伴奏,隨時改變音調,他進唱的音調都是準確的嗎?你見過一個8歲的小孩在沒聽到任何聲音的情況下,要他隨時哼出「降E」、「升C」等任何音調的「1」的發音,哼完後在鍵盤上按下核對完全準確的嗎?這就是天分,演唱歌曲需要這樣的基礎,雖然不要他們那樣出眾,但一定不能弱。

歌曲獲取路徑:
https://www.doctor-telephone-recover.com/music.html
(複製鏈接,直接下載)
1C
在音樂中所用的音並不是我們能聽到的所有音,而是經過仔細挑選的音。那些挑選出來的音也是經過不斷變化,最終形成現在的一定的標準樂音體系。
樂音體系
經過挑選,在音樂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樂音)的總和,叫做樂音體系。
在樂音體系中,常用的音有八十多個,以鋼琴為例——包括鋼琴中的白鍵和黑鍵,共有八十八個琴鍵< A 2 – C 5>,(德國生產的蓓森朵芙牌「Bosendorfer」的鋼琴有97個< C 2- C 5>琴鍵)從左到右是按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的,比此再高和再低的音在音樂中用的並不太多。
音級
在樂音體系中的每個音,就叫做「音級」。音級包括有基本音級和變化音級兩種。
音級專指樂音,並且是在樂音體系中所使用的音,而不包含噪音以及不屬於樂音體系內的那些樂音。
音列
將樂音體系中的音,依照音高關係和次序,,由低到高(上行)或由高向低(下行)排列起來,叫做「音列」。
注意:所謂音列,必須要排成一列,而且要按一定的高低次序。
半音
在整個樂音體系中,相鄰的兩個音級(不論基本音級或變化音級)之間的音高關係就是「半音」,半音是音高關係中的最小單位。用分數1/2來標記。
相鄰的音級左邊的音總是比右邊的音低半音,同樣,右邊的音級也總是比它左邊相鄰的音級高出半音。
全音
在樂音體系中,兩個半音相加,就形成了全音。用阿拉伯數字1來標記。
相互隔開一個音級的兩個音級,它們之間的關係就是全音。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10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