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山東泰山腳下的泰安人來說,總是習慣用一屜熱騰騰的小籠包開啟美好的一天。小籠包店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而最受泰安人喜愛的小籠包莫屬「第一籠」鮮肉小籠包。

每天一大早,位於泰城火車站北龍潭路西面的「第一籠」門店前,都會排起長長的隊伍,等待著新鮮出爐的包子,只為那一口31年的泰城老味道!
傳承31年老味道,所有門店堅持直營
「第一籠」創始人郝佩文,1977年生人,15歲便踏入餐飲行業,潛心研究魯菜菜系,是中華金廚獎獲得者,這是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全國烹飪飲食界最高榮譽獎項。
按常理來講,廚藝高超的郝佩文應該更鐘情於魯菜館,為何會將一個小籠包店經營得如此紅火?

其實,從1999年,郝佩文便開始創業,涉及粥鋪品牌、魯菜館、快餐店等多種業態,到2015年,郝佩文創立的所有品牌已擴張到18家店,卻在2017年,選擇陸續全部關閉!
不是因為經營不善,而是想專心做好「第一籠」鮮肉小籠包。2015年偶然機會,郝佩文來到一家小籠包店吃包子,嘗遍美食的郝佩文還是被一籠簡單的包子驚艷到了!

打聽之後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家老字號小店,從1989年經營至今,每天來買小籠包的泰安人能排起一條長龍。
郝佩文想把這籠小籠包的味道傳承發揚,讓更多人吃到。於是,2015年,郝佩文繼承這家老字號包子,創立「第一籠」品牌。
正式運營之前,郝佩文跨越8000多公里,去全國各地賣包子的頭部品牌那裡取經,回來之後,郝佩文在繼承了味道的基礎之上,創新了蒸包技藝、食材用料、就餐環境等。

整個沉澱產品的過程足有4年,也就是說直到2019年,「第一籠」品牌才開始真正擴張。如今,「第一籠」已擁有30多家直營店,分布在山東泰安、聊城、萊蕪、淄博、德州等多個地市。
小籠包品牌很適合開放加盟,但郝佩文完全沒這個想法,他直言說:「我不想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在產品上面妥協,加盟店的出品標準不好把控,我要腳踏實地做好每一籠包子!」
來「第一籠」吃包子,讓顧客直呼7次「哇塞」
「第一籠」鮮肉小籠包並不是一家只做早餐的品牌,而是供應一日三餐!奇怪的是,「第一籠」的早、午、晚餐經營情況都很火爆,這與「第一籠」產品脫離不開。
「第一籠」拳頭產品有三種,特色鮮肉包、蟹黃鮮肉包、蝦仁三鮮包,這是最受泰安人歡迎的三種產品,長期供應。「第一籠」會根據時令、當地人飲食習慣等更新包子餡料。除此之外,店內還供應餛飩、sa湯、雞湯和幾款簡易炒菜。
就是這樣簡易卻不簡單的產品,打入了泰安人的內心,填滿了他們31年的一日三餐。
這籠包子究竟有啥魅力,竟讓山東泰安人吃了31年?決不能小看這籠包子,這裡面值得說道的東西太多了!

第一籠小籠包從食材、用料選擇、發酵要求等,每個環節都嚴格把關。
與傳統發酵不同,第一籠選擇純老面發酵,採用優質麵粉,加上清澈甘醇的泰山泉水和面,壓面要壓33次;包子師傅都經過嚴格手法培訓,每隻包子固定26個褶,39至40克。
餡料上,拿第一籠最暢銷的特色鮮肉包來說,採用當天上乘新鮮五花肉,調配特釀的核桃醬油,放在蒸籠上6分鐘。
掀開蒸蓋,包子個個飽滿、濃郁香軟,包子中間金黃色湯汁咕嘟咕嘟冒著熱氣,格外誘人;咬上一口,皮薄餡大、汁香肉鮮,麵皮已吸收了肉餡中的湯汁,變得香軟有味、口感筋道。據了解,這款特色鮮肉包平均每天每店能賣出400餘籠。「第一籠」就餐環境也刷新了傳統包子店的刻板印象, 兩百多平店面,環境大氣時尚。與其他包子鋪不同的是,雖然客單價不能與炒菜館相比,但第一籠部分店還貼心設有單間,滿足不同食客就餐需求。

郝佩文說:「我們立志把第一籠打造成『7個哇塞』餐廳。」所謂7個哇塞,就是顧客來第一籠就餐,連發出7次「哇塞」的驚嘆,分別是名字哇塞、裝修哇塞、品種哇塞、包子外形哇塞、味道哇塞、價格哇塞、服務哇塞!
頻登央視、齊魯晚報等主流媒體,被同行爭相模仿
郝佩文之所以提出「7個哇塞」餐廳,並不只是喊口號,泰安人民的偏愛、各大主流媒體的認可,都證明了「第一籠」已經擁有了這樣的魅力。
前不久,第一籠登上了CCTV-2《中華麵食大會》,獲得了央視的青睞與推薦;還曾經被齊魯晚報評為「泰安十佳餐廳」之一,引來了山東很多同行前來學習。

很多業內人士表示:「第一籠」包子,帶起了泰安人吃包子的風氣。因為近幾年,在泰安當地陸續開啟很多以「第一籠」命名的包子店,餡料、環境、包裝等多與第一籠相似。
「守正出新」是「第一籠」使命最好的形容詞,既是傳統味道的繼承者,也是小籠包行業創新發展的引領者。

郝佩文說:「同行團結起來促進行業不斷發展壯大,能讓老百姓吃到更好吃的包子。當然,對於我們來說,也是激勵進步的一個因素。」
為了角逐競爭激烈的泰安包子市場,郝佩文在品牌文化上,提出六字方針——「革命、品質、利他」。
郝佩文解釋:革命,就是革去以前不好的習慣、不好的想法;品質,就是讓員工提高自己的水平、能力;利他,不期望任何社會報償、為顧客提供有價值的東西!
以前,身為名廚的郝佩文過於聚焦產品,認為把產品做到極致,就會有顧客上門。其實,並不是這樣,企業想做強做大,都要以人為本,調動員工積極性,個人品質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自然就會提高。
以利他之心揚帆,把「第一籠」開到10000家店
在採訪過程中,郝佩文多次提到了「利他」概念,他堅信「先付出、不求回報,才會有更好的結果」。據了解,郝佩文提出的「利他」概念,是從稻盛和夫先生經營哲學悟來的經營之道。

在郝佩文眼裡的「利他」,並不只是把產品、服務做好,而是要做正確的人!2019年疫情期間,第一籠連續十幾天,免費為社區檢測點一線防疫工作人員、志願者送去上千籠包子。
2021年河南7·20洪水期間,郝佩文第一時間組織企業員工捐款捐物,礦泉水、速食包、速食麵等兩大卡車物資被連夜運往新鄉災區。

「學會做正確的人,一定可以做好企業。」郝佩文表示。直到現在,郝佩文帶領團隊員工讀書、做分享,已經反覆讀了五遍,但每一次讀都有新收穫,分享的東西也越來越深刻。
「無論什麼企業,焦點都要放在人上,千萬別放在事上,因為事是人做的,人的品質好,做事肯定錯不了。」郝佩文說。

最重要的是,從內心改變員工,讓員工打心底里想做好企業,強制性機制不可取!
君之所向,一往如前。郝佩文和「第一籠」為傳遞一籠好包子從未停止過探索,郝佩文表示:「未來1年,開100家店;未來5年,開1000家店;最終目的是開10000家店,讓第一籠走向全國!」
原創文章,作者:投稿專員,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0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