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mysql實現文件管理,運行mysql文件

本文目錄一覽:

如何使用Navicat便捷管理 MySQL資料庫

如何使用Navicat便捷管理 MySQL資料庫

1、下載安裝軟體:請認準百正規軟體下載

2、安裝navicat for mysql(注意一下插件的自定義選擇)

3、連接資料庫:

打開navicat for mysql之後找到,文件—-新建連接

4、連接參數填寫

在出現的連接設置裡面,有很多選項都是針對需要連接的資料庫的賬號信息

連接名:可以任意填寫,方便以後識別區分即可

主機名或IP: 填寫伺服器的主機名(必須要能解析的)或者伺服器IP地址,如果是本機可 以填寫localhost 或 127.0.0.1

埠:默認是3306 如果修改了其他埠,需要對應

密碼:就是用戶名root密碼或者其他mysql用戶的密碼

5、設置好連接資料庫的參數之後,點擊下方的「連接」出現「連接成功」即設置成功

6、資料庫管理:連接上資料庫之後,在左側會顯示當前mysql所有的資料庫。點擊對應的資料庫,能查看當前資料庫下面的表

7、添加刪除資料庫:如果需要添加刪除資料庫的話,很簡單選擇需要操作的資料庫,滑鼠右鍵選擇操作即可

8、添加刪除表:同樣對於資料庫下方的表,如果要新建的話點擊選擇 表—新建

對於新建的表,名和類型都可以手動輸入指定選擇。設置好之後,點擊保存輸入表名即可完成操作

9、點擊添加好的表,或資料庫的表。雙擊之後右側會列出當前表的詳細列項目和屬性

如何使用命令行

雖然是圖形化管理工具,但是對於很多操作其實還是需要SQL命令會更加方便。進入sql命令行界面,點擊「工具」–「命令列界面」

隨後在右下方空白區域進入了SQL命令行界面,操作方法和普通進入mysql命令行界面一樣使用命令。如果需要清除當前屏幕內容,可以點擊「清除」即可

其他功能

mysql資料庫日誌文件怎麼管理

這個你可以看配置文件 啟用了才有這樣的記錄默認是沒有的

/etc/my.conf

log-bin = mysqlbin

一般放在/var/lib/mysql

比如上面的設置重啟資料庫會生成mysqlbin.000001文件

用MYSQL實現文件管理

$field2 = odbc_result( $cur, 2 );

$field3 = odbc_result( $cur, 3 );

$field4 = odbc_result( $cur, 4 );

$field5 = odbc_result( $cur, 5 );

$field6 = odbc_result( $cur, 6 );

$field5 = timetoint($field5); //這裡是對sql server中的datetime類型的欄位進行相應轉換處理,轉換成我所需要的int型

$querystring = “insert into user

(id,name,username,password,recdate)

values(‘$field1′,’$field2′,’$field3′,’$field4′,’$field5’)” ;

mysql_query($querystring,$conn);

}

function timetoint($str){

$arr1=split(” “,$str);

$datestr=$arr1[0];

$timestr=$arr1[1];

$arr_date=split(“-“,$datestr);

$arr_time=split(“:”,$timestr);

$year=$arr_date[0];

$month=$arr_date[1];

$day=$arr_date[2];

$hour=$arr_time[0];

$minute=$arr_time[1];

$second=$arr_time[2];

在多文件上傳中如何用mysql開啟事務

看你是什麼事務,jdbc事務,還是分散式事務,還是容器事務

1,編程式事務管理(jdbc的事務是綁定在connection上的)

Connection conn = null;

try

{

Class.forName(“com.mysql.jdbc.Driver”);

conn = 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jdbc:oracle:thin:@host:1521:SID”,”username”,”password”);

conn.setAutoCommit(false); //取消自動提交

PreparedStatement ps = conn.prepareCall(“update something”);

ResultSet rs = ps.executeQuery();

conn.commit(); //手動提交

}

catch (Exception e)

{

conn.rollback();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conn.close();

}

2,聲明式事務

先在工程的application.xml配置文件中添加如下代碼,開啟事務

!– 聲明式事務控制配置 —

tx:annotation-driven transaction-manager=”txManager”/

bean id=”txManager”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ataSourceTransactionManager”

property name=”datasource” ref=”bassDataSource”/property

/bean

然後在你需要開啟事務的介面前面添加註解

@Transactional(rollbackFor = IOException.class)

public void add(String name) throws IO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可以再類里和方法裡面添加事務註解0~0”);

throw new IOException();

}

直接調用介面方法就好

分散式事務處理(mysql貌似在5.X之後才支持) 的話,

1.可以直接使用spring+atomikos框架進行管理

參考:

就不貼測試代碼了,自己看著配置吧

2,使用JTA(Java Transaction API)進行分散式事務管理(測試代碼如下)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sql.PreparedStatement;

import java.sql.SQLException;

import javax.naming.InitialContext;

import javax.sql.DataSource;

import javax.transaction.SystemException;

import javax.transaction.UserTransaction;

import com.mysql.jdbc.jdbc2.optional.MysqlDataSource;

//分散式事務處理

public class transferAccount

{

@SuppressWarnings(“null”)

public void testTransferAccount()

{

UserTransaction userts = null;

Connection connA = null;

PreparedStatement psA = null;

InitialContext context = null;

Connection connB = null;

PreparedStatement psB = null;

try

{

//獲得事務管理對象

userts = (UserTransaction) context.lookup(“java:comp/UserTransaction”);

//獲取兩個資料庫

connA = getDataSourceA().getConnection();

connB = getDataSourceB().getConnection();

//開啟事務

userts.begin();

//sql語句

psA = connA.prepareStatement(“我加1”);

psB = connB.prepareStatement(“我減1”);

//執行sql

psA.executeUpdate();

psB.executeUpdate();

//事務提交

userts.commit();

} catch (Exception e)

{

try

{

userts.rollback();

} catch (IllegalStateException | SecurityException

| SystemException e1)

{

e1.printStackTrac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try

{

psA.close();

psB.close();

connA.close();

connB.close();

} catch (SQ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DataSource getDataSourceA()

{

MysqlDataSource dataSource = new MysqlDataSource();

dataSource.setDatabaseName(“mysql”);

dataSource.setServerName(“server”);

dataSource.setPortNumber(1433);

dataSource.setUser(“test”);

dataSource.setPassword(“test”);

return dataSource;

}

public DataSource getDataSourceB()

{

MysqlDataSource dataSource = new MysqlDataSource();

dataSource.setDatabaseName(“mysql”);

dataSource.setServerName(“server”);

dataSource.setPortNumber(1435);

dataSource.setUser(“test1”);

dataSource.setPassword(“test1”);

return dataSource;

}

}

mysql數據類型

資料庫類型可分為層次型、網狀型和關係型。

層次型資料庫是把數據根據層次構造(樹結構)的方法呈現;網狀型資料庫是採用網狀原理和方法,以網狀數據模型為基礎建立的資料庫;關係型資料庫是指採用了關係模型來組織數據的資料庫。

資料庫的作用

1、實現數據共享:數據共享包含所有用戶可同時存取資料庫中的數據,也包括用戶可以用各種方式通過介面使用資料庫,並提供數據共享。

2、減少數據的冗餘度:同文件系統相比,由於資料庫實現了數據共享,從而避免了用戶各自建立應用文件。減少了大量重複數據,減少了數據冗餘,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

3、保持數據的獨立性:數據的獨立性包括邏輯獨立性(資料庫中資料庫的邏輯結構和應用程序相互獨立)和物理獨立性(數據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數據的邏輯結構)。

4、數據實現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數據處於一種分散的狀態,不同的用戶或同一用戶在不同處理中其文件之間毫無關係。利用資料庫可對數據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並通過數據模型表示各種數據的組織以及數據間的聯繫。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05970.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07 17:48
下一篇 2024-12-07 17:4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