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java中string類創建對象
- 2、java new一個string為什麼也會在常量池中新建對象
- 3、java中九個對象池的對象都存放在方法區嗎
- 4、java對象池裡的對象如果長時間不被使用,會被jvm垃圾回收嗎?
- 5、Java 中常量池 和 對象池是一回事兒嗎?
- 6、楚雄java培訓學校告訴你創建新對象的兩種方式?
java中string類創建對象
Java中String是一個特殊的包裝類數據有兩種創建形式:
String s = “abc”;
String s = new String(“abc”);
第一種先在棧中創建一個對String類的對象引用變數s,然後去查找”abc”是否被保存在字元串常量池中,如果沒有則在棧中創建三個char型的值’a’、’b’、’c’,然後在堆中創建一個String對象object,它的值是剛才在棧中創建的三個char型值組成的數組{‘a’、’b’、’c’},接著這個String對象object被存放進字元串常量池,最後將s指向這個對象的地址,如果”abc”已經被保存在字元串常量池中,則在字元串常量池中找到值為”abc”的對象object,然後將s指向這個對象的地址。
第一種特點:JVM會自動根據棧中數據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有必要創建新對象。
第二種可以分解成兩步1、String object = “abc”; 2、String s = new String(object); 第一步參考第一種創建方式,而第二步由於”abc”已經被創建並保存到字元串常量池中,因此jvm只會在堆中新創建一個String對象,它的值共享棧中已有的三個char型值。
第二種特點:一概在堆中創建新對象,而不管其字元串值是否相等,是否有必要創建新對象。
在講字元串比較前,必須要了解==和equals的區別:
因為java所有類都繼承於Object基類,而Object中equals用==來實現,所以equals和==是一樣的,都是比較對象地址,java api里的類大部分都重寫了equals方法,包括基本數據類型的封裝類、String類等。對於String類==用於比較兩個String對象的地址,equals則用於比較兩個String對象的內容(值)。
java new一個string為什麼也會在常量池中新建對象
java8:
String str1 = “hello”;
String str2 = new String(“hello”);
第一條語句,首先在棧中創建str1句柄,然後檢查常量池中是否有”hello”,有就直接將地址給str1句柄,沒有就創建常量對象,再傳地址。
第二條語句,創建str2句柄,因為是new的對象,所以需要在堆中創建String對象,而”hello”是字面量,存在於常量池,所以直接傳常量池中”hello”對象的地址給string構造器來創建新的string。
建議你去網上搜索一下java8新特性中的String常量池看看,裡面有各種情況下的String存儲方式。
java中九個對象池的對象都存放在方法區嗎
不是的,基本類型的包裝類是存儲在堆內的,其實String類也是一樣,值存儲在哪裡取決於怎麼聲明String對象,new String()就不在棧內,而是在堆內。
java對象池裡的對象如果長時間不被使用,會被jvm垃圾回收嗎?
GC是有條件的,我們的確可以在一定硬體基礎上配置這個條件讓GC少發生,GC是耗資源性能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通過減少GC來提高系統的性能。
你說得對,對象池的大小不會造成內存緊張,基本上jvm是不會回收的,但是我們不能保證。
所以不要把這個放到你的業務邏輯里去,就像盡量不要把異常與業務邏輯掛鉤。
如果在你的程序里,能找到這樣的一條引用方向,那麼這個單體類是不會被回收的。
main-實例A-…-實例D-你所說的單體
GC發生時,判斷對象是否需要回收不是看是否被調用,而是是否被引用。
比如,main函數所在的類中所引用的成員變數List是不會被回收的。直到程序結束。
如果你的單體類只有一個,相信這個單體類還是一直被引用這比較好。這樣就不會被回收了。
————————-
java對象是否被垃圾回收不是看時間長短的,
是看是否被使用著,如果沒有被使用,又到了垃圾回收的條件時,
就會被回收的。
如果是被使用的,那麼不管怎麼樣都不會被回收的。
如果是靜態變數的話,看這個類是否被使用了。
Java 中常量池 和 對象池是一回事兒嗎?
對象池就是在heap上開闢的內存,用new產生的對象都在這個區域開闢空間存儲。
常量池就是String常量定義以後都會放到常量池裡面
楚雄java培訓學校告訴你創建新對象的兩種方式?
隨著互聯網編程開發技術的發展,編程開發語言已經由面向程序發展成為了面向對象的編程。今天,我們就從兩個方面來了解一下,java編程語言中如何創建新對象的。
java在new一個對象的時候,會先查看對象所屬的類有沒有被載入到內存,如果沒有的話,就會先通過類的全限定名來載入。載入並初始化類完成後,再進行對象的創建工作。
我們先假設是一次使用該類,這樣的話new一個對象就可以分為兩個過程:載入並初始化類和創建對象。
一、類載入過程(一次使用該類)
java是使用雙親委派模型來進行類的載入的,所以在描述類載入過程前,我們先看一下它的工作過程:
雙親委託模型的工作過程是:如果一個類載入器(ClassLoader)收到了類載入的請求,它先不會自己去嘗試載入這個類,而是把這個請求委託給父類載入器去完成,每一個層次的類載入器都是如此,因此所有的載入請求終都應該傳送到頂層的啟動類載入器中,只有當父類載入器反饋自己無法完成這個載入請求(它的搜索範圍中沒有找到所需要載入的類)時,子載入器才會嘗試自己去載入。
使用雙親委託機制的好處是:能夠有效確保一個類的全局性,當程序中出現多個限定名相同的類時,類載入器在執行載入時,始終只會載入其中的某一個類。
1、載入
由類載入器負責根據一個類的全限定名來讀取此類的二進位位元組流到JVM內部,並存儲在運行時內存區的方法區,然後將其轉換為一個與目標類型對應的java.lang.Class對象實例
2、驗證
格式驗證:驗證是否符合class文件規範
語義驗證:檢查一個被標記為final的類型是否包含子類;檢查一個類中的final方法是否被子類進行重寫;確保父類和子類之間沒有不兼容的一些方法聲明(比如方法簽名相同,但方法的返回值不同)
操作驗證:在操作數棧中的數據必須進行正確的操作,對常量池中的各種符號引用執行驗證(通常在解析階段執行,檢查是否可以通過符號引用中描述的全限定名定位到指定類型上,以及類成員信息的訪問修飾符是否允許訪問等)
3、準備
為類中的所有靜態變數分配內存空間,並為其設置一個初始值(由於還沒有產生對象,實例變數不在此操作範圍內)
被final修飾的static變數(常量),會直接賦值;
4、解析
將常量池中的符號引用轉為直接引用(得到類或者欄位、方法在內存中的指針或者偏移量,以便直接調用該方法),這個可以在初始化之後再執行。
解析需要靜態綁定的內容。//所有不會被重寫的方法和域都會被靜態綁定
以上2、3、4三個階段又合稱為鏈接階段,鏈接階段要做的是將載入到JVM中的二進位位元組流的類數據信息合併到JVM的運行時狀態中。
5、初始化(先父後子)
4.1為靜態變數賦值
4.2執行static代碼塊
注意:static代碼塊只有jvm能夠調用
如果是多線程需要同時初始化一個類,僅僅只能允許其中一個線程對其執行初始化操作,其餘線程必須等待,只有在活動線程執行完對類的初始化操作之後,才會通知正在等待的其他線程。
因為子類存在對父類的依賴,所以類的載入順序是先載入父類後載入子類,初始化也一樣。不過,父類初始化時,子類靜態變數的值也有有的,是默認值。
終,方法區會存儲當前類類信息,包括類的靜態變數、類初始化代碼(定義靜態變數時的賦值語句和靜態初始化代碼塊)、實例變數定義、實例初始化代碼(定義實例變數時的賦值語句實例代碼塊和構造方法)和實例方法,還有父類的類信息引用。
二、創建對象
1、在堆區分配對象需要的內存
分配的內存包括本類和父類的所有實例變數,但不包括任何靜態變數
2、對所有實例變數賦默認值
將方法區內對實例變數的定義拷貝一份到堆區,然後賦默認值
3、執行實例初始化代碼
初始化順序是先初始化父類再初始化子類,初始化時先執行實例代碼塊然後是構造方法
4、如果有類似於Childc=newChild()形式的c引用的話,在棧區定義Child類型引用變數c,然後將堆區對象的地址賦值給它
需要注意的是,楚雄IT培訓發現每個子類對象持有父類對象的引用,可在內部通過super關鍵字來調用父類對象,但在外部不可訪問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205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