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DeepWalk演算法缺點
DeepWalk演算法是一種用於圖嵌入的無監督學習演算法,它在學習圖的低維表示方面表現出色。然而,它也有一些缺點:
1、DeepWalk演算法基於隨機遊走,對於大圖,這個方法可能會帶來較高的計算複雜度。
2、DeepWalk演算法依賴於節點的鄰居關係,在節點之間存在高度長距離的圖上時,DeepWalk效果可能不佳。
3、DeepWalk演算法不能捕獲節點的全局結構信息。
二、DeepWalk演算法詳解劉建平
DeepWalk演算法是由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的Jian Tang等人在2015年提出的一種無監督學習演算法。它通過把每個節點看做一個詞,將圖轉換成一個句子,然後通過Word2Vec模型學習每個節點的低維表示。
DeepWalk演算法之所以能夠有效地學習節點的低維表示,是因為它利用了本質上與自然語言處理相同的思路:圖是一種高維數據,很難直接處理,但是可以將其映射到低維空間中,這樣可以更好地進行處理。
其中,DeepWalk演算法的核心是隨機遊走過程。該過程從某個節點開始,依次按照一定的策略,選擇這個節點的鄰居節點進行移動,最終形成一個遊走路徑。重複執行該過程,就可以得到一系列遊走路徑,這些路徑就是DeepWalk演算法中的「句子」。Word2Vec對「句子」進行學習,得到每個節點的低維表示。
三、DeepWalk演算法的用處
DeepWalk演算法可以幫助應用程序中節點之間的相似性計算、節點分類、社區檢測等領域。因為在圖中,通常節點之間的相似性是由它們在圖上的結構相似性決定的,而DeepWalk演算法可以有效地捕捉這種結構信息。
可以利用DeepWalk演算法幫助數據挖掘的應用:對於大規模的有標籤和無標籤網路數據集,DeepWalk通過將節點映射到低維向量空間,形成對節點的嵌入表示,彌補了淺層方法的局限性並成功將節點嵌入進向量空間。
可以利用嵌入向量在下游機器學習任務,例如節點分類、邊預測、社區發現、數據可視化、相似性計算等等。
四、DeepWalk演算法譜聚類
DeepWalk演算法可以利用得到的節點嵌入向量進行譜聚類。譜聚類是一種標準的無監督分類技術,可以將相似的數據劃分成同一組。
譜聚類之所以能夠在各種分類問題中表現良好,是因為它能夠有效地從數據的內在特徵中提取信息。相似特徵具有相似的嵌入向量,因此可以通過譜聚類將節點分組。
#deepwalk譜聚類代碼示例 import networkx as nx from gensim.models.word2vec import Word2Vec from sklearn.cluster import KMeans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from sklearn.mixture import GaussianMixture graph=nx.read_edgelist("email-Eu-core.txt",nodetype=int) walks=[] for node in graph.nodes(): for i in range(5): walk=nx.random_walk(graph, [node], length=20) walks.append([str(node) for node in walk]) model=Word2Vec(walks,size=128,window=10,min_count=0,sg=1,workers=8) embeddings=model.wv X=list(embeddings.values()) km=KMeans(n_clusters=42,n_init=20,tol=1e-12) km.fit(X) gmm=GaussianMixture(n_components=42, covariance_type='diag',tol=1e-8,min_covar=1e-8) gmm.fit(X) pca=PCA(n_components=2) pca.fit(X) reduced_X=pca.fit_transform(X)
五、DeepWalk演算法以及實現
DeepWalk演算法的核心是對圖進行隨機遊走,得到遊走序列,然後使用Skip-gram模型訓練節點的嵌入向量。下面是DeepWalk演算法的實現步驟:
1、構造圖的鄰接矩陣。
2、利用任意節點開始的隨機遊走演算法,生成一系列遊走路徑,稱為「句子」。
3、利用Word2Vec模型,對「句子」進行學習,得到每個節點的低維表示,即嵌入向量。
在Python中,可以使用Gensim庫提供的Word2Vec函數實現DeepWalk演算法。下面是DeepWalk演算法的實現代碼:
#DeepWalk演算法代碼示例 from gensim.models import Word2Vec from gensim.models.word2vec import LineSentence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NearestNeighbors import networkx as nx #載入圖 G=nx.read_edgelist("email-Eu-core.txt", nodetype=int) #生成遊走路徑 sentences=[] num_walks=10 walk_length=80 for _ in range(num_walks): for node in G.nodes(): sentence=[node] for _ in range(walk_length-1): neighbors=list(G.neighbors(sentence[-1])) sentence.append(np.random.choice(neighbors)) sentences.append([str(i) for i in sentence]) #訓練Word2Vec模型 model=Word2Vec(sentences, size=128, window=5, min_count=0, sg=1, iter=1) #保存節點的嵌入向量 embeddings={} for node in G.nodes(): embeddings[node]=model.wv[str(node)] #尋找最近的節點 knn=NearestNeighbors(n_neighbors=10) knn.fit(embeddings.values()) print(knn.kneighbors([embeddings[0]])[1])
六、DeepWalk演算法基本原理
DeepWalk演算法通過將圖轉化為文本序列,然後利用Word2Vec模型學習每個節點的嵌入向量。下面是DeepWalk演算法的基本原理:
1、生成節點鄰接矩陣A。
2、從一個初始節點開始,按照隨機遊走策略,不斷移動到與它鄰接的節點。
3、重複上面的步驟生成多個遊走路徑,這些路徑就是DeepWalk演算法中的「句子」。
4、利用Word2Vec模型訓練「句子」,得到每個節點的嵌入向量。
通過生成節點的嵌入向量,我們可以將圖中節點的低維信息捕捉到。在得到節點的嵌入向量後,可以使用這些向量進行節點分類、社區檢測等任務。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96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