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arm 如何調用子程序,就是用c語言寫的,好像有許多格式控制,不是很明白,請指教
- 2、arm的c語言中是什麼意思
- 3、如何用C語言定義arm狀態下的r13寄存器為堆棧指針
- 4、關於C語言中用#define和sfr定義ARM寄存器的問題
- 5、關於ARM寄存器在C語言中宏定義的問題
- 6、arm編程與C語言的編程區別和方法
arm 如何調用子程序,就是用c語言寫的,好像有許多格式控制,不是很明白,請指教
用C語言寫的ARM程序調用C函數和普通的C語言格式一樣,沒有特殊的地方;
如果用C語言調用ARM的彙編,則有規則。
在C程序和ARM彙編程序之間相互調用時必須遵守ATPCS(ARM-THUMB procedure call standard )規則。ATPCS規定了一些子程序間調用的基本規則,比如:
寄存器的使用規則
子程序之間通過寄存器r0~r3來傳遞參數,當參數個數多於4個時,使用堆棧來傳遞參數。
在子程序中,使用寄存器r4~r11保存局部變數。
寄存器r12用於保存堆棧指針SP,當子程序返回時使用該寄存器出棧,記作IP。寄存器r13用作堆棧指針,記作SP。寄存器r14稱為鏈接寄存器,記作LR。該寄存器用於保存子程序的返回地址。寄存器r15稱為程序計數器,記作PC。
堆棧的使用規則
堆棧採用滿遞減類型(FD,Full Descending),即堆棧通過減小存儲器地址而向下增長,堆棧指針指向內含有效數據項的最低地址。
參數的傳遞規則
整數參數的前4個使用r0~r3傳遞,其他參數使用堆棧傳遞;
子程序的返回結果為一個32位整數時,通過r0返回;返回結果為一個64位整數時,通過r0和r1返回;依此類推。
彙編程序調用C程序的方法為:首先在彙編程序中使用IMPORT偽指令事先聲明將要調用的C語言函數;然後通過BL指令來調用C函數。
C程序調用彙編子程序的方法為:首先在彙編程序中使用EXPORT偽指令聲明被調用的子程序,表示該子程序將在其他文件中被調用;然後在C程序中使用extern關鍵字聲明要調用的彙編子程序為外部函數。
arm的c語言中是什麼意思
C 語言是一樣的。 兩者不一樣的地方,不是 C 語言,而是硬體不同。 硬體不同,定義的變數,
如何用C語言定義arm狀態下的r13寄存器為堆棧指針
1,你如果用C語言編程的話,堆棧跟你見不著面,編譯器會處理,何來定義堆棧之說?
2,你如果是用彙編和C混合編程的話你就只能用約定俗成的SP寄存器,
3,如果只用ARM彙編的話,在彙編代碼里你可以隨便用任何寄存器來充當堆棧的角色,無非就是在程序初始化時將哪個寄存器賦一個地址,然後你把這個寄存器當作棧指針寄存器,進行壓棧和出棧操作時來改變或恢復這個寄存器的值,這樣一來就完成了在彙編代碼里的操作堆棧的功能。但是在彙編代碼里最重要的是要能做到恢復現場,有一個寄存器沒恢復的話整個程序就會出錯,還有你不用SP的話就不能用PUSH和POP指令,直接操作你要拿來當堆棧指針的寄存器就OK。
4,對於堆棧的理解問題,堆棧是一種抽象數據容器,即包括操作的數據結構,相當於C++中的類的概念,但還是有區別,無非就是劃定一塊內存區,定義任何數據想要在這塊內存區存取都要遵守先進後出的規則,而INTEL和ARM的CPU架構里都有一個物理寄存器SP用來充當指向堆棧(你劃定的那塊內存區)的棧頂指針,在C語言里要實現堆棧這樣的數據類型,就要用你定義的變數來充當棧頂指針,但在彙編里,就是SP了。
為了這個5分,我可沒少寫呀。
關於C語言中用#define和sfr定義ARM寄存器的問題
我給你解釋幾點:1:0X56000010 這個值是GPBCON這個寄存器在ARM地址空間的物理地址,(unsigned long *)0x56000010 是將這個地址強制轉換成unsigned long *類型的指針,再在這個指針前加*號是解引用,取這個地址里的值,這完全符合C的語法,其中加的那個volatile關鍵字是防止C編譯器對這個地址的優化,每一次對該地址的的取值必須訪問到匯流排上去,而不能在緩衝或寄存器里取值。 2,sfr只是在嵌入式裡邊對特殊功能寄存器的英文簡稱,沒有任何其它的意義,甚至你完全可以在你的人生中徹底忘掉這個sfr,但在嵌入式處理器里本來就有兩類所型的寄存器,通用寄存器和特殊功能寄存器,這是基於8位單片機的知識回答這樣的,在ARM里,R1-R15我們可能叫通用寄存器,指令執行需要用到這些寄存器,而其它分布在匯流排地址上的幾百個甚至上千個寄存器我們可能叫他特殊功能寄存器(sfr),但沒有人這麼叫,一般都是一些控制器的配置寄存器,地址寄存器,數據寄存器等,不要和通用寄存器混淆,通 用寄存器沒地址,直接用R1-R15這樣的名字進行訪問,而其它所有寄存器都要通過地址來訪問,所以就有了上述的#define GPBCON 這個宏定義。
3,C語言中用register聲明的變數叫做寄存器變數,即該變數沒有放在內存上,而是放在R1-R10中的一個通用寄存器里,CPU對該變數的操作就變成了對CPU內部寄存器的操作,不訪問匯流排,這樣就提高了訪問速度,實際上C編譯器大部分情況下也不一定就把register 顯示聲明的變數放到寄存器上去,編譯器是根據CPU的架構,通過一個最優的演算法將選擇適合的變數當作寄存器變數,所以加這個register實際上沒有作用,所以基於編譯器的這個特點,volatile這個關鍵字就變得有必要了,因為有些東西是絕對不能當做寄存器變數來訪問的,例如硬體狀態寄存器里的值是根據硬體的狀態來更新的,所以就一定要訪問到掛在匯流排上的這個相應的地址上來讀取這個值。
關於ARM寄存器在C語言中宏定義的問題
PORTA應該要定義的吧,可能以前你只看c文件,頭文件沒注意吧。嵌入式系統編程,要求程序員能夠利用C語言訪問固定的內存地址。不進行宏定義的話就得每次用的時候用地址了,那多麻煩。關於這個定義,可以看下面講解。。
既然是個地址,那麼按照C語言的語法規則,這個表示地址的量應該是指針類型。所以,知道要訪問的內存地址後,比如0x5F,
第一步是要把它強制轉換為指針類型
(unsigned char *)0x5F,AVR的SREG是八位寄存器,所以0x5F強制轉換為指向
unsigned char類型。
volatile(可變的)這個關鍵字說明這變數可能會被意想不到地改變,這樣編譯器就不會去假設這個變數的值了。這種「意想不到地改變」,不是由程序去改變,而是由硬體去改變——意想不到。
第二步,對指針變數解引用,就能操作指針所指向的地址的內容了
*(volatile unsigned char *)0x5F
第三步,小心地把#define宏中的參數用括弧括起來,這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所以#define SREG (*(volatile unsigned char *)0x5F)
類似的,如果使用一個32位處理器,要對一個32位的內存地址進行訪問,可以這樣定義#define RAM_ADDR (*(volatile unsigned long *)0x0000555F)
然後就可以用C語言對這個內存地址進行讀寫操作了
讀:tmp = RAM_ADDR;
寫:RAM_ADDR = 0x55;
#define U0RBR (*((volatile unsigned char *) 0xE000C000))
這個在單片機里很常見,
((volatile unsigned char *) 0xE000C000) 是將0xE000C000強制轉換為
保存可能隨時更新(volatile的作用)無符號字元型數據的地址
前面又加了*,是表示指向這個地址裡面的值,這與其他普通定義的指針一樣了,如char x,y,*p;p=x;*p=y;y=*p
就如同一個變數一樣,既可以從這裡讀出值,也可以給被賦值,這裡需要注意的是,這個地址值里的東西是不是既可以讀又可以寫,這個在datasheet應該有定義,或者看程序中都拿他幹什麼。
#define U0RBR (*((volatile unsigned char *) 0xE000C000)) 這個是宏定義,即UORBR替換(*((volatile unsigned char *) 0xE000C000)),宏定義是為了程序書寫方便,因為在程序中可能有好多地方要使用(*((volatile unsigned char *) 0xE000C000)),在用時,總要寫這麼多東西麻煩。
arm編程與C語言的編程區別和方法
arm是一個處理器,而不是一種編程語言。。
對於arm的編程可以使用c語言或者彙編。。
arm和c沒有要比的吧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94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