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車庫坡道道牙尺寸,地下車庫坡道寬度規範

本文目錄一覽:

地下自行車庫,坡道長度,寬度,坡道度數及拐角空間標準?

你這個是自行車庫,那麼標準答案就是我截圖的了。要查《車庫建築設計規範》我截圖的是2015年修改版,要按當下時間的最新版本的規範為準。另外,這問題屬於建築設計範圍。(從地坪到地下室地面高度如果不小於地下室層高一半,那麼久不能算半地下室而要算地下室。)

我上傳了好幾次圖片好像都很模糊。。。。。只好複製文字了如下:

6.2 出入口及坡道

6.2.1

非機動車庫停車當量數量不大於500輛時,可設置一個直通室外的帶坡道的車輛出入口;超過500輛時應設兩個或以上出入口,且每增加500輛宜增設一個出入口。

6.2.2

非機動車庫出入口宜與機動車庫出入口分開設置,且出地面處的最小距離不應小於7.5m。當中型和小型非機動車庫受條件限制,其出入口坡道需與機動車出入口設置在一起時,應設置安全分隔設施,且應在地面出入口外7.5m範圍內設置不遮擋視線的安全隔離欄杆。

6.2.3

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車庫出入口凈寬不應小於1.80m,機動輪椅車和三輪車車庫單向出入口凈寬不應小於車寬加0.60m。

6.2.4

非機動車庫車輛出入口可採用踏步式出入口或坡道式出入口。

6.2.5

非機動車庫出入口宜採用直線形坡道,當坡道長度超過6.8m或轉換方向時,應設休息平台,平台長度不應小於2.00m,並應能保持非機動車推行的連續性。

6.2.6

踏步式出入口推車斜坡的坡度不宜大於25%,單向凈寬不應小於0.35m,總凈寬度不應小於1.80m。坡道式出入口的斜坡坡度不宜大於15%,坡道寬度不應小於1.80m。

補充一下條文說明。如下:

文字:

6.1 一般規定

6.1.1

蘇州市市區殘疾人機動輪椅車管理辦法:機動輪椅車分為電動輪椅車和輕便機動輪椅車。電動輪椅車是指以電動機驅動、最高設計車速不超過18km/h、車輛外廓尺寸長×寬×高不應大於1.6m×0.75m×1.15m的殘疾人機動輪椅車。輕便機動輪椅車是指以汽油機驅動、汽油機名義排量小於等於50mL、車輛外廓尺寸長×寬×高不應大於2m×1m×1.2m、專門供下肢殘疾人使用的代步車輛。

浙江省非機動車輛管理辦法:燃油、電動驅動的殘疾人專用車發動機排量不超過50mL,設計最高時速不超過20km/h,車長不超過2m,車寬不超過0.8m

,車高不超過1m(不包括車篷)。

6.1.2

二輪摩托車不屬於非機動車,其長、寬、高尺寸為2.00m、1.00m、1.20m,與非機動車規格尺寸相近,目前也普遍存在二輪摩托車停放在非機動車庫的情況,所以本規範中規定二輪摩托車可停放在非機動車庫裡,但應採取相應的通風及安全措施。

6.1.3

非機動車在坡道上推行困難,需要限制推行長度和高度,所以規定不宜設在地下二層及以下,同時規定當地下停車層地坪與室外地坪高差大於7m時,應設電梯等機械提升設施。

6.1.4

機動輪椅車、三輪車在坡道上推行和騎行均很困難,建議停放在地面層;當條件限制需停放在其他樓層時,參照現行行業標準《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

37規定,機動輪椅車坡道最大縱坡為8%,三輪車坡道最大縱坡為3%;或設電梯等機械提升設施。

6.2 出入口及坡道

6.2.1

根據目前自行車停放的現狀,一般分為露天停放、半露天停放(棚架或建築架空層)和全封閉式停放(建築內停放)三大類型,其中地下室停放為最不利情況。本規範根據建築防火規範要求:地下室500m2為一個防火分區,設有自動滅火系統時可增加到1000m2。扣除建築出入口,以及結構等所佔面積外,可利用面積一般為80%左右。參照《城市道路交通規劃設計規範》GB

50220-95第8.1.7條規定:自行車公共停車場用地面積,每個停車位宜為1.5m2~1.8m2,則1000m2可停放500輛左右,考慮到室內停車有牆、柱等不利因素,故本規範採用500輛為計算基數,與一般建築地下室防火分區面積規定相吻合。

車輛出入口數量按車庫的非機動車總數量選取。如為多層車庫,其每層車庫的車輛出入口數量按其所承受的非機動車數量累計計算。

6.2.2

考慮到各地的不同發展情況,中小型非機動車庫有時與機動車庫合用坡道,本規範規定,合用坡道應有實體牆或隔離欄杆等設施分隔以免發生危險,且出地面後應在1.5個車長(7.5m)範圍內有分隔措施。

6.2.4

踏步式出入口是指中間為人行樓梯兩側為自行車推行坡道或中間為自行車推行坡道兩側為人行樓梯的出入口;坡道式出入口是指只設坡道人車混行的出入口。

目前非機動車仍以自行車為主,自行車的重量較輕,一般在12kg~16kg之間,基本使用踏步式出入口。而其他非機動車重量一般超過30kg,推行困難,應該使用坡道式出入口。

6.2.5

參考《全國民用建築工程設計技術措施/規劃建築景觀》2009版第8.4.2條規定,供推行自行車坡道,一般每個梯級為0.4m(寬)×0.1m(高),這較符合中國人步幅寬:b(寬)十2h(高)大於或等於0.6m

,每個斜跑段18梯級,水平長度為6.8m。

6.2.6 參照國家標準《民用建築設計通則》GB

50352-2005第6.7.2條規定每股人流0.55m+(0~0.15m),推車斜坡的寬度不應小於0.35m,因雙手推行自行車時,人的肩部是稍偏向一側的,每股人流按0.55m計,則凈寬應為(0.55m+0.35m)×2=1.8m。

6.3 停車區域

6.3.2

不超過250輛的小型非機動車停車庫,如辦公樓和居住小區等,停車人相對固定,對車庫很熟悉,可以不用設管理用房。而超過250輛後,容易產生停車混亂的情況,宜設專人進行管理。尤其是車站、碼頭等客流量大的站點,醫院、學校、商場、集貿市場、步行街、影劇院等人員流動較多的場所,應設管理用房,並宜設置打氣設施。

6.3.4

為貫徹節能環保中的節地政策精神,鼓勵使用自行車停車架。據了解目前雙層自行車停車架已運用於車庫,主要是對凈高有一定要求。因各廠家的數據不盡相同,本規範不作統一規定;採用複式停車架的車庫,應根據廠家和現行國家標準提供的數據進行設計。

6. 4 構造措施

6.4.2

有的坡道為開敞式的,有的坡道與地面反坡較小,這些都會造成雨水灌入地下室,故作此規定。

6.4.6

嚴寒地區有採暖設施的非機動車庫出入口處可採用設雙道門或熱風幕等措施。

地下停車場坡道長度一般是多少?

小型車汽車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設規》規定,直線坡道15%(1:6.67),曲線坡道12%(1:8.33)。當汽車坡道的縱向坡度大於10%時,坡道上、下端均應設相當於正常坡道1/2的緩坡。

緩坡直線坡段水平長度不應小於3.6m,曲線坡段水平長度不應小於2.4m,且曲線半徑不應小於20m。大於10%的坡道設緩坡,是為了防止汽車的車頭、車尾和車底擦地。

停車場(Parking Lot),指的是供停放車輛使用的場地。主要任務是保管停放車輛,收取停車費。可分為暖式車庫、冷室車庫、車棚和露天停車場四類。

隨著汽車在我國的普及,車位成了一項新的建築必備設施,由於土地成本增加,停車場逐漸向多空間,多功能,智能化方向發展。比如立體式停車場,智能方面有手機停車系統,指紋停車系統等。

地下自行車庫,坡道長度,寬度,坡道度數及拐角空間標準是什麼?

自行車車庫坡道坡度20%為宜。

依據《辦公建築設計規範》4.4.5 非機動車庫應符合下列要求:

1. 凈高不得低於2.00m。

2 .每輛停放面積宜為1.50~1.80m2  。

3. 300 輛以上的非機動車地下停車庫,出入口不應少於2 個,出入口的寬度不應 小2.50m。

4 .應設置推行斜坡,斜坡寬度不應小於0.30m,坡度不宜大於1:5,坡長不宜超 過6m;當坡長超過6m時,應設休息平台。

地下室車道最小寬度是多少,地下室車道最小寬度有什麼規定

雙向入口和出口坡道的凈寬度不少於7m,延伸長度的單向延伸長度小於4m,雙向轉換的小車道長度小於6m,中間車道改裝後的中型車輛小於7m;雙向軌道的橫截面尺寸應小於1.5m,雙向過渡段不應小於3.5m。

在車庫總平面內,單向通過的縱向通道的長度小於4m,雙向轉換的小車道的長度小於6m,上方的車道的長度小於6m可互換的中型車輛小於7m;單向行駛的非車道寬度預計小於1.5m,雙向超出的寬度不應小於3.5m。

地下停車場的特點是:造價高,工期長。地下停車場容量大,基本不佔用城市土地,使城市可以留出更多的綠化美化空間,改善城市環境質量。保護的優越性使該國可以將大容量地下停車場與民防設施結合起來。

擴展資料:

地下停車場的選擇要求是:

地下停車場的規劃設計應在城市建設和人防工程總體規劃的指導下進行。應在水文工程地質條件良好,道路平坦的位置選擇。

在寒冷地區停車庫門應避免朝北或朝冬季方向;入口處應有足夠的開放空間用於停車,調車,洗車等;當車庫放置在岩層中時,應考慮岩石厚度,岩性,趨勢坡度和洪水位。

進出車輛是消防的重點之一。並且有一定的雜訊,根據目前的消防法規,一定的消防距離和衛生間隔,出口不應靠近醫院,學校,住宅樓。

結合大型地下設施,例如地下街道和地鐵站。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地下停車場

地下車庫入口坡道轉彎半徑應該設多大?

如果坡道4000-5000的話,畫圈地方半徑3500,一般車道寬4000-5000,中心線的半徑6000。

地下車庫設計六大失誤

1、車道寬度

問題描述:主車道寬度設置不合理,尺寸偏大,人為增加車庫面積

(個別項目,雙車道寬度寬達8米,單車道寬達5米;而國家規範雙車道僅為5.5米、單車道為3米;由於車道寬度過寬,導致每個停車位面積高達60平米;一般情況下,地下車庫每個停車位面積為27~35平米,設人防地下車庫也僅為為40平米/每車位)。

產生原因:對國家規範有關各類車道寬度的規定不熟悉或理解不夠。

解決措施:應熟悉掌國家規範的相關數據要求,在方案設計時,根據規範要求,選擇合理的車道(含出口)寬度。

各種車道(出口)最小寬度詳下表:

2、 車庫出入口設計不當

問題描述:能設一個單車道出口設成雙車道出口;或能設兩個「單車道」出口設成兩個「雙車道」出入口,人為增加車庫面積。

產生原因:對車庫設計防火規範中關於出入口的設置要求,理解不當。

解決措施:在方案設計時,根據規範要求,設計合理的出入口數量及寬度。

國家對出入口數量及寬度的基本要求,詳下表:

3、 轉彎半徑設計不當

問題描述:誤將國家規定的汽車的最小轉彎半徑6米,理解為是車道的最小內徑,導致車道的內徑過大,相應的增加車庫面積。(註:汽車最小轉彎半徑是指:汽車迴轉時汽車的前輪外側循圓曲線行走軌跡的半徑)

「汽車的最小轉彎半徑」與車道內徑的關係詳下圖所示。

解決措施:根據《汽車庫建築設計規範》4.4.10條的計算公式,計算得出:車庫汽車環行道的最小內徑:一般取3.9~4.2米即可。此數據要牢記。

4、 車庫排水設計失誤

問題描述:地下車庫,以及地下水位較高的開敞式集中停車庫未考慮明溝排水;個別項目,由室外進入室內的坡道起始點和結束端,未設排水明溝。

產生原因:一是有的項目地下車庫底層層高未考慮250(最薄處)~350厚的濾水層的厚度,導致地下室層高不夠不能設濾水層及排水明溝。二是對明溝設置原則,不是很明確,從而遺漏。

解決措施: 在進行集中車庫設計時,明溝的設置應遵循。

5、車庫坡道設計失誤

坡道設計問題主要有二:

問題一:當車道縱向坡度大於10%時,坡道的上下端未設緩坡使坡道設計不能滿足國家規範要求,導致設計變更較大。

解決措施:在計算坡道坡度時,一定預選考慮緩坡要求。

緩坡的具體規定詳下圖所示:

問題二:個別項目,坡道設計寬度過大,人為增加車庫面積

解決措施:應熟悉掌國家規範的相關數據要求,在方案設計時,選擇合理的坡道寬度。

各類坡道寬度具體規定詳下表:

另外,請悉知一般坡道的結構參數:

6、車庫結構「樓面、頂板與梁」設計失誤

在審圖過程中,發現設計院結構專業設計不夠精細,一些參數選取較大,梁板厚度以及梁高均較大,人為的增加成本。因此,今後為避免類同問題發生,應向設計院明確一些基本的設計要求。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93248.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2-01 15:00
下一篇 2024-12-01 15: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