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Java線程池使用時需要注意的幾點
1.不要調用Thread類或Runnable對象的run方法。直接調用run方法只會執行同一個線程中的任務,而不會啟動新的線程。應該調用Thread.start方法。這個方法將創建一個執行run方法的新線程。
2.interrupted和isInterrupted是兩個非常相似的方法。interrupted方法是一個靜態的方法。它檢測當前的線程是否被中斷。而且,會清除該線程的中斷狀態。
isInterrupted方法是一個實例方法。可用來檢驗是否有線程中斷。調用這個方法不會改變中斷狀態。
3.interruptedException的catch字句做一些處理有什麼好處的話。仍然有兩種合理的選擇。
void mySubTask()
{…
try{sleep(delay);}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Thread().currentThread().interrupt();}
….
}
或者用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標記的方法。
java中學習線程應該怎麼去學習?
打個比方,用戶註冊,如果用戶註冊有如下步驟
1:給用戶在資料庫中添加用戶信息
2:給用戶的手機號發送歡迎簡訊
3:系統中其它模塊和用戶關聯,需要同時添加其它的數據
這個時候,如果使用單線程,用戶提交註冊信息之後,系統拿到註冊信息,就要按照步驟1,2,3這麼一步一步走下去,在這過程中,用戶只能等待,等到系統把這些步驟走完了,用戶才能得到響應,才能登陸系統,這個過程會很長,用戶體驗不好
但是如果使用多線程,在拿到用戶註冊信息之後,主進程把這些任務分給多個線程去做,每個線程做一件事,效率是不是提高了,時間是不是縮短了,並且,主線程可以把關鍵信息錄入系統之後就直接響應用戶,其它事情可以讓線程在後台慢慢執行,這樣用戶體驗就會好很多。
java多線程用在快遞系統中能做什麼?
Java 多線程可以在快遞系統中用來執行多個任務並發地。這樣就可以提升系統的效率,同時也能更好地利用計算機的多核處理能力。
例如,在快遞系統中,你可以使用多線程來並發地處理不同的訂單。在一個線程中處理一個訂單的列印工作,在另一個線程中處理另一個訂單的裝袋工作,以此類推。這樣就可以讓系統在同一時間內處理更多的訂單,從而提升效現。
此外,你還可以使用多線程來實現更複雜的功能,例如路徑規劃、貨物追蹤等。總的來說,Java 多線程在快遞系統中有很多的應用場景,可以幫助你實現更高效、更靈活的系統。
在Java 中多線程的實現方法有哪些,如何使用
1、 認識Thread和Runnable
Java中實現多線程有兩種途徑:繼承Thread類或者實現Runnable介面。Runnable是介面,建議用介面的方式生成線程,因為介面可以實現多繼承,況且Runnable只有一個run方法,很適合繼承。在使用Thread的時候只需繼承Thread,並且new一個實例出來,調用start()方法即可以啟動一個線程。
Thread Test = new Thread();
Test.start();
在使用Runnable的時候需要先new一個實現Runnable的實例,之後啟動Thread即可。
Test impelements Runnable;
Test t = new Test();
Thread test = new Thread(t);
test.start();
總結:Thread和Runnable是實現java多線程的2種方式,runable是介面,thread是類,建議使用runable實現java多線程,不管如何,最終都需要通過thread.start()來使線程處於可運行狀態。
2、 認識Thread的start和run
1) start:
用start方法來啟動線程,真正實現了多線程運行,這時無需等待run方法體代碼執行完畢而直接繼續執行下面的代碼。通過調用Thread類的start()方法來啟動一個線程,這時此線程處於就緒(可運行)狀態,並沒有運行,一旦得到spu時間片,就開始執行run()方法,這裡方法run()稱為線程體,它包含了要執行的這個線程的內容,Run方法運行結束,此線程隨即終止。
2) run:
run()方法只是類的一個普通方法而已,如果直接調用Run方法,程序中依然只有主線程這一個線程,其程序執行路徑還是只有一條,還是要順序執行,還是要等待run方法體執行完畢後才可繼續執行下面的代碼,這樣就沒有達到寫線程的目的。
總結:調用start方法方可啟動線程,而run方法只是thread的一個普通方法調用,還是在主線程里執行。
3、 線程狀態說明
線程狀態從大的方面來說,可歸結為:初始狀態、可運行狀態、不可運行狀態和消亡狀態,具體可細分為上圖所示7個狀態,說明如下:
1) 線程的實現有兩種方式,一是繼承Thread類,二是實現Runnable介面,但不管怎樣,當我們new了thread實例後,線程就進入了初始狀態;
2) 當該對象調用了start()方法,就進入可運行狀態;
3) 進入可運行狀態後,當該對象被操作系統選中,獲得CPU時間片就會進入運行狀態;
4) 進入運行狀態後case就比較多,大致有如下情形:
·run()方法或main()方法結束後,線程就進入終止狀態;
·當線程調用了自身的sleep()方法或其他線程的join()方法,就會進入阻塞狀態(該狀態既停止當前線程,但並不釋放所佔有的資源)。當sleep()結束或join()結束後,該線程進入可運行狀態,繼續等待OS分配時間片;
·當線程剛進入可運行狀態(注意,還沒運行),發現將要調用的資源被鎖牢(synchroniza,lock),將會立即進入鎖池狀態,等待獲取鎖標記(這時的鎖池裡也許已經有了其他線程在等待獲取鎖標記,這時它們處於隊列狀態,既先到先得),一旦線程獲得鎖標記後,就轉入可運行狀態,等待OS分配CPU時間片;
·當線程調用wait()方法後會進入等待隊列(進入這個狀態會釋放所佔有的所有資源,與阻塞狀態不同),進入這個狀態後,是不能自動喚醒的,必須依靠其他線程調用notify()或notifyAll()方法才能被喚醒(由於notify()只是喚醒一個線程,但我們由不能確定具體喚醒的是哪一個線程,也許我們需要喚醒的線程不能夠被喚醒,因此在實際使用時,一般都用notifyAll()方法,喚醒有所線程),線程被喚醒後會進入鎖池,等待獲取鎖標記。
·當線程調用stop方法,即可使線程進入消亡狀態,但是由於stop方法是不安全的,不鼓勵使用,大家可以通過run方法里的條件變通實現線程的stop。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89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