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王小波的計算機水平到底有多好
王小波,又名王二,是個神奇而又有趣的人。作家,這是大多數人對他的印象,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和李銀河的愛情故事;小部分人也能說出來他是個近代作家,喜歡開黃腔,寫過黃金時代;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和雷軍、馬化騰是一個時代的程序員,甚至技術上並不亞於他們。
根據王小波在自己所寫的文字中記錄,王小波在計算機領域幹了什麼?
「自己做統計軟體、輸入法的事情,還有購買、維修計算機。」
統計軟體和輸入法都是王小波工作學習包括寫小說所用到的軟體。沒有現成的軟體可用,那就自己寫。和寫小說需要用文字語言一樣,製作軟體需要編程語言,所以他學習了一些當時較為流行的一些語言。而學習編程語言又需要一些數理知識和編程邏輯思想作為基礎,所以他也會談到一些線性代數,概率統計以及數據結構,編程邏輯這樣的內容。而軟體的最終的編譯和運行又得依託硬體作為載體,所以不可避免地談到了他對硬體——單片機、微機等的理解。
1. 統計軟體:王小波是在美國讀研究生期間接觸的計算機,回國之後在人大負責一個計算機室,又要做一些社會學統計研究的東西。
matlab作為數理統計最通用的軟體,計算能力十分強大,是世界三大數理軟體之一,這也是前一陣子時間哈工大等校被禁止使用MATLAB引發關注的原因。這個東西就相當於新時代的石錘石斧,屬於生產工具。20世紀90年代,MATLAB已成為國際控制界的標準計算軟體。所以只能說當時信息流通太慢,王小波當時可能還沒意識到這個軟體的強大之處,所以陷入了自己造輪子的羊腸小道。
2. 輸入法:輸入法是王小波做出的實實在在的東西,還有自己的創新,給漢字加了平仄聲調,參考嚴氏拼音做了自己的輸入法,實現了自定義拼音字型檔、輸入後再修改這樣的「高級功能」。
這當然體現了王小波在當時編程方面的水平,可以這麼說,當時的編程大牛能幹的事情,他基本都能幹。所有有關王小波拳打馬化騰,腳踢劉強東,活到現在未必不是一個科技巨頭的幻想都來源於此。
現在國內軟體一面混亂,又逐漸有形成市場之勢。首先以年兄學統計這一事實來看,回來做事非有會用的軟體不可。
中文軟體(嚴氏By×)我用著尚好,而且又用C語言仿編了一個,程序是我的,拼音字典是人家的,執此招搖撞騙,騙了一些錢。
史玉柱、雷軍的第一桶金都是漢卡,如果王小波抓住了軟體漢化和中文輸入這個「風口」,就不只是騙一些錢的事情了。
和這些「首富」們相提並論,無疑來自與人們對王小波生命最終幾年的窮困潦倒而產生的補償心理。照這樣來看,王小波是一個diy高手,但是或許囿於時代,他缺乏成功必要的市場眼光和商業操作。
3. 編程語言:王小波先後學了Fortran、彙編語言和C語言。這都是當時極為流行的編程語言,沒什麼好說的。說明王小波的編程水平在當時確實在線。
4.硬體
因為王小波的IBM PC/XT內存很小,李銀河又不准他花錢買新的,所以他費了很大精力把軟體的大小控制在55K以內,這讓他很得意。但是因為turbo.c的原因,軟體兼容性不太好,而且圖形顯示的速度一直不行,讓他承認自己技不如人。
當時pc機(個人電腦)的概念還沒有深入人心,也沒有廣泛傳播,再加單價和維修費用十分昂貴,所以王小波當時能拿到一台IBM產的pc機已殊為不易。
要理解為什麼要大費周折把一個軟體做的儘可能小,讓有限的機器更加遊刃有餘也不難。原因就是當時內存普遍很小,現在一個少則幾十個g,多則幾t的u盤和移動硬碟在當時是不敢想像的。而硬體做到越來越小,內存越來越大,運行速度也水漲船高得益於摩爾定律。
而程序員面對有限的內存更是寸土寸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小時候玩的初代超級瑪麗只有40kb大小,採取的手段包括但不限於簡化動畫形象,同一圖案更換顏色成為不同素材,對稱圖案只儲存一半圖案這些巧妙的設計。所以王小波對於自己控制軟體大小洋洋得意,也就很好理解。
最後借用姚勇對他舅舅王小波的評價:「作為一個42歲還在以玩遊戲看動漫為生活主體的大叔,保持健康和有活力地追求智慧和有趣,做自己熱愛的工作,保持善良,做精神自由的人,是我從王小波的人生學到最重要的東西。希望每個喜歡王小波的人,都有自己充實和健康的身體和精神。」
軟體測試工程師要比軟體開發師差很多嗎?
不是,軟體開發工程師和軟體測試工程師,都是屬於計算機軟體行業,從理論上說,都是一樣的重要,無非是先後的問題,肯定是先開發軟體,後測試軟體,但是在軟體開發的過程中,也可以參與測試,編寫測試用例。我從事開發雖然工作經驗不多,但是覺得軟體開發和軟體測試一樣重要的。差不差主要是看公司的老闆用人之意,有的公司老闆偏重於開發,有的偏重於的測試,偏重於開發,那麼軟體暗中的BUG是比較多的,偏重於測試,那麼開發的進度跟不上,因為常常修復BUG。這個是我自己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來談的,其中有不妥之處,望廣大網友指正。望採納。
王小波竟是Geek大神?這可能是最文藝的程序員了……
redux的最佳實踐 就是不用redux
全文共 1730 字,預計學習時長 5 分鐘
對於王小波這個名字,你必然不會陌生。
你可能被他「你好哇,李銀河」、「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會泛起微笑」的真摯 情感 所打動,也可能被他《黃金時代》、《一隻特立獨行的豬》中所展現出的才華所吸引,但很少有人知道,王小波其實也是中國最早一代的程序員。
是的你沒聽錯,而且是水平不低的那種,絕對不遜於雷軍、馬化騰等一眾大佬。
情書大佬王小波大家都熟,準備好認識他另外一個身份——編程大佬了嘛?
1978年,王小波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開始攻讀貿易經濟相關專業,後來又去美國匹茲堡大學讀了經濟研究生,接著又回到人大做統計學專業的講師。
求學期間,他涉獵廣泛,輾轉經濟系、化學系與數學系,對計算機也產生了濃厚興趣,先後學了Fortran、彙編語言和C語言,還自學了數據結構、演算法和編譯原理的相關知識。
自學計算機的王小波,為北京煤氣工程公司開發了管理軟體,獲得了北京市 科技 進步三等獎。
他在雜文集《沉默的大多數》中的一篇文章《科學的美好》里就提到了這一點:
「我現在既不是化學家、也不是數學家,更不是物理學家。我靠寫文章為生,與 科技 絕緣——知識有時弄弄計算機。這個行當我會的不少,從最低等的彙編語言到最新潮的C++全會寫,硬體知識也有一些。」
作為熱愛寫作的文藝青年,王小波的創作之路自有他的硬核之處。
在那個中國互聯網尚未起步、智能軟體匱乏如荒漠的時代,國內連打字軟體都很稀缺,王小波為了能更便捷地在電腦上寫小說,自己做了一套中文編輯器和輸入法。
他用C++寫出了中文輸入法、編輯器和多媒體系統。他的輸入法參考嚴氏拼音,還帶有自定義拼音字型檔、輸入後再修改這樣的「高級功能」。他還開發了類似於Word的軟體用於日常寫作,用這套軟體,王小波敲出了《黃金時代》和《紅拂夜奔》。
王小波在1991年與友人的書信中寫到:
「閑著沒事搞了個發明。原有中文軟體是用線掃描方式出漢字。我做了一個用調整字模發生器方法出漢字的系統,自以為很優越,可惜還未找到用戶。用此法可以很容易地在西文軟體上出中文窗口,還在SPSS上加了幾句罵娘的話。」
後來,王小波也在家人的建議之下開始開發電子書軟體,把文章加上封面、過渡頁、插圖和音樂,一本電子書籍就出現在電腦上了。
憑藉著計算機方面的天賦,王小波靠賣軟體也賺了一些錢。如果他能抓住當時興起的互聯網創業潮,或者接受一些中關村創業者的邀請,可能現在就是張朝陽、雷軍、馬化騰等人齊名了,成為中國互聯網的開拓者之一。
但不愧是「特立獨行」的王小波,對於前來招攬的中關村老闆,他的回答是這樣的:「不過現在我對微機已無興趣,因為發現寫小說也可賺到錢。」
從此,一個計算機天才銷聲匿跡了,與此同時,一代文學巨星就此冉冉升起。
他的屬性和作品裡時不時流露出掩蓋不住的geek之魂,如果那時互聯網就已經普及,他一定是最早寫「 科技 博客」的人。
從1992年開始,「連更」兩年。他可能是最早的「蘋果黑粉」,也是最早的IBM「死忠粉」;他早早語言了VR技術的發展,對計算機的大趨勢看得異常準確;他也曾熱心回答提問的純技術問題,為別人講解遞歸演算法。
《未來世界》里的王二是整天向著研製永動機的工程師,《紅拂夜奔》里的李靖發明了開根號機器,用根號和敵人戰鬥,《蓋茨的緊身衣》描繪了通過25萬個觸點模擬人類全身觸感的VR緊身衣……
他的同學形容王小波「解數學題就像殺豬一樣,可能像打CS拿人頭一樣爽」;王小波的外甥姚勇在其影響下做了程序員,開發了著名的騰訊 遊戲 「QQ炫舞」,或許你更熟悉他另外一個身份:熱愛搖滾樂的姚勇組過樂隊發過唱片,樂隊名叫「水木年華」。
文可著書揚名,理可編碼改BUG,這樣的文理兩開花的天才王小波,實在叫人不得不愛。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8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