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寫程序時,輸入輸出通常是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使用 Python 內置的 input()
和 print()
函數足以滿足一些簡單的需求,但當需要大量的輸入輸出時,它們的效率和功能就變得有限。此時,我們可以使用 Python 標準庫中的 readline()
函數,以提高輸入輸出效率和功能性。
一、readline() 函數功能及其優勢
readline()
函數是 Python 標準庫中的一個輸入函數,用於從標準輸入中讀取一行文本。與 Python 內置的 input()
函數相比,readline()
函數有以下優勢:
- 在讀取一行輸入時,
readline()
函數將消耗更少的 CPU 資源。 readline()
函數支持歷史記錄,即允許用戶使用向上和向下箭頭鍵獲取以前輸入的文本(前提是程序中通過 Python 標準庫中的readline()
函數進行輸入)。這對於需要頻繁輸入相似文本的任務尤其使用。readline()
函數可以使用已經存在的輸入處理功能進行自定義,以便更好地處理你的輸入。
二、使用 readline() 實現高效輸入輸出
下面是一個使用 readline()
函數實現高效輸入輸出的代碼示例:
import readline while True: result = input("請輸入三個數,以空格分隔: ") if result.lower() == 'exit': break a, b, c = map(int, result.split()) print(f'a + b + c = {a + b + c}') readline.add_history(result) # 記錄歷史,便於後續使用
在上面的代碼示例中,我們首先導入了 Python 標準庫中的 readline
模塊。在無限循環內部,我們使用 input()
函數獲取用戶輸入,並在進行判斷和處理後輸出一些結果。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使用 readline.add_history()
函數記錄了用戶的輸入,以便後續使用向上或向下箭頭鍵檢索歷史記錄的功能。
三、使用 readline() 自定義輸入處理
除了基本的文本輸入外,readline()
函數還支持自定義輸入處理功能,從而允許我們更好地處理輸入。例如,我們可以設置在用戶輸入時自動完成文件路徑,或在用戶輸入時提示可用的命令。
下面是一個示例代碼,展示了如何使用自定義輸入處理功能:
import readline import os def path_complete(text, state): """自動完成文件路徑""" full_text = readline.get_line_buffer() completion = [] dirname = os.path.dirname(full_text) if os.path.isdir(dirname): path = os.path.join(dirname, text) completion = [os.path.join(path, f) for f in os.listdir(path)] return completion[state] readline.set_completer_delims('\t') readline.parse_and_bind("tab: complete") readline.set_completer(path_complete) while True: path = input('請輸入文件路徑:') if path.lower() == 'exit': break print(f'您輸入的文件路徑是: {path}')
在上面的代碼示例中,我們首先定義了一個名為 path_complete
的函數,用於自動完成文件路徑。接著,我們將該函數設置為readline()
輸入函數的自動完成器。我們還使用 readline.set_completer_delims()
、readline.parse_and_bind()
函數將定義好的自動完成器附加到 readline()
函數上。在無限循環內部,我們使用 input()
函數獲取用戶文件路徑輸入,並輸出輸入的結果。
總結:
使用 Python 的標準庫中的 readline()
函數可以實現高效的輸入輸出,提高程序的效率和功能性。我們可以利用 readline()
函數的歷史記錄和自定義輸入處理功能,更好地滿足我們的需求。希望讀者可以在實際編程中嘗試使用 readline()
函數,以提高他們的編碼效率。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88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