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牙槎尺寸,馬牙槎尺寸規範

本文目錄一覽:

砌體結構工程馬牙槎進退尺寸各是多少

砌體結構工程馬牙槎進、退尺寸是一樣的,砌塊長度的1/3(60mm)。

另外還需要設置拉結筋:一般要求是不小於500mm左右,如果抗震烈度在8度地區要求不小於1000mm。GB50203-2011《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當中有明確要求。

1、當無混凝土牆(柱)分隔的直段長度,120(或100)厚牆超過3.6m,180(或190)厚牆超過5m時,在該區間加混凝土構造柱分隔。

2、120(或100)厚牆  當牆高小於等於3米時,開洞寬度小於等於2.4m,若不滿足時應加構造柱或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180(或190)厚牆  當牆高小於等於4m,開洞寬度小於等於3.5m,若不滿足時應加構造柱或鋼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4、牆體轉角處無框架柱時、不同厚度牆體交接處,應設置構造柱。

5、當牆長大於5m(或牆長超過層高2倍)時,應該在牆長中部設置構造柱。

6、較大洞口兩側、無約束牆端部應設置構造柱。

擴展資料:

當砌體不能同時砌築的時候,在交接處一般要預留馬牙搓,以保持砌體的整體性與穩定性,常用在構造柱與牆體的連接中,是指構造柱上凸出的部分。

馬牙槎有大馬牙槎和小馬牙槎兩種叫法,小馬牙槎指砌牆時在留槎處每隔一匹磚伸出60mm,以備以後接槎時插入相應的磚。

這種接槎屬直槎,一般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須使用時,應在接槎處預留拉接鋼筋。大馬牙槎是用於抗震區設置構造柱時磚牆與構造柱相交處的砌築方法,砌牆時在構造柱處每隔五匹磚伸出60mm,伸出的匹數也是五匹,同時也要按規定預留拉接鋼筋。

目的是在澆築構造柱時使牆體與構造柱結合的更牢固,更利於抗震。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馬牙槎

如何計算馬牙槎?

1、馬牙槎的尺寸一般:0.24×0.3×0.06(mm)

2、構造柱的平均斷面積也可理解為:柱(斷面積)+馬牙槎(斷面積)。

(1)馬牙槎有兩面、三面之分。兩面馬牙槎全部接入則:0.03×2×0.24; 三面馬牙槎全部接入則:0.03×3×0.24。

(2)單面馬牙槎只接入一半時,按圖標尺寸計算。

砌馬牙槎凸凹間距是多少?

一、馬牙槎凹凸尺寸不宜小於60mm,高度不應超過300mm,馬牙槎應先退後進,對稱砌築;馬牙槎尺寸偏差每一構造柱不應超過2處。

1、馬牙槎有大馬牙槎和小馬牙槎兩種叫法,小馬牙槎指砌牆時在留槎處每隔一皮磚伸出60mm,以備以後接槎時插入相應的磚。這種接槎屬直槎,一般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須使用時,應在接槎處預留拉接鋼筋。

2、大馬牙槎是用於抗震區設置構造柱時磚牆與構造柱相交處的砌築方法,砌牆時在構造柱處每隔五皮磚伸出60mm,伸出的匹數也是五皮,同時也要按規定預留拉接鋼筋。目的是在澆築構造柱時使牆體與構造柱結合的更牢固,更利於抗震。

擴展資料:

一 、分類

1、根據功能的分類,馬牙槎還可以叫做接縫馬牙槎和結構馬牙槎。

2、接縫馬牙槎主要是為了方便後續砌築,一般牆體太長的時候,留馬牙槎,方便後續施工。 結構馬牙槎,在馬牙槎里澆築構造柱。施工時,在砌體與構造柱連接面上砌築馬牙槎,先砌牆,後澆注混凝土構造柱,保證兩者同時受力工作。

3、每一馬牙槎高度不宜超過300mm,且應沿高每500mm設置2Φ6水平拉結鋼筋,每邊伸入牆內不宜小於1m。6、7度時底部1/3樓層,8度時底部1/2樓層,9度時全部樓層,上述拉結網片應沿牆體水平通長設置。

二、計算

1、首先我們假設構造柱是240X370,高度3米,留槎在24牆,雙面留槎(以標準磚為例)。

2、那麼計算公式是:0.24X0.37X3+0.24X0.06X3/2(如果有梁時扣減梁的高度)X2[面]

(1)、這個計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開計算,比較直觀,也容易理解。

(2)、構造柱的柱子那部分就是0.24*0.37*3,後面部分是計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構造柱的槎口是每60mm一段。即:柱根開始,先是60mm的槎口,然後是60mm的磚,然後又是60mm的槎口。

(3)、也就是說槎口的高度累積起來只有構造柱高度的一半。公式是把槎口的面積(0.24*0.06)寫好,然後乘以柱高3米,然後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實際高度,然後,有幾面槎就乘以幾。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

3、實際施工中是要算馬牙槎的,不算馬牙槎的話就這根構造柱而言就少算了14%的混凝土量。

4、一般構造柱有幾面和牆接觸就有幾面槎口,這種情況多發生在T形牆和十字牆的位置。至於構造柱的寬度和牆體寬度不一致,這種情況少見,一般是北方為了保溫牆體比較厚才會有這情況。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馬牙搓

有獨立主是切磚六馬牙磋的尺寸標準

有獨立主是切磚六馬牙磋的尺寸標準如下:

1、馬牙槎要做到先退後進,先退後進指在馬牙槎的第一個300毫米高度時,先要往柱子外側砌磚,在最底處先退以保證構造柱根部的穩固性。

2、彎折容易影響錨固效果或者損傷鋼筋,所以每砌300高就會退50毫米或者進50毫米。因為構造柱一般是生根在砼基礎或圈樑,根部就是砼砌築混凝土砌塊。

3、下部砌築200毫米高水泥磚,強度要比砌塊高一些,防潮要好一些;頂部與梁板交接處要用水泥磚斜砌築密實,斜砌就是磚斜立砌,這樣才可以砌實。主要目的是在澆築構造柱時使牆體與構造柱結合的更牢固,有利於抗震。

4、一般馬牙搓的進退尺寸標準是在60毫米。砌塊牆構造柱寬度一般與牆的厚度相同。但構造柱伸入牆內的馬牙槎長度大多為60毫米。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86431.html

(0)
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小藍的頭像小藍
上一篇 2024-11-27 05:46
下一篇 2024-11-27 05:4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後才能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