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藍橋杯是藍橋杯中的一類非常有代表性的題目類型,也是演算法和程序設計的重要領域之一。從初學者到大神,每個階段都有不同難度的迷宮題目針對不同的學習者。下面我們將從多個方面對迷宮藍橋杯做詳細的闡述。
一、基礎知識
1、迷宮的概念
迷宮是一種由牆壁或障礙物環繞的區域,在該區域中固定起點和終點,需要從起點到終點走出一條可行的通道。其中一般表示牆壁的字元為’#’,表示通道的字元一般為’.’或’ ‘。
2、基本求解方法
// DFS深度優先搜索
void dfs(int x, int y){
if(x == ex && y == ey){ // 如果已經到達終點了,返回
flag = true;
return;
}
for(int i = 0; i = 1 && nx = 1 && ny <= m && !visited[nx][ny] && matrix[nx][ny] == '.'){
visited[nx][ny] = true;
dfs(nx, ny);
if(flag){
path.push_back(make_pair(nx, ny));
return;
}
}
}
}
3、常見演算法
除了基本的DFS深度優先搜索外,還有很多其他常見的演算法,如BFS廣度優先搜索、A*搜索等。
二、進階知識
1、優化演算法
對於一些難度較大的迷宮問題,需要對演算法進行優化以提高效率。如進行剪枝、記憶化等操作。
// 記憶化搜索
int dfs(int x, int y){
// 如果已經搜索過了此位置,直接返回之前所求結果
if(memo[x][y] != -1) return memo[x][y];
if(x == ex && y == ey){
memo[x][y] = 0;
return 0;
}
int ans = INT_MAX;
for(int i = 0; i = 1 && nx = 1 && ny <= m && matrix[nx][ny] == '.'){
int tmp = dfs(nx, ny);
if(tmp != -1) ans = min(ans, tmp + cost[i]);
}
}
if(ans != INT_MAX){
memo[x][y] = ans;
}else{
memo[x][y] = -1;
}
return memo[x][y];
}
2、變形問題
除了常見的迷宮問題外,還有一些變形問題,如多起點、多終點、可以破壞牆壁等等。
// 多起點多終點問題
void bfs(int sx, int sy){
queue<pair> q;
q.push(make_pair(sx, sy));
dp[sx][sy] = 0;
while(!q.empty()){
pair p = q.front();
q.pop();
int x = p.first;
int y = p.second;
for(int i = 0; i = 1 && nx = 1 && ny dp[x][y] + 1){
dp[nx][ny] = dp[x][y] + 1;
q.push(make_pair(nx, ny));
}
}
}
}
}
三、終極挑戰
1、難度較高的藍橋杯真題
隨著自己對於迷宮藍橋杯的學習,可以嘗試一些難度較高的藍橋杯真題,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演算法水平和技術能力。
2、自己設計迷宮問題
在掌握了迷宮藍橋杯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後,可以自己設計一些迷宮問題,並嘗試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
// 破壞牆壁問題
void dfs(int x, int y){
if(x == ex && y == ey){
flag = true;
return;
}
for(int i = 0; i = 1 && nx = 1 && ny 0)){
visited[nx][ny] = true;
if(matrix[nx][ny] == '#') hammer--;
dfs(nx, ny);
if(flag){
path.push_back(make_pair(nx, ny));
return;
}
if(matrix[nx][ny] == '#') hammer++;
visited[nx][ny] = false;
}
}
}
}
總之,迷宮藍橋杯是一份非常好的入門練習題目,也是鍛煉演算法和程序設計能力的重要手段。只需要堅持學習和實踐,便可以在解決問題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85463.html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