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oom-killer
在Linux操作系統中,當內存不足時,Linux會使用oom-killer來關閉一些進程,以釋放內存空間。oom-killer是Linux自帶的一個內核機制,它可以識別哪些進程對系統的影響最小,並強制關閉它們,從而避免系統崩潰,保證系統的正常運轉。
二、oom-killer的作用
1、保障系統的穩定運行
如果系統中有一些進程消耗了大量內存,而且這些進程又無法回收這些內存,那麼系統的運行就會變得非常不穩定。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很可能會導致系統崩潰。
2、優化系統性能
當整個系統內存不足時,oom-killer會關閉某些進程來釋放內存,這將迫使內核直接回收收縮緩存的頁並釋放內存。這樣可以為內核釋放內存空間,為新的緩存和新的傳入連接騰出空間。
三、oom-killer的工作原理
oom-killer的工作原理是以OOM_SCORE為標準來確定哪個進程更容易被殺掉。OOM_SCORE是Linux中惡意代碼用戶進程(例如微信紅包跑分)的識別標準。OOM_SCORE的值越高,發生OOM時就越容易被殺掉。OOM_SCORE會根據進程消耗的內存和其他一些因素動態計算。
四、如何使用oom-killer
使用oom-killer時,需要修改/proc/sys/vm/overcommit_memory文件,這個文件中保存著各種OOM行為的配置。具體的修改命令與修改內容如下:
$ sudo sysctl -w vm.overcommit_memory=1 # 開啟overcommit_memory功能 $ sudo sysctl -w vm.overcommit_ratio=80 # 設置80%的內存預留值
其中,「vm.overcommit_memory」參數表示內核對內存的使用管理策略,其默認值為0,表示不開啟此功能。通過設置這個參數,告訴系統要開啟進程啟動前內存檢查功能,提示不足以及其它問題。
如果設置”vm.overcommit_memory=2″,表示禁止內核釋放任何一塊內存,並拋出OOM異常,導致應用強制崩潰。
五、oom-killer的實現過程
1、內核分配內存時,會產生一個新的結構體vm_area_struct,並加入到進程的虛擬地址空間。 2、在用戶態,如果進程申請內存成功,則會返回一個指向被分配內存的指針。 3、但是,在OOM時,內核嘗試釋放一些懸空的或可回收的物理頁,以釋放部分內存。在此之後,如果內存依然不足,那麼oom-killer將會介入進程的內存。 4、OOM_SCORE最高的進程被殺掉,oom-killer通知這個進程被殺掉的原因(OOM)和釋放的內存量。 5、oom-killer然後重複上面的步驟,直到系統有足夠的內存為止。
六、你需要知道的防止oom-killer方法
1、增加系統內存
增加系統內存是最直接有效的防止OOM的方法。內存越大,越能夠容納更多的進程和應用程序。
2、限制進程的內存使用量
使用一些工具,如cgroup限制進程的內存使用量,以避免某個進程佔用大量內存導致系統出現OOM故障。
3、使用Swap空間
在Linux中,Swap是虛擬內存的一種形式,它允許在物理內存不足的情況下將部分內存轉移至硬碟上來解決OOM問題。
七、總結
通過本文對oom-killer的詳細介紹,我們了解了oom-killer的概念、作用、工作原理和如何應用它來避免系統崩潰。在日常使用中,要注意使用合理的內存管理策略和一些防止OOM的方法,保證系統的穩定運行。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8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