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網格搜索調參原理
網格搜索調參是一種基於網格的參數搜索方法,它通過窮舉遍歷給定的參數組合,以找到最優參數。
網格搜索演算法通過將多個參數組合構成網格,然後對該網格進行遍歷,以獲取不同參數組合下的模型性能評估值。最優參數值是指模型評價指標最優的超參組合的值。
在機器學習中,選取恰當的模型和模型的超參數(例如神經元的數量、學習率等)對提高模型預測性能至關重要。因此,網格搜索調參成為優化機器學習超參數的一種有效方法。
二、網格搜索是什麼
網格搜索是一種超參數優化方法。對於每個超參數,將其設定成一組值,窮舉所有可能的超參數組合,從中選取最佳性能的超參數。
三、網格搜索原理
假設我們有k個超參數需要優化,每個超參數有n個候選值。如果使用窮舉搜索,需要進行 k^n 次超參數組合實驗。如果超參數的範圍較大,計算成本隨之增加,使得窮舉搜索的成本非常高昂。因此,可以使用網格搜索,以優化超參數。具體步驟如下:
1. 對於每個超參數,確定一組可能的值集合。
2. 構建超參數的網格,即通過對每個超參數的可能值進行組合得到不同組合的超參數集合。
3. 對於每個超參數組合,使用交叉驗證、留出樣本等評估方法,得到該組合的模型性能。
4. 根據模型評價指標的結果,選擇在訓練集上最好的超參數組合。
四、網格搜索法原理
網格搜索方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超參數搜索演算法之一。它的優點是易於理解和實施,但缺點是其計算成本隨著超參數數量和範圍的增大而指數增長。
例如,使用SVM分類器有兩個要調整的超參數C和gamma。如果對C和gamma都取10個值,則總共需要訓練10 x 10 = 100 個模型並選擇最優的超參數。
當有多個超參數需要調整時,網格搜索法是可行的,但隨著超參數的數量的增加,其計算成本也會呈指數級的增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使用更高級的優化方法,例如隨機搜索和貝葉斯優化方法。
五、網格搜索調參能用於回歸器嗎
網格搜索調參的方法也可用於回歸器,它基本上與分類器類似。最重要的區別是,我們度量預測模型的質量的方法發生了變化。我們使用平均絕對誤差和均方誤差等度量回歸模型的性能,而不是分類問題中常用的精度和召回率。換句話說,我們可以使用r2_score和mean_squared_error等回歸敏感的評估指標。
六、網格搜索調參每次結果都不一樣
網格搜索調參演算法的結果是確定性的,也就是說,每次具有相同超參數和數據的模型構建將得到相同的結果。但是,相同超參數可以在不同的隨機狀態下進行訓練,並且其訓練數據的劃分是隨機的。這種隨機變化可能會影響模型的性能評估,導致結果有所不同。
七、SVM網格搜索調參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GridSearchCV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parameters = {'kernel': ('linear', 'rbf'), 'C': [1, 10]} svc = SVC() clf = GridSearchCV(svc, parameters) clf.fit(X_train, y_train)
在SVM的情況下,網格搜索調參需要考慮到核函數(例如線性或徑向基函數)和C(懲罰參數)這兩個參數。上述代碼構建了一個SVM分類器,並定義了兩個超參數 kernel 和 C。 具體實現中,在SVC函數的參數中傳遞了線性核和徑向基內核的元組以及1和10這兩個懲罰參數。 然後,傳遞到GridSearchCV中進行網格搜索,以找到最佳超參數組合。
八、網格搜索和模型調參
網格搜索是模型調參的一種方法,通過確定超參數的值集並使用交叉驗證的方法為模型尋找最佳參數。除了網格搜索外,還有貝葉斯優化、隨機搜索等其他調參方法。
GridSearchCV自動採用交叉驗證策略為所有參數組合選擇最佳參數,並使用給定的評價指標(通常是誤差、精度、召回率、ROC曲線等)。
九、網格搜索參數優化
網格搜索法是最基本、最簡單的超參數搜索演算法之一,其優勢在於易於理解和實施,可可優化機器學習超參數,提高模型預測性能。
優化超參數的重點在於執行兩件非常重要的任務:確定超參數的範圍和選擇尋優方法。超參數的範圍決定了哪些範圍內的超參數會被檢查,而定向或隨機方法則決定了從那種策略中選取超參數組合。成功的網格搜索需要合理地選擇超參數的範圍和尋優方法,以確保最高的性能和準確度。
from sklearn.datasets import load_boston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GridSearchCV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RandomForestRegressor data = load_boston()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data.data, data.target, test_size=0.2) param_rf = { 'n_estimators': [10, 20, 50, 100], 'max_depth': [3, 6, 9, 12, None], 'min_samples_split': [2, 5, 10], 'min_samples_leaf': [1, 2, 4], } regressor_rf = RandomForestRegressor(random_state=1) grid_search_rf = GridSearchCV(estimator=regressor_rf, param_grid=param_rf, cv=5, n_jobs=-1) grid_search_rf.fit(x_train, y_train)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82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