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學習中的殘差塊結構是卷積神經網路中一個非常經典的結構,尤其在ResNet網路中的廣泛應用,使得深度學習網路在訓練深度時不再出現梯度消失的問題,也能夠降低網路訓練時的運算量,加快訓練速度。本文將從多個方面對殘差塊結構進行詳細的闡述。
一、概述
在深度學習網路結構中,信息一般是由一層層的疊加而來,這種疊加過程會引入一些誤差,梯度消失就是其中之一。這種誤差會導致後面的網路層訓練不充分,使得網路的表現能力受到影響,訓練時間也變得更加緩慢。為克服這一問題,殘差塊(residual block)便應運而生。殘差塊可以使得訓練的網路在減少參數數量的情況下,提高其訓練速度和精度。
二、殘差塊的原理
殘差塊的主要思想是基於殘差的概念。在殘差塊中採用跳層連接的方式,將卷積塊中經過激活函數前的原始輸入與經過激活函數後的輸出相加,使得網路減少了某些學習的複雜度。殘差塊的核心結構是:
class ResidualBlock(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_channel, out_channel, stride=1, shortcut=None):
super(ResidualBlock, self).__init__()
self.left = nn.Sequential(
nn.Conv2d(in_channel, out_channel, 3, stride, 1, bias=False),
nn.BatchNorm2d(out_channel),
nn.ReLU(inplace=True),
nn.Conv2d(out_channel, out_channel, 3, 1, 1, bias=False),
nn.BatchNorm2d(out_channel)
)
self.right = shortcut
def forward(self, x):
out = self.left(x)
residual = x if self.right is None else self.right(x)
out += residual
return F.relu(out)
在上面的代碼中,殘差塊的輸入和輸出通常是三維的張量。當在殘差塊中有兩個層時,權值共享可以讓輸入與輸出的空間尺寸相同。如果輸入輸出相同,我們可以使用下面這個殘差塊:
shortcut = nn.Sequential()
if stride != 1 or in_channel != out_channel:
shortcut = nn.Sequential(
nn.Conv2d(in_channel, out_channel, 1, stride, bias=False),
nn.BatchNorm2d(out_channel)
)
三、殘差塊的應用
在深度殘差網路(ResNet)中,就採用了多個殘差塊嵌套的方式來搭建網路,並且不斷加深網路的深度。越深的網路往往越難以訓練,通過使用殘差塊可以加速卷積神經網路的訓練速度,並且提高網路的學習效果。
四、總結
殘差塊是卷積神經網路經典的結構之一,在深度學習中廣泛應用。殘差塊將前一層的輸出與當前層的輸出相加,解決了在深度學習網路中梯度消失的問題,同時也使得深度學習網路在訓練深度時加快訓練速度和提高模型效果,是深度學習的一個重要的突破。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80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