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上半年最熱的大屏全能本都有誰,來自機械革命的無界15 Pro和無界15X絕對擁有極高的點名率。它們的價格和配置相似的小新16差不多,但卻可以提供媲美小新Pro16的產品力,進而形成了足以越階挑戰的性價比優勢。
但是,機革的這兩款產品均標配24GB內存(12GB×2),江湖都在傳言說24GB會嚴重拖累性能,不值得推薦。那麼,24GB和32GB(16GB×2)內存之間的性能差距究竟有多大,24GB又有傳說中那般不堪嗎?
正好健聖最近就入手了一款無界15 Pro,而手頭又恰好有一對16GB DDR5-5600內存,於是就花了不少時間,在兩種內存組合的環境下進行了一系列實測。本期內容,就和大家彙報一下,看看兩種內存容量對性能的影響。整理不易,希望大家【一鍵三連】支持一下。
在開始之前,咱們先來了解下無界15 Pro的內部設計。該產品採用一大一小雙風扇三熱管的散熱模塊設計,內置2個內存插槽,2個2280的M.2硬碟位,內存表面配有起到電磁屏蔽作用的金屬罩。
在升級內存(含硬碟)之前,一定要記得先斷開電源和主板之間的排線,否則輕則出現無法開機,只能識別出一根內存的問題,重則造成硬體損壞。
無界15 Pro標配的是2根12GB的英睿達DDR5-5600內存,而我替換的,也是英睿達的同頻16GB版本。
測試時電源模式設定在性能模式,AIDIA64 FPU烤機測試峰值功耗75W,很快便會下降並穩定在60W,CPU溫度96度左右。筆記本轉軸處噪音52分貝,用戶側噪音46分貝,C面溫度最高42度,WASD和左側掌托溫度分別39度和33度,溫控噪音表現屬於一般般。
先來看看24GB和32GB內存時,AIDA64的緩存和內存測試表現,從截圖對比來看,32GB內存時的讀取速度基本沒變化,但寫入和拷貝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平均一下大概是13%的的改進。
接下來是以魯大師,PCMark和CrossMark為代表的,綜合性能跑分軟體的測試對比。32GB較之24GB的魯大師總分提升了5.5%,PCMark為1.8%,CrossMark的分數反而變低了,三款軟體的平均提升幅度約2.4%,基本可視為測試誤差,綜合性能幾乎沒變化。
在以CPU-Z,CineBench,GeekBench和3DMark為代表軟體的CPU單核測試項目中,升級內存後的成績是有升有降,平均提升0.28%,也可以視為誤差級別。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77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