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去庫存、減產下行周期觸底之後,SSD漲價呼聲變得愈發高昂。近期有SSD擴容的同學會發現,雙11優惠價格已經不如618來的給力,如何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無疑會更划算一些。這時候400元價位段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不僅可以輕鬆擁有1TB容量、支持PCIe 4.0、原廠顆粒,用作筆記本、台式機、PS5容量擴充,多裝一些遊戲和應用加速已經足夠。
更重要的是,在國產品牌給足壓力的前提下,各大廠商400元檔位的SSD廝殺還是相當猛烈的,當國產廠商給足壓力之下,原廠顆粒的品牌也開始短兵相接。這裡我們選取了英睿達Crucial P3 Plus,Solidigm P41 Plus,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 WD_BLUE SN580和WD_BLACK SN770三家四款產品作為參考,質保均為5年,一起來看看它們之間會有什麼樣的區別。
這裡先奉上基本對比:
Dramless的博弈
可以看到這個價位段中,Dramless設計已經成為主流。Dramless無緩存設計可以更好的控制成本,同時意味著主控需要重新針對無緩存設計,最終通過不同的NAND讀寫策略實現更好的性能。因此我們可以看到Dramless SSD最初的峰值性能可能只有3900MB/s左右,再後來出現了5000MB/s左右的產品,最終進階到7000MB/s以上,吃滿PCIe 4.0性能。
Dramless使用獨立緩存設計之後,廠商也可以配合主控設計實現更小的PCB面積設計,我們才有機會在2230規格上看到容量2TB的產品,給筆記本、掌機內部空間節省提供基礎。
從四款參與到對比評測的SSD外觀上來看,可以知道四款產品設計其實都已經為2230規格做好了準備,採用2280標準原因是為了更好的兼容主流的PC主板的設計,有點當年SATA SSD 2.5英寸規格兼容當時設計的情況。
為了讓產品格調更高,四款SSD均使用了黑色PCB設計,實際觀感更為高級一些。其中Solidigm和Crucial外邊都做了一個覆蓋標籤,這裡為了方便後續的評測已經撕開。WD則使用了短標籤的樣式,露出NAND和主控。所有SSD都使用了單顆粒和單面設計,這意味著所有晶元都集中在PCB一面,方便做統一的散熱處理。同時這幾款產品也推出了2242和2230版本,只不過型號名稱也對應發生了變化。
如果從推出時間來看,WD_BLACK SN770發布時間最早,在2022年末是當時熱門的主流SSD選擇,搭配WD_BLACK高端系列背書,格調拉滿。不過有意思的是,近期推出的WD_BLUE SN580雖然在順序讀寫性能上不如SN770,但在隨機讀寫性能上表現更好,並且價格更便宜。
WD_BLACK SN770使用了自主研發的四通道SanDisk 20-82-10081主控,顆粒則是來自鎧俠的BiCS 5 112L 3D TLC。主控利用主機內存緩衝區(HMB)技術訪問系統中的64MB RAM,用來替代DRAM實現SSD映射表的部分內容,從而實現性能提升。除此之外,SN770還支持通過Format NVM命令實現TRIM、SMART和安全擦除,但不支持AES 256-bit硬體加密。動態SLC緩存為377GB,緩外速度560MB/s。
WD_BLUE SN580是SN570的迭代版本,控制器同樣是自主研發的SanDisk 20-82-10082-A1,顆粒是鎧俠BiCS 5 112L 3D TLC,不過HMB的容量要比SN770大得多,達到200MB RAM,因此在隨機讀寫性能表現上更出眾一些。動態SLC緩存為341GB左右,緩外速度450MB/s。
順帶一提BiCS 5 NAND Flash至今仍然是行業里採用數量最多的NAND之一,包括許多企業級、數據中心級固態硬碟都是其忠實的用戶。主要原因是BiCS 5除了擁有很好的兼容與穩定性,還提供2-plane和4-plane多個規格用於應對不同環境。
Crucial P3 Plus使用的是美光自家的Micron N48R FortisFlash,為176層QLC,同樣也是4-plane設計,主控來自 Phison PS5021-E21T,HMB容量為64MB。在設定中,Crucial P3 Plus會給到250GB左右的SLC緩存來維持高速表現,不過緩外速度會降到100MB/s左右。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76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