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NAS?NAS全稱為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路附屬存儲,字面意思就是通過網路實現存儲、備份、傳輸與分享等功能,且不被第三方監控和檢索,不用擔心數據丟失的可能,可以把它當成更安全、更多功能、更大容量的私人存儲伺服器。
這是一種主要用於存儲的特殊電腦,同樣需要用CPU、主板、內存、電源、硬碟、操作系統來組成。由於NAS主要支持網路鏈接,所以在設備和網路都正常的情況下,你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網路來訪問你的NAS。
如今NAS已經成為常見的存儲設備之一,在個人工作室、企業、家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廣泛應用於文件存儲、數據備份、多媒體服務、遠程訪問和協作等各種場景。
小白用戶如何選購NAS?
NAS在網路上存在的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種NAS廠商推出的成品NAS,一種是DIY個人NAS。
DIY的優點是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實現,並且自由度高、擴展性強、升級空間大,例如網上就有不少用台式機、路由器實現NAS的案例,缺點就是需要自行維護、自己配置,且系統穩定性可能存在問題,一旦遇到問題需要動手能力去拯救數據。
成品NAS的優點是提供了完善的服務和技術支持,一定程度上簡化了入手難度,成品NAS廠商在設計時還會考慮到外形、功率、噪音等因素,儘可能的去優化這些細節,但代價就是價格相對DIY起步要高,自由度也相對低。
目前市面上成品NAS有很多,比如群暉、華為、綠聯、威聯通等等,這些品牌之間也有區別,如群暉在NAS行業深耕多年,功能方面更為豐富,但主要服務對象還是企業為主,需要配置的步驟較多,存在使用疑慮上的風險,同樣具備一定的上手難度。
而華為和綠聯這類新興品牌則不同,主要面向個人家用市場,主打易用性,在功能使用和配置上都進行了深度的優化,進一步降低了用戶的使用門檻,小白用戶還是推薦華為和綠聯這種容易上手的NAS較為合適。
為什麼買DX4600
我在用這台綠聯DX4600是前年(2022年)雙十一買的,當時在用著群暉DS920+,素材和收藏的電影越來越多,4個盤不夠用了,換個8盤位以上的NAS吧成本太高了。那時DX4600正好有特價促銷,感覺特划算,就買了一台回來配合DS920+一直用到現在,期間還寫過幾篇折騰DX4600的帖子。入手後忘了給他寫評測,就抽空分享一篇一年半使用心得總結吧,供參考。
主要用DX4600來做什麼
之前主要用DS920+來備份重要數據和存儲自己拍的照片和視頻素材,DX4600則主要用來建立自己的影視庫收藏庫,其中用了兩片14T的硬碟用來收藏經典電影和劇集,一片10T的硬碟用來做照片資料冷備份,一片5T的硬碟用來下載,Docker和資料庫則布置在M2固態硬碟上。去年又DIY了一台Windows NAS用來跑積分和兼任下載機,現在DX4600是收藏影視資料、重要資料冷備份、蘋果電腦時間機器這三大用途,這一年半期間一直很穩定,沒有出過問題。
DX4600的硬體配置怎麼樣
我做了個表來對比目前在用的綠聯DX4600和群暉DS920+的硬體配置,由於DS920+發布時間比DX4600早,用來對比顯得有點不公平,就把升級版DS923+也加入了對比。從配置表可以直觀的看到,綠聯DX4600的配置比起價格貴一倍的產品更高一些,DS923+雖說支持萬兆網路但需要額外購買網卡;從硬體配置上來看DX4600的價格確實很誘人,性價比相當高,一台好點的4盤陣列櫃都得要上千元:
DX4600的外觀設計
平時我是把兩台NAS放到網路機櫃里的,今天為了寫文特地拿出來放在桌子上拍照。可以看到兩台NAS外形都是方方正正的,都很有科技感,DX4600個頭相對更大、機身更長一些,硬碟櫃前邊還貼心的設計了一塊可拆卸磁吸面板,背後風扇口也有預裝磁吸防塵網,可以減少一些灰塵進入:
除了在硬體上“堆料”外,綠聯NAS外殼竟然用上了鋁合金材料,並且厚度足足有3毫米多,使得DX4600機身看起來相當紮實,渾然一體;而普通NAS像是用幾塊塑料拼接的,外觀和做工DX4600直接完勝:
DX4600的擴展介面
如圖,DX4600的所有介面和開關都設計在NAS背面,包含一個USB-C口、兩個USB-A口、兩個2.5G LAN口、複位按鍵、12V電源插孔和電源按鈕。後置了3個USB口是足夠用的,接上UPS電源之後還可以同時連接其他設備,不像之前那台DS920+背面只有一個USB口,我只能接了一個USB HUB然後在HUB上連接UPS電源和2.5G網卡;LAN口直接就給到了雙2.5G,不需要額外買網卡。這樣的設計也是有一些缺點的,比如開機鍵在背面,放在網路機櫃里的話伸手到後面去按很不方便,好在點一下APP或者客戶端的“內網開機”也可以開機;然後沒有設計前置USB口,有時候需要臨時連接讀卡器、移動硬碟會有所不便,不過也都是小問題,需要經常連接的話買一根質量好的延長線就行了。
關於硬碟安裝
拿下NAS前面板磁吸蓋板就可以看到硬碟倉,硬碟托架沒有鑰匙上鎖設置,家裡有小孩的話要交代好避免硬碟被隨意抽取出來:
DX4600硬碟托架也是採用免工具快裝快拆設計,安裝3.5寸硬碟時不需要用到任何工具,比群暉邊條式更快捷,安裝2.5寸硬碟就要用到4顆螺絲固定了。官網顯示單盤最高支持到22TB,我安裝了兩片WD 14T的盤存放電影,希捷的盤也有一片,沒遇到兼容性問題。DX4600支持常見的RAID 1、RAID 0、RAID 5等陣列模式,我用來存放電影和做冷備份就沒必要用到RIAD模式。
關於內存和M2固態硬碟
宣傳頁上顯示DX4600支持內存最大只能擴展到16G,實際上之前我安裝了兩條16G共32G也可以正常識別、使用,後來發現因為DX4600目前不支持虛擬機的緣故大容量內存實際上沒有任何意義,就拆走裝到電腦里去了,最後安裝了兩條8G組成16G一直使用。出廠預裝的是一條8G金士頓 DDR4內存條,實測在官方推出虛擬機之前8G內存是完全夠用的,一般用戶可以考慮不用升級,就算需要玩Docker也夠用,需要升級的話加一條8G的就行。DX4600內存兼容性很好,我試過多款內存都可以正常使用,不像DS920+那樣特別挑內存。內存頻率的話沒必要追求高頻,N5105最高只支持到雙通道2933MHz,買DDR4 2600-3200都可以。內存和M2硬碟擴展口在NAS底部,需要用到小十字螺絲刀(有送):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76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