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快充與續航:詳解華為首次下放的40W超級快充
40W超級快充最初是跟隨華為Mate 20系列而來,這次直接下放到華為nova 6 SE這樣一台中端定位的手機上十分罕見,這是華為品牌手機的第一次,也是2000元檔手機的第一次。
這是為華為nova 6 SE默認配送的超級快充充電器,與自家旗艦同款,外部採用阻燃PC+ABS外殼,白色外觀,並配國標兩孔插腳。具體參數為:HUAWEI SuperCharge Max 40W,型號HW-100400C00;輸入100-240V 50/60Hz 1.2A;輸出5V/2A、9V/2A、10V/4A Max,體積不大、功率卻十分高。
實測了一下,在開機息屏的狀態下,40W的華為超級快充僅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就讓nova 6 SE回血到82%,不到一個小時便幾乎充滿,要知道華為nova 6 SE裝配的是一塊4200毫安時的大電池。
接下來我們來詳解一下華為nova 6 SE搭載的40W超級快充。
目前市面上的快充方案雖然命名千奇百怪,但基本上可以劃分為兩大陣營:
一種是高壓快充,高壓快充的代表是高通的QC方案,即Quick Charge。其出現的意義是為高通平台手機陣營的廠商提供了兼容性可靠的方案。根據電壓檔位的不同,可以分為5V、9V、12V、22V四種電壓。
現在多數高通陣營採用QC方案的中端產品使用的是基於QC 3.0、QC4+的快充技術,最高電壓22V,一般最大功率是18W,只有使用USB-PD的時候最大功率可以達到28W,所以不少廠商都開始啟用自研方案。
高壓方案有自己的優勢,在於能夠兼容市面上不同廠商的主流手機產品,且無需調整手機電路,無需更換手機充電線,無論手機是Micro USB還是Type-C充電口都能使用。但是弱勢也存在,最明顯的是充電的轉換效率較低,比如9V充電器充電時,一般需要在手機端將電壓轉換為3.6V-4.4V的電池電壓,損失的能量轉換為熱能,熱量提升的同時功率也會被抑制。
低壓大電流快充方案目前有多家廠商在使用,比如OPPO的VOOC,不過目前在其中端手機上使用的是30W版本。另一個低壓大電流快充方案的代表就是華為的SuperCharge,採用4.5V/5A、5V/4.5A、5V/2A、9V/2A、10V/4A輸出,它採用電荷泵原理,跳過手機端的電壓轉換,直接從充電器輸出電池電壓和最大充電電流,在源頭減少發熱源,並將外部的10V/4A充電轉換為內部5V/8A。
我們以支持QC4+的某4500毫安時電池機型關機充電對比開機充電的華為nova 6 SE,可以比較直觀地了解18W高壓快充與40W低壓大電流方案之間的區別,可以看出就充電時間而言兩者絕不是由最高功率數值入手計算的2.2倍之差,至少要達到2.4倍。
華為SuperCharge的充電器要經受220V市電到4.5V/5A或5V/4.5A的電壓轉換,所以對充電器要求較為嚴格,手機和充電線方面,要基於最高電流5A充電來進行設計,電池不僅要支持快充,還要保障電池循環壽命和能量密度。
由此包含華為SuperCharge在內的低壓大電流快充方案普遍都不能相互兼容,若遺失原裝充電器、充電線之後去彌補的成本較高,這也是QC方案充電頭可以實現二三十塊錢包郵、而華為SuperCharge充電器單獨購買需付百元以上的原因,所以手機到手之後一定注意保存好自己的充電器,盡量避免不必要的遺失。
在筆者看來,華為在nova 6 SE這樣一台中端機下放成本相對較高企的充電技術,實現與旗艦同款的充電體驗,對於用戶來說確實是意外之喜。
——關於續航
大電池是大勢所在,就連此前一直在電池容量方面謹小慎微的蘋果都將自己的iPhone 11 Pro Max擴容到了3500毫安時。華為nova 6 SE在保持159.2mm(長)×76.3mm(寬)×8.7mm(厚)的小巧身形的同時將電池容量擴容到4200毫安時,配合有麒麟810前沿的7nm 工藝帶來的低功耗。
在前文的快充體驗部分,我們實測看到最高40W的華為超級快充讓4200毫安時的大電池耗費50分鐘就幾乎回滿血,那麼這塊電池所能提供的續航表現具體如何?通過測試了解一下。
清空後台,筆者使用嗶哩嗶哩客戶端播放在線彈幕視頻,20%音量,70%亮度。從99%電量開始,1小時之後,剩餘電量88%。耗電11%。長續航加上40W的超級快充,日常使用基本上可以告別充電寶了。
原創文章,作者:簡單一點,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6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