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翁愷教dec嗎
- 2、翁愷的相關事迹
- 3、翁愷 c語言用的什麼ide
翁愷教dec嗎
不教。翁愷主要教授C語言入門課程,不教DEC。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師翁愷是浙大第七位獲得永平百萬獎教金的教師。
翁愷的相關事迹
翁 愷對計算機的狂熱要追溯到13歲小學畢業那一年。那年暑假,老爸借來了一台R1娃娃電腦,從此他的視線再也離不開那綠色嘟嘟叫的小玩意兒。自學BASIC 程序,從列印「HELLO」一直做到簡單的圖形遊戲程序。一個月以後R1還了,翁愷按捺不住手癢,經常跑到一位有R1的同學家裡,為他「現場直編」遊戲 玩。
初一那年,翁愷一直訂閱的《兒童計算機世界》發了優惠券,可以用350元購買一隻上海產的LASER310電腦。這可是難得的機 會,翁愷使出了渾身解數「威逼利誘」老爸老媽,甚至寫了一份保證書,保證買來機器後,以投稿的稿費還買機器的錢。翁愷終於如願以嘗,得到了夢寐以求的東 西。這台機器可是當時家裡最值錢的東西。只是,一見到這台電腦,當初的承諾就全部拋到了腦後。玩都來不及,哪裡還顧得上投稿!初三畢業那年,為了參加省和 全國的青少年計算機競賽,翁愷讀完了大學計算機系的演算法教材。浙江省的比賽他獲得了第一名,全國比賽的題目卻令他大失所望,筆試題目最難的就是畫一個圖 形。結果,因為他是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大的,係數分很低,只拿了個三等獎。
生長在浙大,1991年考大學時,當然考的是浙大計算機系。小時候的電腦基礎幫了他的忙,從大學二年級開始,他就進入了計算機系王申康教授的實驗室,接觸到最新的設備,用C語言在DOS下做CAI教學軟體。 「那時候DOS下的中文平台都還沒流行,更別提圖形界面了。憑著一本外國雜誌和自己的感覺,居然也做出了像模像樣的窗口效果。1993年我們做的計算機基 礎輔助教學軟體拿到北京國家教委去評比的時候,人家還以為我們是Windows下的軟體,那次我們獲得了一等獎。」
1995年翁愷畢業時,雖然在班上的成績不是最好的,但由於出色的動手能力而獲得了《計算機世界》的獎學金。當年他沒能考上研究生,因為王老師那裡還有沒做完的軟體,也為了能繼續考研,翁愷留在了浙大。1999年,翁愷再次從老師變成了學生。 1997年學校里開設了Java 語言選修課,浙大的上課競崗制度,給了翁愷機會,通過了幾次試聽後,翁愷開始教Java。「我對Java的真正認識,也是那時候才開始的。1996年初認 識Java的時候,覺得它不過是網路上嘩眾取寵的新鮮玩意兒,但是一本《Thinking in Java》讀下來,令我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寫了三年C+ +程序後自以為已經掌握了它,但學會Java以後,整個編程的思維都發生了逆轉。本來Java不過是C++--,但是正是它減去的這些東西,再加上 Bruce Eckel的精彩論述,讓我對OOP 從Java開始又有了全新的認識。真正喜歡Java的人,都會強調Java能給人『內心寧靜的感覺』。 可是什麼是『內心寧靜的感覺』呢?基本上我是一個寫程序很吹毛求疵的人,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某個功能,能很簡單地寫出程序。但我希望程序當中每一行代碼、每 一個符號都能讓我安心舒適。安心舒適來自於程序整體結構的合理,來自於對象劃分的正確,來自於處理流程的順暢,甚至來自於變數名字的滿意。最後要做到:想 實現什麼就實現什麼。別看這句話不起眼,可做起來真不容易。過去自己寫程序的時候,曾經有幾次都是自己把自己寫了幾個月的源程序全部刪掉,然後在兩天之內 重新寫出一個來。現在做軟體早已進入工業化階段,但是一樣會在更高的層次上做類似的事情。在一個軟體投入運行一段時間以後,再組織力量,重新進行整體設計 和編程,都無非是為了追求那種『內心寧靜的感覺』」。
翁愷 c語言用的什麼ide
翁愷的c語言教程,主要是在windows下用DEV-C++,另外也有少量的樣例是在Linux下用Subline Text
原創文章,作者:小藍,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506064.com/zh-tw/n/158350.html